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苹果违法用工到企业用工话语权问题

2019-09-09 22:51 作者:此在之玄  | 我要投稿

最近似乎又报道了苹果违规用工的问题,当然可能主要是富士康大量雇佣临时工以及超时用工的问题,这也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该类问题的报道了,这些情况其实充斥着整给用工市场。

每个月许多律师都会接到各地司法局指派的关于劳动争议类的法律援助案件,其中大多数涉及到的也是超时用工,不付加班费,用工不规范的情况,但绝大多数劳动者对于加班本身并没有任何意见,有争议的往往是加班费的问题。

不过劳动法以及劳动合同法对于加班费的问题,往往都需要劳动者先证明存在加班的事实,这对于劳动者来说算比较严格的举证义务了,而许多用人单位往往并不认为存在加班费的问题,因为许多企业是给员工发放绩效工资的,一般公司会认为加班的费用包含在里面了。

这可能是一种误解,但我相信许多企业通常会在招人时将这个问题说清楚,可能是劳动者当时没有理解,或是有些其他原因导致劳动者忽略了这个问题,那到底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

从某个方面来看,正是大量企业对于加班的话语权,导致了现在的一系列问题,这不仅仅是中国的现象,在全世界也是很普遍的问题。

也许这还不能从工作说起,要从所有人在读书的时候说起,对于学生来说,似乎并没有加班的概念,但是许多学生有做作业,课后补习班等观念,我们从小都被灌输着要比别人花更多的时间来获得成长的观念,到了职场上,这种观念似乎就直接被沿用了,简直好用到似乎连语言本身都不需要多做解释,所有人自然就懂得了我要比别人做得更多以获得更多的报酬,这对于刚开始工作的萌新来说简直好用到不行,但时间长了人都会疲惫,后面慢慢就会不好用了,于是企业开始希望通过塑造话语权力体系来控制劳动者的思想。

目前,首先要做的是,提升焦虑感,如何提升焦虑感呢,简单来说就是强调少做少得,像富士康这样的企业,一般会有订单较少或订单较多的时候,在订单较少的时候,就将工资压低,并且许多企业在招人培训时,都会刻意强调目前你手里的钱正在越来越不值钱,如果现在不多挣钱,以后就会没有保障。

我们不能否认通胀的确存在,但是否有必要刻意去强调这个问题呢,同时通胀这是一个复杂的经济问题,向一群没有经济学常识的人直接灌输结论性的知识,这其中也多是在引起焦虑。我还记得一些企业老总喜欢对员工称兄道弟,在给与焦虑的同时又给与一种温暖和关怀,并许诺多劳多得的价值观是正确的,结果是美好的。

当许多企业都用同样的方式在对待自己的员工时,由企业所构成的对于劳动的价值的话语体系便由此形成了,里面内涵这样的逻辑,如果不超额劳动,你的职位无法有所提升,职位升不上去,工资就不会增加,工资不增加,加上经济通胀,你的钱就会越来越少,于是你只能选择拼命工作来换取企业许诺给你的未来。

在这样的逻辑下,几乎没有人会不选择去拼命工作,特别是家庭条件不好,知识水平较低的那些人群,也几乎就成了企业的工具人,在入职的时候就算知道存在超额工作加班费与劳动付出不对等的情况, 但还是选择性忽略这个问题,当一切稳定之后,猛然醒悟(当然不是所有人都有条件或能力醒悟的)发现加班费好像给少了,这时便来求助律师。

当然我们有工会,有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团体在帮助劳动者,但我们又有多少人不是生活在企业们所描述的世界中呢,这不是劳动者是否能选择的问题,这是劳动者连自由意志都已经丧失的问题,难道通货膨胀就一定会导致自己的财富越来越少吗,多劳多得就一定是对的吗,干得少就一定意味着拿的少吗,相信很多人并没有想过这些问题,因为我们早掉入了企业们所设定的话语权力体系中了,只有企业所说的才是真实,已经成为了常态。

之前对于一些长时间加班工作制度的问题好像有很多人提出了看似批判的意见,不过最多的似乎还是加班为啥没加班费的问题,会有一些为什么一定要加班的想法,但依然没有引起什么特别的反响。

好像没有人提出为什么不加班的时候却没有不加班费的问题,如果我们可以在正常工作时间内完成工作,就应该要予以奖励,给与不加班费,这难道不是为公司节约了因加班产生的运营成本吗,将加班费变成不加班费又有何不可呢。

也许在企业作为用工话语权体系的主导时,劳动者已经变成了不太会独立思考的人工智能了,而我们却正在努力研发会独立思考的人工智能。

从苹果违法用工到企业用工话语权问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