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林谈国内电视剧的审美,十年前的手机自拍式审美
小伙伴们,柳林昨天看了一个汪海林的谈话视频,觉得说得很好,很精辟。国内的电视和电影,十年的时间中,不知不觉地就已经和国足一个水平线了,柳林说这个话,还遭到了网友们的反对,他们说,不要侮辱中国男足,至少人家上场踢球没有用抠图和替身。

柳林想了想,网友们说的没有任何问题。这个视频中最有意思的是另一个编剧对当今国内电视剧的一个总结,资本之所以总是要找些流量来主演,其实就是看中了流量身上的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能让粉丝的大脑发生奇异的化学反应。

为什么会这样呢,汪海林就说了,这事的根源要从湖南卫视说起,也就是网友们口中的那个马桶台。

一开始的时候,湖南卫视是学韩剧的拍摄用光,用色,用光,打光,脸部的化妆,眉毛,眼线,都照猫画虎的学。

而之前中国的电视剧不是这么拍的,之前中国的电视剧,基本上是用电影的班底来拍的。

电影的班底,是很讲究用光的,甚至对一天当中阳光的变化和云层的变化,都要对应拍摄中的场景和情节。也就是汪海林说的自然的用光,自然光照。

但是十多年前的韩剧是怎么用光的呢,相信看过十多年前韩剧的观众都知道,那是一种可笑的打光方式。

柳林没记错的话,那种打光都是集中到演员的脸上,恨不得把演员的脸上毛孔都照一个360度无死角,也就是汪海林说的大平光的方式。很遗憾,这种方式,2020年的中国电视剧还在大用特用。

目前国内电视剧的这种审美方式,汪海林说是一种明信片式的审美,平面的,图像是用工具修过的,P过的,假得不能再假。

另外一个问题是,当今国内的电视剧,不管是上星的剧,还是网剧,总之都有一个剧字。既然是剧,就应该是以叙事为主,要把一个故事讲好,才能叫一个剧。

可是呢,我们观众现在看到的是什么东西呢,连最基本的叙事能力都达不到,故事乱七八糟,东拉西扯,还大量加入各种支线情节,关键这些与主线毫不相干的情节占用了电视剧大量的时间,也就是人们说的注水,拉长电视的剧集。

另一个编剧说,现在的国内观众,审美已经倒退到和手机自拍一个水平了。

人们拿着手机自拍的时候,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漂亮,脸要越白越好,什么构图,什么艺术,统统不重要,也不在考虑的范围。
你再看看现在的很多电视剧,还真就是这样拍出来的,主角都是脸上用美颜滤镜打到妈都不认识,观众只能看到一片的白光,主演的脸是白的,衣服是白的,天是白的,路也是白的……

这种审美,还能叫电视审美吗。

因为现在的这个社会,人人都离不开手机,好些人天天刷手机,刷的都是什么呢。无非就是什么快手啊,抖音啊,这些视频柳林也看过,烂俗到极致,都是些什么用鞭炮塞裤裆里炸,什么亲自到厕所吃屎直播,就是这些东西。

天天都看这种东西,手机屏幕又小,时间一长,就形成了现在的这种极其奇葩的审美习惯。看电影和电视剧不看别的,只看主演的脸,而且主演的脸还不能是红一点黄一点,必须是网红滤镜打出来那种白,白得像日光灯一样,白到极致。
白到别人以为你的手机开了手电筒。

然后观众才会满意。谈话中间,编剧就笑称,现在的人们,手机甚至已经成为了他们身上的一个器官了。这还真不是玩笑,柳林在论坛里就遇到多个网友表示过,要是没有手机,他们马上就去死。

手机屏幕的这种小格局的审美,导致了现在很多的电视剧,拍出来被很多观众说是拍得跟屎一样,就是这个原因。

现在的国内电视剧,你要在手机上播放,到是看不出什么大的问题,但你只要到了大屏幕上,问题马上就毫无遮拦地暴露出来,看到你想吐,拼命按快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