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天使科普丨宝宝看手机导致每天尿床?宝宝尿床一定要正确对待

2022-05-18 10:26 作者:天使育儿愈康  | 我要投稿

每家孩子几乎都会有尿床的经历,3岁以下的孩子尿床是很常见的现象,但是5岁以上的孩子还有尿床现象的话就要警惕孩子是否有小儿遗尿症了。

 

正确的对待孩子的尿床行为也至关重要。据报道,曾有一位小男孩因为怕父母责罚,为了掩盖尿床痕迹,不慎用火烧了整个房子。大人的怒火和责备很可能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今天为宝爸宝妈出谋献策如何正确对待小儿遗尿(尿床),以及小儿遗尿症的治疗方法。

 

 

一.什么是小儿遗尿症


 

严格来讲,小儿遗尿症是指≥5岁、每周夜间遗尿≥2次、持续3个月以上的症状,患儿日间能控制排尿,而入睡后不能自主排尿,无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无泌尿系统疾病 。遗尿不仅影响小儿的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影响小儿的身心健康及良好人格的形成,故遗尿症逐渐引起人们普遍关注而成为近几十年医学研究的焦点之一[1,2]。

 

遗尿可严重损害儿童的自尊,导致严重的心理与可能的精神异常。夜间遗尿会严重影响患儿的自信心与自尊心,造成患儿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焦躁、空想等异常心理,进而导致患儿抵抗力下降易患病,给患儿及患儿家庭带来不良影响与负担,积极的对此病症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缩短病程,降低或消除此病症带来的不良影响,帮助患儿重新建立自信心与自尊心[1,6]。

 


 

 

 

二.宝宝遗尿的原因

 

导致宝宝夜间遗尿的因素来自很多方面,以下为宝爸宝妈列举已知的影响因素。

 

 

1.遗传因素:

研究者很早就发现,许多遗尿症儿童的父亲或母亲乃至近亲亦有遗尿症患病史。

 

有统计资料表明:如果父母双方儿童期均有遗尿症病史,其子女有70%将患遗尿症;如果父母一方儿童期有遗尿症病史,其子女有40%将患遗尿症;单卵双生儿如一方患遗尿症,另一方患病的可能性是68%[1,3,4]。


 

 

2.抗利尿激素分泌节律失调:

正常儿童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存在日少夜多的周期性节律,在遗尿儿童中,这种节律存在紊乱甚至颠倒。由于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较低,使患儿产生大量夜间低渗尿液,成为原发性遗尿症的重要病因之一[1,3,4]。


 

 

3.睡眠过深:

遗尿症患儿在睡眠中难以因感受膀胱膨胀等外界刺激而觉醒。实验证明,遗尿症患者的深睡眠波远远多于正常人,唤醒遗尿症儿童比唤醒同龄儿童更为困难。有学者认为:这种睡眠过深的机制是由于脑干LC区的功能障碍,该区对许多外界刺激引起大脑皮层觉醒中枢兴奋起关键作用,同时对上文所述的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也起重要作用[1,3,4]。


 

4.膀胱功能不良:

 

膀胱功能不良是原发性遗尿症又一不可忽视的重要病因,在难治性遗尿症患者中,这一因素的影响尤其突出。

 

多数遗尿症患儿功能性膀胱容量较正常同龄儿童小,有学者还发现遗尿症患儿夜间功能性膀胱容量远远小于白天的功能性膀胱容量,而正常儿童夜间和白天的功能性膀胱容量大致相等[1,3,4]。


 

 

 

5.心理学因素:


 恐惧、突受惊吓、情绪过于激动或过于悲伤,睡前看紧张刺激的电影,听惊险激烈的故事,父母吵闹离异,家庭气氛紧张遭受虐待,导致儿童精神压力过大,负担过重,睡眠不佳,都可能出现遗尿[1]。


 

 

6.发育延迟:


