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高校科幻通过“名师带徒,学练结合”打造社团骨干培养模式!
2021年2月7日19:00-22:00,第一届“燎原计划”——高校科幻寒假技能特训营结业仪式及成果展示暨科幻社团发展论坛通过腾讯会议端举办,项目工作人员、授课导师、学员代表依次做了总结发言。高校科幻首期寒假技能特训营自2021年1月开班至今,围绕“科幻管理及技能向人才,提升科幻社团组织生命力”精准开设“新闻稿撰写”、“活动策划”、“微信公众号运营”、“海报制作”、“组织发展与管理”、“视频制作”等课程,通过“学练结合”真正拓展了培训深度,增强了培训效果,提高了学员的综合能力,锤炼培养了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社团骨干及接班人。
项目成果展示&导师发言:继续在实践中继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
在会议伊始,”燎原计划“项目组负责人吴如其针对一个多月以来学员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分别从海报设计、视频制作、新媒体运营等多个方面进行展示,并针对部分具有特色的作品给出了积极反馈。在项目成果展示的最后,主持人公布了本期”燎原计划“的优秀学员名单,共计54位学员获得优秀学员的荣誉。
在导师发言阶段,禅鸢老师、圈老师、周游老师和易强老师先后发表了一个多月以来与学员接触的感想、对学员作业评价以及给学员的寄语。禅鸢老师鼓励学员们在一个多月的课程学习基础上,继续在实践中继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她建议学员进行持续的内容输出,以此来获得自己的读者和流量,并达到最终想要的结果。此外,还她寄望学员们能够长久保持对科幻的热情,希望在未来科幻产业的不同领域中看到学员们的积极参与,并期待着学员们有所成就。
圈老师肯定了学员们坚持学习“燎原计划“课程的积极态度,她对学员的作业反馈给出了积极评价,并建议学员找到自己的热爱,发挥个人的特长,通过各种活动学习到实用的技能,能运用到学校社团的工作中。
周游老师在分享参与燎原计划的心得同时,还介绍了第二届星火学院的情况,作为科普科幻青年之星的优秀获奖者,她也对平台举办类似的写作活动充满感激,并对星火学院学员们未来的成长表示期待。
易强老师对学员们的才华表示高度赞扬,并肯定了大家完成作业的认真态度,她如此评价“我能感受到大家对这次海报作业很认真,很多同学做得非常好,主题突出,内容排版整齐有序。”在她的指导下,学员们掌握了故障风等设计风格。她还希望一些对字体设计、卡通形象设计感兴趣的同学有机会还能一起学习探讨。
优秀学员代表发言:燎原计划让我看到了全国各地科幻社团的风采
在学员发言环节,来自福建师范大学的邱姝雅以《从0到1——我在燎原计划学到的宝贵经验》为主题进行分享,她主要围绕“Get实用计算机技能,并从中获得乐趣“”学习到社团管理经验“”认识了更多同好“和”以积极的态度,不断向前的动力,永远不晚的开始。“四个方面展开话题,关于项目的活动安排,她表示,” 我觉得做作业是我最喜欢的环节,比如我之前一直有一个想法就是PS、PR这些软件特别难,但是上完课之后自己动手操作,我发现原来这些软件这么有趣有用。“通过这次活动,她还重新对社团活动的价值建立了新的认识,并鼓励更多的学员在实践中去提高自己。
上海浦东科幻协会杜丢丢分享了自己在知乎快闪课堂参加活动的经历、加入浦东新区协会以及参与燎原计划的契机,并对帮助和引导过她的朋友们表示感激,接着她从文案宣传策划、新媒体运营、海报设计、视频剪辑等方面具体展开,详细介绍了她在燎原计划的学习和实践经历。最后,她还推荐了几本喜欢的书籍,如《如何让你爱的人爱上你》、《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谈判课》、《非暴力沟通》等,并分享了个人的读书心得。谈到《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谈判课》这本书时,她明确点出了本书核心:“以人为主,目的先行。讲的任何规则的制订、任何法律的制定,它一定是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存在,找到这个明确的目的,会让你在一些谈判中 ,通过各种变通的方式获得更大的利益。”
合肥工业大学汪欣宇作为曾经的科幻协会会长,他表示希望能为国内高校科幻的发展提供自己的力量。对于这次的活动,他发表了个人的感想,“燎原计划让我看到了全国各地科幻社团的风采,认识到了优秀的同好,学习过程中也获得了不少启发。无论是新闻稿的写作,或是公众号的运营,又或是来自优秀幻协的活动创意……看到全国各地的大家思想汇聚于此,百花齐放,我对高校科幻圈与母校社团的发展充满信心。“接着他介绍了本校的科幻社团基本情况,并从七个环节梳理了社团采用的“主持人中心”科幻主题讨论模式,在理论讲解结束后,他还通过具体的实例展示了这种模式的可操作性。最后,他引导大家有兴趣可以去阅读之前高校科幻公众号推出的第77期社长专访,其中有更详细的阐述。
