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下去的理由》-学会接纳自己的各种情绪
本文为《活下去的理由》读后感,由英国作家马特-海格著作。
花了一早上把《活下去的理由》读完了,作者看似轻描淡写,实际内心矛盾冲突特别大。说实话我读完没有我想象中那么激烈碰撞,反而是风雨过后的平淡叙述。或许我本人不是个抑郁症患者,活着我曾经有过抑郁症,但是我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走出来,读完之后我的内心多了一些释怀。
作者的许多看法与我在自我斗争中得到一样,或许古人总结出来的东西具有共通性,与我们能产生共鸣。其实在看这本书之前有想写自己的看法,然后再读,但是没有实践。但是在读这篇写了一些内心的想法给某人,当时内心许多想法与作者不谋而合,也因此让我不得不怀疑在过去的某段时间我也有过抑郁症活着很长一段时间的抑郁情绪。无论怎样我在自己不知不觉的状态走了出来,挺好的,终于能慢慢地真正活出自我。
我看有读者评论说,作者周边的人都是善良的人,才使得作者走出来,现实生活中并没有那么多善良和支持的人,其实也不需要那么多人,有一两个能完全懂自己就可以,真的没有人懂也没关系,自己懂自己就好,自己爱自己就好,人一辈子相处时间最长的就是自己。
在这本书收获颇多,听说有些抑郁症的人看了会更加抑郁,可能我没啥抑郁,我在看的过程中能感受到作者在想尽办法拉那些深陷抑郁的人,不仅仅是抑郁这一种,还有其他的一些负面情绪。高兴、快乐等一些积极的情绪存在,痛苦、难过等一些消极的情绪也存在,人类文明已经几千年,这些情绪都伴随着人类文明流传至今,当开始直面并承认所有的情绪的存在,并且接纳,完美才是最大的不完美,不完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不完美。
(纯粹是个人的一些乱七八糟的一些想法,我也不是抑郁症患者,做不到抑郁症患者那种感同身受,这本书的作者是抑郁症,我看作者的故事,就是我对抑郁症的看法,只算是了解,但是感同身受有点困难。至于我觉得自己有很长时间的抑郁情绪是我初中、高中期间,那时候的我刚开始对自己特别苛刻,我对别人的特别好的同时也特别苛刻,初三的时候,我经常怀疑自己,那时候我觉得每天都在重复同样的事,睡觉、吃饭、上学,活着有啥意义,终于有一天我鼓起勇气跟班主任说我的想法,老师说我不好好学习想一些乱七八糟的事,自此再也不敢跟别人说我的想法。
高中三年一直在低谷,想法很好但是一直行动不足,曾经学的最好的科目是数学,能找到自信,但是高中三年怎么学也学不起来,最崩溃的是高三二模,卷子很简单,但是我考的特别差,那时候觉得自己要撑不下去了,然后拿着卷子找数学老师的分析,那是我高中三年第一次跟数学老师谈话,以前从来不敢说,我以为老师会给我打鸡血啥的,谁知道老师说:“努力不一定会成功,有些事是需要运气的,把事情都能做好的人都是能耐的人,普通人把自己能做好的事尽量做好就已经很不错了”听到这句话眼泪突然就流出来,人一下子就释怀了,高中三年就结束了,高考数学没有很差,甚至超出自己预料的好,中规中矩上了个普通二本,毕业找了一份普通工作,也会经常怀疑自己,但是会大哭会大笑,承认自己不完美,我以前是很孤僻脾气怪,我现在跟我同事笑着说我比较内向,我同事直接说我要是内向他直接下跪,哈哈哈,别人觉得我变得很多,我倒觉得没啥变化,可能有些人从低谷走出来外在形式变化很大,其实还是那个内核。)
都是一些乱七八糟,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