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有些人想看的不是《天气之子》而是《你的名字》

2019-11-22 11:27 作者:Kawadayusaku24  | 我要投稿

不出所料的是国内的评论对这部影片两极分化了,b站也有不少up在踩这部片子,对于大部分看完了只会感到震撼和美丽的观众来说,想吐出的话卡在嗓子眼,但就是说不出来,相信很多人是这个感觉吧。触景生情,想要定格住那一刻的美好(这是新海诚在物哀文化造诣颇深的一种体现,之后我会单独把物哀文化写一篇文章,有兴趣的也可以去了解一下

但是,为什么我说不要带着《你的名字》的眼光去看,是因为《天气之子》跟君名不是一个性质的片子,君名相对而言更加商业化一些,但是我在天气崽里面看到的是那个没有小心翼翼,没有刻意讨好,却在努力想回归原本自我,做出只属于自己东西的新海诚,因为这部片子不是老少皆宜的,这是为了向观众表达人们和社会上的问题,是为了向懂他他的人去诉说,是真正想让他人去思考的。

电影里面暴露了很多社会现实,孩子们只把它们当故事,对于大人们而言这只是他们不愿意面对的一些现实。孩子对一部分有共鸣,大人对一部分有嫌弃,这也是为什么造成了最后的两极分化。从社会学角度来讲,天气崽是君名永远达不到的境界,即使君名里有映射一些零散的社会问题。这也是新海诚的成长,相对于之前有很大隔阂的个人与社会的矛盾,他在天气崽中把这两者杂糅在一起,即使有矛盾,但两者还是为一体的;即使有对立面,但在方向上却有微妙的一致性。

很突出的问题是“矛盾”,为了利益和适应社会,很多人放弃了个人的梦想,很多人在坚持权衡自身矛盾的途中一遍一遍的受到打击。像是受到家暴而出来闯荡却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到后来住麦当劳的帆高;亦或是觉得过去的人生很失败,女儿有哮喘却还是戒不掉烟的须贺。

大家都在逃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们,在遇到自己应该担当起来的责任的时候都会选择逃避。年轻的孩子们会为了自我意识中的最优先事物而放弃一切,认为自己什么都没有,所以觉得牺牲一切其他的也无所谓,没有责任;而大人则会平衡权益,甚至压抑自己的情感也要努力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下去,相信利益在选择其他人和世界中肯定会选择世界。这样一来,孩子们的利益与大人的利益会产生矛盾,而这两个对立面总会有那么一天会针锋相对。

而这个矛盾的爆发点就是那支手枪,“为孩子做主”的手枪,终于给了孩子和大人平等交谈的权利。矛盾激发的高潮部分就是在危楼上帆高开的第二枪,那为了阳菜的第二枪。(这个也说明了帆高的进步,从为了自己而活下去而开枪到为了找回阳菜而开枪

而也是这样的帆高唤醒了须贺,是啊,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也开始向社会低头妥协了呢,什么时候开始习惯性地逃走了呢,什么时候放弃了自己所爱之人和物呢?

做出什么事是要负相应的代价的,阳菜回来了,天气变差了,几个人都进了局子。

但是阳菜回来了,这就够了。正是因为你,我才有了那份勇气;正是因为有了那份勇气,我才可以和你一起去面对这个世界上一切的一切。

新海诚很真实的表达了年轻人们的想法,对于孩子来讲,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可能就是一个人的整个世界,就算“与全世界为敌,都要拼上命去守护”,这样的想法并没有错,也不该被贴上“中二时期”的标签,因为这确实是在那个年龄,对世界没有过多认知的情况下的真实感想,很痛苦但又义无反顾。(这其实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就是关于青少年的恋爱问题,把对方认定是自己的全部,整个世界。这样的想法没有问题,但一般是相处的方法出了问题,以及双方付出不对等而导致的。所以我得出的结论往往不是否定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情感,但会指出方法上的问题以及对方的情感回应程度已经不平衡了,像天气崽双方的感情至少是较为对等的)

为了自己内心的人或物再去拼一把,貌似没有那么困难,不要去想着失败以后可能会遭受他人什么样的目光,或者自己的利益会遭到什么损失。越是成长越学着去平衡权益,这也是作为一名在社会中生存的人所要立足的条件,但永远不要忘记,也不要去忽视对于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东西吧。

新海诚这部作品还是主要站在青年、个人的层面。社会规则确实是有,从人类历史发展角度上来讲它也着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是社会规则也是应该建立在人人平等的基础上。对于有些弱势群体,社会规则却又是和那些相比之下有优势的人一样的,这又是一种不公平。再往前推,谁可以断言社会规则这种事情一定就是正确的、符合大众利益的,或者说当下的社会政策还可以再去优化呢?人们总是把它认定成为一个既定事实而不去考究形成它的种种因素。


第二个,在平衡权益上,我觉得这一点很真实,一个青春期的、缺乏对世界全面认知的孩子不可能说去认真考虑他人,他要做的是考虑活下去的意义并且做出他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所以他在反抗着去抓住自己想要获得的东西。


但其实男主在某种意义上也在追求自己的利益,这个利益还与大众的利益有矛盾。但新海诚把利益冲突点放大了,一个人换一座城,对于成年人来讲是一笔绝对不划算的交易,对于青少年而言并非如此。在日常生活中也不会出现像电影里那样的情况,但有可能一件并不大的事,就会让一些青少年觉得要与整个世界或社会为敌,新海诚把这一点放大了很多。


Ps:枪那一块我觉得还好,男主并没有危害到他人生命的这种想法,但可能观众看不出来了,这又是一个矛盾,自己心里想着只是吓唬对方一下不要伤害到他人的生命,但最后开枪是一定会开枪的。


人们不会为了用一座城市换一个人而鼓掌,而会为了一个人换一座城而欢呼,当对方是自己唯一所爱之人的时候,假如自己是男主,自己最亲密最信赖的人是女主,这种情况人们怎么选我觉得不用多说吧。

再说到所谓对东京被大水淹没的评价,这部作品本来就是虚幻的,如果硬要套到现实,那一个人怎么会有改变世界的力量呢? 

新海诚不相信爱情吗?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我已经不会再迷茫,在你的心中竖起属于我的旗帜。我放弃的念头,早就被你夺走了。未来的无数困难,我们能克服吗。我说过吧,我们两个,一定能笑着完成反击的。你是我唯一的最强武器。”——《你的名字》

“她仿佛代言了这整个世界的秘密。”——《言叶之庭》

“一天如果能够再实现心意,多么想立刻飞奔去见你。学会鼓起了勇气,不会退缩和犹豫

我愿意不顾一切抱紧你在我的怀里。”——《秒速五厘米》

“众里寻君君不见。如果能传达给你,我愿再次为你倾心。我予你小小的心意,你要报之以永恒的微笑。曾经的许诺永远不变。”——《追逐繁星的孩子》

爱情这种东西不是说两个人是否在一起决定的,在一起的经历也只是爱情物质化的短暂证明。新海诚明白的,所以他从一开始秒五、追繁的“错过”“永别”,进化到了言叶之庭的“12岁的距离”,再到君名的“跨越3年去寻你”,最后到今年的天气之子“到天空上去找你”。男女主两人的距离越来越近。

我觉得,新海诚已经找到他想要的东西了

以及,有些观众想看的不是《天气之子》,是第二个《你的名字》

有些人想看的不是《天气之子》而是《你的名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