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鹰社】三号中型坦克
搬运自微信公众号海宁的小世界
Osprey出版公司军事书NewVanguard系列第27号:三号中型坦克(1936-44)-Panzerkampfwagen III Medium Tank 1936-44。原作者Bryan Perrett, 绘图Mike Chappell和Mike Badrocke。以下是该书的封面:


A1:三号坦克A型,第2装甲师,波兰,1939年
坦克的整体涂装方案是标准的“装甲灰色”,炮塔侧面巨大的白色数字“223”中,三位数分别代表了连、队列和车辆的编号。波兰战役期间波兰的反坦克炮兵对德国装甲兵的重创程度超过世界其他国家自己的想象,因此最初使用的白色的德国国家十字徽章很快被证明太过显眼。一种通常的做法是在十字徽章上涂黄色涂料,有时候就像图中所示它们只留下了白色的窄条边框。第一种师的战术编号——2个黄色圆点——出现在驾驶员遮阳板上方的左侧。该师的行动任务要求他们经过拥有无数溪流的地区,所以坦克乘员们搞到了一捆简单捆扎的松木以方便他们涉水前行。
A2:三号坦克E型,第2装甲师,巴尔干,1941年
第3装甲团的坦克编队放弃使用大号的炮塔数字编号,它们只在车体侧装甲板前端绘制了较小的数字编号。为了便于内部识别,炮塔的侧面涂上了彩色的几何型符号——以第4连为例,他们的标志是黄色方块上加一只空心的红色三角形。该连至少还有一项识别特征那就是在挡泥板上方显眼的位置固定一只锃亮的马蹄铁。注意师的标志,也就是短杠与古北欧字母Y相结合的图案展示在驾驶员遮阳板的左侧,这类标志被行进中的纵队所使用。另外这一标志底面的白色条纹指代什么意义不得而知。
A3:三号坦克J型,第14装甲师,俄罗斯,1941年
炮塔侧面和后部的车辆数字“14”下方出现了罕见的战车用白色菱形图案,这让全灰色的整体涂装一下子变得活泼起来,而这些标记还出现在了发动机罩上方固定的备用炮塔仓上。字母“K”可能代表的是连长的战车。这一时期标准型的白色轮廓十字徽章展示在车体侧面和后部,一面用于空中识别的旗子悬挂在炮塔顶部。该师的黄色识别标志类似于古北欧字母“ᛟ”,它出现在车体后部的装甲板上。

B1:三号坦克G型,非洲军团,利比亚,1941年
显然这是一辆“早期”到达的G型坦克,原始的灰色涂装仍能透过匆忙涂抹的沙地色“涂装”显露出来。炮塔上绘有白边红色数字“612”,非洲军团的棕榈树加卍字的小号图案标志则出现在车体两侧,它们位于炮塔门折叶线下方的位置。一面用于空中识别的巨大旗帜绑在后装甲板上的装载物之上,而前装甲上安装了备用负重轮和履带则是对“玛蒂尔达坦克威胁”的一种反应。看来这辆战车的炮手是一丝不苟的,他用帆布为自己的战车制作了炮口套和支架套用以保护他的“宝贝”尽可能不受沙尘的侵扰。挂在炮塔上的遮阳头盔暗示这些坦克兵是新来的——大多数老手会把它们扔到一边,他们认为这是你能想象到的最没用的坦克兵头盔。
B2:三号坦克J型,原第21装甲师,北方,1942年
这辆浅黄色J型战车的历史可以通过车身上的标记识别出来。前装甲板的中心是第21装甲师的白色战术标志,炮塔上的白色空心数字“111”则表明这辆战车最初属于第22装甲团第1连。我们还可以看到这辆车应该“享受”过一段在英军服役的经历——可能是因为故障被德军遗弃掉了——所以在前装甲的右前侧有英国第1装甲师的犀牛标志,左前侧则是代表第9枪骑兵团的战术编号“86”。为了适应在英军中的服役,英国人尝试在坦克上绘制了代表“B”中队的方形标志,事实证明这种尝试识别效果不佳,车辆被送回重新进行评估,在此过程中车辆被涂上了评估编号“A100”。
B3:三号坦克N型,第15装甲师,突尼斯,1942年-1943年
这辆N型战车的炮塔上悬挂着履带板,这一点反映出这一时期盟军日益增长的空中优势的威胁;另外,更多的备用履带和沙袋也安置在车体的前部。到目前为止,这辆坦克似乎受到的磨损很少,深芥末色(以及橄榄绿色)涂装仍旧被驻扎突尼斯的德军装甲部队完好无损地保留着。坦克的炮塔编号为带白色边框的黑色“04”,车身的一侧的国家十字徽章也是黑白两色的。红色的师的标志被涂在驾驶员遮阳板的右侧,而红色是这个师通常会使用的颜色。有趣的是这辆战车缺少了该型号通常安装的3具烟雾发射器——一幅照片显示它们被安装到该部队的另一辆坦克上了。

