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后,没有朋友,没有亲戚:一切都是过客匆匆!
我认为,45岁是人生的一个重要关口。甚至可以说,在这之前和在这之后,你简直可以称之为两个人。
当然这不是绝对的说法,有些人一辈子都没有变过,有些人又太能变化了,这些另做他论。
反正我的体会是这样,我观察身边的人也是如此,大家普遍是在45岁左右发生了某种脱胎换骨一样的变化。
其中有个重要的改变就是:
回归家庭,只关心自己和家人,只考虑利益(短期的和长期的)!

“断亲”从“80后”这代人就开始了
网上很多人在议论年轻人“断亲”的事情,这其实是后知后觉了,早在“这届年轻人”之前,断亲这个事就开始了。
具体来说就是从“80后”这代人就有了疏远亲戚的表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物欲横流,人们普遍都以赚钱为中心,社会也习惯了人员流动频繁,几乎每个人都是以小家庭为主体来选择适合生存和发展的地方。
空间的变化带来人情关系的变化,亲戚、亲情日益寡淡,大家只有平常在红白喜事上像亲戚一样坐在一起聊一聊。
朋友也是一样的道理,比如我们在上学时候的好友,等彼此参加工作后,还能延续友情的情况很少。
所以,个人是渺小的,人是环境的一部分,当环境变了,无论是亲戚还是朋友,关系就变了。特别是对45岁后的中年人来说,这种改变就更深刻了。

45岁后,没有朋友,没有亲戚
一个男人或女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回归家庭,回归内心,回归自己。
从这点来说,如果一个人到了中年阶段还没有这些表现,他(她)要么是晚熟,要么是悟性差,或者就是童心未泯。
江湖险恶,社会复杂。在成年人的世界,利益是第一位的,大家都觉得自己是好人,重感情,实际上能够把感情和利益做到和谐统一的人非常少。对大多数人而言,在利益面前,其他都是次要的。
人心都是功利的,比如一个人在没钱的时候觉得感情重要,他很喜欢跟别人谈感情,但别人没兴趣跟他谈感情。而当这个人有钱后,很多人都希望跟他谈感情,但他又喜欢只谈钱不谈情了,因为他不想浪费时间。
当我们进入中年,大概就是在45岁后,就会逐渐觉得自己没有朋友和亲戚了,而且心里并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甚至是乐意如此。

一切都是过客匆匆
赤条条来,赤条条去。从本质来讲,人生本来就是一个人,我们一切所遇,都不过是匆匆过客,因缘际会罢了。
在青春期的懵懂,在年轻时候的热恋,包括中年阶段刻骨铭心的感情,这些都是生命中最浓烈的情感,都会给我们留下印记,但总有一天我们会明白,一切都会过去,人生就是不断地得到什么,又失去什么。
试想一下,当我们现在回忆起过往的爱恨情仇的时候,心里会是什么样的景象和感受呢?
过去的人和事,面目已经模糊,事情已经褪色,在记忆中变得像泛黄的旧照片,好像很重要,又好像不重要,唯有情绪还会起波澜,偶尔还会泛滥成灾。
时移世易,覆水难收,过去就是消失,不管我们是在意还是不在意,我们都只能接受现实,朝前看。

爱别人就是爱自己,恨亦然
当我想起过去的人,有些是我喜爱的,有些是我讨厌的,一切都跟我现在遇到的人一样。
于是我就想到,我的爱憎不过是“我”在起作用,如果没有主观意识和感受,那无论爱恨都是空相。
我爱别人,其实是在爱自己;我恨别人,其实是在恨自己。
不管我如何去想,事实就是这样,别人和“我”一样,都不是完美的,大家都有优点和缺点,人和人就像五行的相生相克一样,碰到一起的时候,难免会发生不同的反应。
所以,重要的是珍惜缘分,尽量结善缘,尽量不要互相伤害,多做双赢的事,不做双输的事。我在开头的时候说回归家庭,其实是回归真实,关心自己和家人是对自己慈悲,是珍惜真正重要的人,而考虑利益则是指求真务实,做合作共赢的事。
利益关系其实比单纯的情感关系更稳定,这没有什么不好。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可以说是返璞归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