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如何才能拯救【薛定谔的猫】?

2019-11-22 11:30 作者:影月隐  | 我要投稿


图片来源:http://m.sohu.com/a/243201847_100100095

物理学中的神兽“薛定谔的猫”,来自于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的一个思想实验。主角是一只被关在盒子里的“即死又活的猫”。


盒子里有放射性物质镭,镭有一定的机率发生衰变(假设概率为50%);有检测放射性的装置;还有装有***的瓶子。
如果镭发生衰变,盒子中的装置就会打碎装有***的瓶子,猫就会死;镭不发生衰变,装置就不会打碎瓶子,猫就会活。


叠加态理论认为,镭处于衰变和不衰变的叠加状态。与之对应,猫就处于死与活的叠加状态。
当你打开盒子时,才能确定猫是死是活。与之对应,当你观测时,才能确定镭有没有发生衰变。


叠加态理论将随机性当做微观粒子的內禀属性,认为微观粒子的状态是不确定的,比如光,处于粒子与波的叠加状态。
观测行为会使粒子的状态坍缩。
你观测光之前,光处于粒子和波的叠加态;你观测光之后,光的状态坍缩为粒子或波。


虽然很神奇,但是不合常理。


爱因斯坦是叠加态理论的反对者。爱因斯坦认为:“上帝不会掷骰子!”
薛定谔提出这个思想实验时,也是为了否定叠加态理论。他认为,叠加态理论会使宏观世界中存在即死又活的猫,与常理相悖。


从爱因斯坦时代至今,一百多年以来,没有人能说清楚光到底是什么。因为人们没办法直接观测光。
光表现出的电中性、磁中性、波粒二象性、尺寸、光速等,都成了研究光子结构的壁垒。


正负电子互旋结构能够解释波粒二象性。假设光子是互相旋绕的正反电子对,电子足够靠近光子时,会与光子中的同性电子发生互换。
正负电子互旋结构+电子的交换性,能够解释已知的光的性质,从经验角度,我认为“光子是互旋的正负电子”“光子是粒子和波的叠加”更合理!

附图:

光子结构图示
光子的电子交换原理简图
光的线偏振轨迹图

其中有两个实验:
1 、单缝衍射实验,用银(2,8,18,18,1)和铝(2,8,3)做单缝材料,理论上衍射条纹数量不同。
2、法拉第效应实验,对纵向偏振光施加纵向磁场,或对横向偏振光施加横向磁场,理论上会产生法拉第旋角。
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试下!验证下对不对,实验不复杂,但需要定制设备和精确测量。有合作意向的小伙伴也可以私聊!
顺便求个转发。。。

请你一起来拯救这只可怜的猫。。。

如何才能拯救【薛定谔的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