另外,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延迟亦被不少学者认为是原发性遗尿症的病因之一。由于发育延迟的因素,患儿未能习得夜间控制排尿的能力故而产生遗尿。不少遗尿症儿童常伴有生长迟滞,认知障碍,大动作和精细动作协调性差等发育迟缓症状[3,4]。

 


 

7.环境变化:

 

宝宝对生活环境的改变适应能力差,突然换新环境一时难以适应,比如初次离开父母进入陌生环境、过度依赖父母而失去父母照顾等情况,都可能发生遗尿[1]。


 

 

8.生活因素:


不合理的生活习惯和作息时间;宝宝过度疲劳、贪玩,造成身体疲乏;气候变化、涉水时间过长;不良的排便习惯等都可使宝宝遗尿次数增多。

 

有些儿童习惯过度抑制排尿和排便,如两腿交叉扭曲或坐在脚后跟、每天排尿仅2~3次和严重便秘,这些习惯都会明显增加遗尿和尿道感染机会[1]。

 

 

 


 

三.宝宝遗尿的处理方法


宝宝发生遗尿并不是宝宝自己的意愿,宝爸宝妈切忌对宝宝生气,让宝宝留下阴影。宝宝发生遗尿,尤其是患有遗尿症时,只有正确的处理方法才能真正的帮助宝宝摆脱症状。

 

 

01.心理治疗


1.心理支持:


无论是否患有遗尿症,宝爸宝妈在宝宝出现遗尿时,都应安静更换床单,并替宝宝保守秘密。

 

宝爸宝妈切忌责备宝宝,而要与宝宝单独交流,在轻松环境中,告诉宝宝遗尿不是他们的错,就像感冒一样是可以治愈的疾病,随着年龄的长大,自然就不会尿床了,消除其紧张的心理和恐惧的情绪,排除心理负担。

 

同时在宝宝无遗尿时也要给予表扬或奖励,以提高自信心[5,6]。


 

 

2.日常习惯调整:

宝爸宝妈还要调整患儿的饮食习惯,让患儿下午3时以后少饮水,晚餐和睡觉前尽量少进流质饮食,如牛奶、汤等利尿饮食及水果。睡前排尿,使患儿建立规律的生活和饮食起居习惯,避免患儿过度疲劳或兴奋,睡前不要进行剧烈的活动或玩手机、看恐怖片等[5,6]。


 

 

3.膀胱功能训练

 

找出患儿发生遗尿的规律,在发生遗尿时间前0.5~1 h,用闹钟或家长叫醒的方法,使患儿在清醒的状态下到厕所排尿,使其感到膀胱的膨胀,逐渐形成条件反射,并逐渐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也可以使用尿湿报警器报,当小儿尿湿后,感应器报警(蜂鸣型或振动型)唤醒小儿排出余尿,反复训练以期最终能使小儿感受到尿意而醒来排尿。此类方法起效慢,常需6~8周,但疗效较巩固,较少复发。

 

白天要也进行膀胱功能的训练,嘱患儿在上午尽量多饮水,使膀胱容量扩张,当患儿要排尿时,尽量让其憋尿,直到不能忍受为止,以增大膀胱容量,指导患儿在排尿过程中尽量做到排尿——中断——再排尿——再中断,加强对排尿的控制,达到夜间控制遗尿的目的[5,6]。


 

 

02.临床治疗


 

1.药物治疗:

 

确诊患有遗尿症的宝宝,医生一般会给予人工合成抗利尿激素、抗胆碱能药物、甲氯芬酯等药物进行治疗。在服药治疗过程中,一定要谨遵医嘱,按时给药,遵守医生提示的注意事项,以免发生副作用[1-6]。


 

 

2.中医治疗:

 

针灸法针灸对遗尿有较好疗效,临床上是替代药物治疗的方法之一[1-6]。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


天使科普丨宝宝看手机导致每天尿床?宝宝尿床一定要正确对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