C1:三号坦克H型,第10装甲师,俄罗斯,1941年-1942年
白色轮廓的国家十字徽章绘在了焊接在履带护板上方的附件箱上,它后面是绘在黑色长菱形底面上的车辆序列号“621”,这是战前几年流行的一种序列号绘制方法。炮塔侧面展示着的白边红色数字“5”,但它并不代表该坦克在团里所处的战斗序列的准确位置;数字“5”侧下方则是白色轮廓的第7装甲团的“野牛”标记。另外,师的标记位于驾驶员侧观察孔的一侧。
C2:三号坦克J型,第24装甲师,俄罗斯,1942年
同该师在俄罗斯留下的众多照片中的坦克形象一样,这辆采用L60型火炮的J型坦克在发动机甲板后外侧固定了一个巨大的装载箱,箱子上展示着白边黑色国家十字徽章和该师独一无二的识别徽章。箱子下方捆扎了一根原木,显然这是在陷入泥泞时,坦克自救的一项工具。炮塔上红色白边的编号“525”代表了第5连的第2分队(zug)。第24师的前身是原第1骑兵师,这一点可以从坦克兵制服上的黄色滚边上透露出来,这与陆军的其他坦克部队使用的玫红色兵种色滚边形成明显对比。

D:三号坦克J型刨面图
数字说明:
1,50毫米厚前下部装甲板。
2,备用履带板。
3,刹车操纵系统检查窗口。
4,20毫米厚倾斜装甲板。
5,拖拉支架。
6,50毫米厚前上部装甲板。
7,50毫米厚上层主装甲板。
8,20毫米厚间隔装甲板。
9,7.92毫米口径MG34型机枪。
10,球形机枪盾(kugelblende)。
11,电台架(背面)。
12,50毫米口径KwK L/42型主炮。
13,炮塔球形座圈防弹挡板。
14,帮助火炮制退的装甲套。
15,保护反冲制动器和回热器的装甲。
16,7.92毫米口径MG34型共轴机枪的枪口。
17,在50毫米厚的炮盾之上的20毫米厚间隔装甲。
18,57毫米厚的炮塔前装甲。
19,30毫米厚的炮塔侧装甲。
20,TZF 5f型(2.5倍x24度)火炮瞄准镜。
21,冲程锁定。
22,7.92毫米口径MG34型共轴机枪。
23,控制火炮仰角和炮塔转动的手动轮。
24,抽烟风机。
25,主炮后膛。
26,反后坐力护板。
27,后右侧弹药储存箱。
28,车长座位。
29,对半折叠的舱盖。
30,带观察孔的车长圆塔。
31,放置乘员物品的储物箱。
32,发动机检查孔和油箱口。
33,天线装载架。
34,折叠后的2米长天线。
35,位于装甲检查舱盖下方的是迈巴赫HL 120 V-12 300 PS型汽油发动机。
36,散热器风扇检查口。
37,牵引缆绳。
38,冷却进气口。
39,冷却排风口(位于车体后下部)。
40,备用负重轮。
41,射击孔。
42,诱导轮。
43,灭火器。
44,行程缓冲器。
45,千斤顶。
46,30毫米厚上层侧装甲。
47,6对520/95型负重轮。
48,撬棍(为了展示刨面图它被截去了一段)。
49,工具箱。
50,橡胶轮胎托带轮。
51,用来将车体上部与车身螺栓固定的法兰。
52,炮塔球形座圈。
53,车体侧面逃生舱口。
54,30毫米厚侧装甲。
55,机枪手座位。
56,扭力杆(地板下)。
57,炮手的脚踩处和脚踏板。
58,悬臂与横向扭力杆弹簧连接在一起。
59,驾驶员座位。
60,防毒面具罐。
61,减震器。
62,型号包括Kgs61/Kgs400/Kgs120型在内的铸钢履带(99节连接。中央导齿40厘米宽,间距12厘米)。
63,转向杆。
64,变速杆。
65,Notek灯火管制系统。
66,ZF S.S.G.77型变速箱。
67,主动轮。
68,仪表盘。
69,转向制动器。
70,带有遮光罩的前大灯。
71,制动冷却进气口。
72,主减速器。

E1:三号坦克M型,据认为属于党卫军第3“骷髅”装甲师,库尔斯克,1943年
新的整体标准涂装采用的是深黄色底面上加涂红褐色斑块的伪装方案,涂装的覆盖范围甚至包括了车头上固定的备用履带板以及后甲板上巨大的木制载物板条箱。车体装甲裙板的最前面一块被摘掉了,但炮塔围的一圈外置装甲板则保持完整。另外,炮塔上带有该坦克的全黑色编号“421”。
E2:三号坦克J型,党卫军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师,俄罗斯,1943年
本图所取材的照片可能摄于冯·曼施坦因在1943年的攻势的尾声,地点是别尔哥罗德附近。坦克仍然采用基本的灰色装甲车辆涂装,但表面已经被厚厚的白色雪地伪装涂装所覆盖。炮塔箱后部保留使用了灰色涂装以便作为白色轮廓的坦克编号“555”的背景,炮塔侧面的这一数字则是粗糙的红色字体。车身上的国家十字徽章的背景以及车尾装甲板左侧的师徽的背景也同样保留为灰色,其中后者旁边出现了又一个国家十字徽章。