科幻社团发展论坛:希望大家把社团事做得越来越棒,把燎原精神发扬光大
优秀学员代表发言完毕后,进入到本次会议的最后一个环节——科幻社团发展论坛&圆桌会议,会议由高校科幻平台编委何沐川主持进行,张龙乾、王雨菲、熊峥、毛鹏哲和汪欣宇五位学员作为嘉宾参与圆桌讨论。
本次圆桌会议一共设六个主题相关的问题,针对第一个公共问题“怎样增强社团凝聚力,让社员具有归属感?”,五位嘉宾分别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张龙乾提出应该从新人团建、新老社员互动和丰富活动类型等多个方面来增强社团的凝聚力,王雨菲认为应该让管理层、干事和普通会员自上而下地去带动整体的凝聚力,熊峥建议可以把社团见面会的活动设计得更有趣,通过报名表调查新社员对科幻细分类型的兴趣,在入社之后主动介绍一些兴趣相似的朋友给他们认识;毛鹏哲觉得应该面向社员和非社员举办受众范围比较广的活动,通过共同参加和策划活动来增进社员和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汪欣宇则希望大家首先正视科幻协会社员们兴趣的差异,强调了社员的参与感,并建议在保证日常活动的正常开展情况下,多举办面向各种小圈子的活动,服务不同的受众。
接下来的五个自由问题依次由五位嘉宾学员提出,其他四位学员和参会人员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关于提升社团活动创意的问题,学员们指出可以进行校内社团跨界联动何同类社团跨校联动并提供了三行科幻情诗、自制科幻桌游、科幻定向越野和科幻微小说征等活动创意,主持人何沐川还举了川大幻协的幻想音乐节等成功案例;
在涉及提升科幻社团区分度的问题时,学员们认为需要对其他相关社团的活动进行调查,对科幻社员的人群进行定位,并提高科幻社团的科学意识。从形式上区分可以把科幻作品中的场景还原到现实中,从内容和风格上区分可以优先推荐具有区分度的科幻作品。
对于如何让更多人接触和了解如克苏鲁、SCP这样的科幻圈亚文化这个问题,学员们建议可以从科普入手,利用名人效应进行宣传,推出文化周边,汪欣宇学员还简单介绍了COC(克苏鲁的呼唤)跑团的玩法,并建议通过自定义的方法降低难度,更好地安利克苏鲁的文化。对于熊峥学员的追问,他表示,如果简化后还是大多数人不愿意参加,可以选择相对大众一点的模组。
关于“如何为社团新人打开科幻世界的大门?”这个问题,学员们建议可以从基础开始,从影视、桌游等更大众的形式入手,和科普相结合,适当蹭热度,逐渐培养社员的科幻审美。对于如何更有趣地进行科普,汪欣宇学员半开玩笑地说,甚至可以将科幻的理论体系变为桌游的元素。对此,河流同学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可以尝试一些主流文学圈的方式,反复宣传是必要的,但是在把握度的同时也要到点子上。和科普相结合最典型的例子,应该是科幻论文常常发表在科幻杂志上。说不定有一天会诞生更多接收科幻论文的专业科幻杂志,但目前仍然困难。”
最后一个问题由汪欣宇提出,“如何制定和推行一套适合科幻社团制度和发展方案(社团的运营和管理方案)?”张龙乾从自身社团出发,他认为天文社团向天文与科幻社团转变的时候,可以从科普科幻文化开始入手;王雨菲认为管理层要保持和谐,共同制定社团发展的目标。对于科幻社团要建立充分的认知,并进行经验教训的总结;熊峥提倡运用兴趣小组的办法帮助社员快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他还强调了培养接班人的重要性,并介绍所在社团推行的候选人制度。毛鹏哲认为想要找到认真负责的科幻社团接班人,平时活动中就可以留意在各种活动中积极参与的同学。项目组织负责人吴如其也发表了自己的想法,他觉得可以针对科幻社团的发展制定一个长期的计划,面向国内外的科幻社团去进行经验总结,并推出《科幻社团完全发展手册》电子读物。
会议的最终,主持人何沐川进行总结和祝福,他表示,我们这次的科幻社团发展论坛是燎原计划的延伸活动,希望未来能以更丰富的主题,更大的规模和更有趣的形式跟大家相见,或许未来我们也可以像全国天文社团发展论坛那样,由各大高校轮流主办。祝愿大家把社团事做得越来越棒,把我们的燎原精神发扬光大!
“燎原计划”项目(The Spark Project)是由高校科幻平台联合腾讯科普、科幻苹果核(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科幻专委会)、科幻空间、重庆大学科幻协会等单位发起的高校科幻社团扶持计划,旨在通过线上培训来培养科幻管理和技能向的人才,进一步提升科幻社团的组织生命力,孵化出更多可持续性强的科幻社团,让高校科幻社团走向繁荣壮大。
撰文:Mr.Unicorn、易文婷
校队:赵文杰、田舒宁
编辑:塔雨琪、
审核:许艺琳、贾楚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