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名词解释》14.1 经济危机
【本文转载自江苏省-资料室编-出版1959年版 仅供学习参考】
1、经济危机[i]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危机表现为: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堆在仓库或被销毁,生产急剧缩减,中小企业纷纷倒闭;商业、信用遭到破坏,现金奇缺;失业工人急剧增加。资本主义整个国民经济陷于惊涛骇浪之中。
资本主义经济自1925年以来,每隔八年到十二年或者更短的时期就要爆发一次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所表现的生产过剩,决不是满足了劳动群众需要以后的过剩,而是生产出来的商品量大大地超过了群众购买能力,劳动人民虽然迫切地需要这些商品,但因失业和贫困化而无力购买。因此,这种过剩是相对的,即与劳动群众的购买力相比较才显得是过剩的。
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在简单商品生产中就已经出现了,但只有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这种可能性才变成必然性。危机的基础或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生产社会性和资本主义的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从一次危机的开始到另一次危机开始之间的时期叫周期,周期由四个阶段组成: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与现代化的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集中表现。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必然要为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所代替。
注:
[i]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1959年版,第19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