F1:三号坦克M型指挥坦克,所属部队不明,俄罗斯,1943年-1944年
战争的这一阶段三号坦克已经很少被作为主战坦克使用了,但它们中的相当数量被用做了重型坦克歼击车营的指挥车,而图中炮塔上的数字“001”暗示了这一点。整体的深黄色涂装之上喷绘了红棕色和深绿色的条痕,但很难安装的装甲裙板的前端第一块显然是来自其他车辆上的替换品。坦克的轮廓被装载的桦树苗打破了——我们在绘制时已经将这些植被伪装的清晰度“稀释”了一些。炮塔外围一圈装甲的侧中部所绘制的国家十字徽章是很少见的样式,因为图案的中心底色变成了黄色,然后才是细长的黑色加白色的十字架轮廓勾边。另外,这一圈装甲的前方底端用哥特字体写着人名“Brigitte”。
F2:三号坦克L型,党卫军第3“骷髅”装甲师,库尔斯克,1943年7月
注意后装甲上焊接了巨大的铁条载物架,这种部队级别的改动是很常见的现象,框架的具体样式则变化多端。简略绘制的坦克编号“823”出现在炮塔后部,它没有白色的勾边装饰。
车身后装甲左侧绘有三条线,这是在库尔斯克的“堡垒”行动的进攻战中临时使用的师的识别标。另一种变体的国家十字徽章出现在后装甲板右侧,它是纳粹空军式样的窄条十字——黑色的本体加上白色的勾边再加黑色的外轮廓。

G1:列兵,陆军装甲兵,1939年-1940年
两块布料拼合成的带衬垫的贝雷帽上展示着白色丝线绣成的国家徽章,同样的徽章还出现在采用“十字前襟”的黑色双排扣上衣的右胸前位置。衬衫是“鼠灰色”的,领带则是黑色。领子和上领角环绕着装甲部队的兵种色玫红色滚边,同样采用了玫红色滚边的领章上展示着白色的骷髅头金属徽章,这是装甲兵各级别军人经常佩戴的,其中也包括很多将官。拥有同样的玫红色滚边的肩章带与衣服缝死在一起以防止它在装甲车辆中被车内设备勾住,没有任何装饰的肩章带是中士(Unteroffizier)以下各级别人员佩戴的。这名士兵手持一枚弹头根部有一条刻痕的37毫米口径高爆弹,弹头涂成银色并加上黄色条带是这型炮弹的标志特征。
D2:坦克手,俄罗斯,1941年夏
黑色上衣的肩章带此时佩戴在了衬衫上——这是衬衫唯一授权可以佩戴的徽章标志。1940年装备的陆军版黑色船形帽上展示着用不太显眼的浅灰色丝线缝制的国家鹰徽,鹰徽的背板则为黑色。另外国家帽章上方是玫红色的倒V字型滚边。这名坦克手手持一枚50毫米口径L/42型“短管”火炮的穿甲弹。
D3:坦克手,德国非洲军团,1942年
内衬为红色布料的橄榄棕色热带船形帽往往褪色非常严重,实际上士兵们也流行用防毒气胶囊对其进行人为漂白,因而图中这种浅沙地色色调是非常常见的。徽章被绣在茶色底板上,国家鹰徽则是浅蓝灰色丝线刺绣而成的。通常的倒V字型玫红色滚边也展示在图中。人物的衬衫也是漂白过的,衬衫上佩戴的肩章带则是热带制服所使用的橄榄色布料制成的,它带有玫红色滚边和涂成橄榄色的纽扣。白色的金属制身份识别盘在中央孔眼的两侧展示有佩戴者的个人信息。显然这位带着手套的坦克手刚刚把炮塔里滚热的废弃物箱子清理干净,他手中拿着一枚50毫米口径L/42型“短管”火炮使用的AP.40型穿甲弹。
D4:坦克手,党卫军第3“骷髅”装甲师,1942年-1943年
黑色船型帽是党卫队和纳粹空军所特有的裁剪款式,帽子上装饰银灰色丝线绣成的党卫军版国家鹰徽和党卫队的骷髅头徽章。为了抵御俄国的苦寒冬季,头巾包住了头和船形帽,黑色的装甲兵夹克则用纽扣扣紧到脖子位置。党卫队版黑色夹克的前襟是垂直的而不是陆军版本的斜开领。上衣领子上没有滚边,领子上的两枚领章完全一样都是银灰色丝线缝制成的骷髅头图案。这是这个师所特有的领章佩戴方式,而骷髅头也是该师的徽章主题;党卫军士兵通常只在右领上佩戴师徽,而左领上佩戴的领章是空白没有图案的。党卫军版国家鹰徽出现在左袖子上臂位置,而该师的袖带也佩戴在同一只袖子的前臂位置。代表装甲部队的玫红色仅仅出现在肩章带的滚边以及船形帽前端的倒V字上。这名坦克手手持一枚供L/60型50毫米口径“长管”火炮使用的高爆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