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我的世界”模型分析《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

2023-05-19 17:19 作者:月光如水照缁衣  | 我要投稿

最近两天看了韩国电影《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2010)。

之所以说“两天”,是因为我分了两次才看完。

第一次没看完是因为受不了影片中那些扭曲和暴力的内容,实在太压抑了。不舒服。

第二次补上了所谓的复仇过程,但丝毫没有感到众人所说的“畅快”。反倒加深了我第一次看时就产生的一个疑惑——


导演为什么要拍这样一部片子?


很显然,这部电影并不是在描述罪案,在我看来,它也不是一个复仇的故事,虽然表面看来似乎如此。

那么,这部电影究竟在讲什么?在表达什么?


初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就有一个困惑——这样的岛真的存在吗?

因为岛上的一切和首尔来的这位访客之间存在着一条巨大鸿沟,以至于给人一种强烈的时间穿越感。

所以,还是那个问题——导演为什么要拍这样一部片子呢?



后来想了想,我觉得似乎可以用以前我说过的一种解读模式来对这部影片加以解析。


我称这种解读模式为“我的世界”,即——“我”就是我的世界,一切都是“我”(内心)的投影。


具体而言,一部小说,一部电影,可以理解为以“我”为圆心,其余一切人物均为“我”的投影、分身。

这个模式不能适用于所有文本、影像对象。但可以用来解析一些作品心理层面的内涵。

一个很好的范例是村上的小说——世界尽头,那个古怪的小镇、湖泊、森林和图书馆,都是“我”的内心世界。


说回到这部《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上来。

我觉得这部电影可以理解为一个充满隐喻的故事。

电影的开头和结尾均是此岸现实世界,这包括:女主海媛在工作中与同事、上司、客户之间发生的矛盾纠纷,以及生活中被卷入的作证风波。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人生片段中的负面能量是促使彼岸幻想世界产生的源动力。


那么,彼岸幻想世界,就很明晰了,就是女主海媛所去的那个孤岛。

简言之,岛上的一切,包括所有的人,以及所有发生的事,全都是海媛内心某种欲望、念头、情感、记忆、人格的具象化。



*影片开头部分,海媛被上司勒令“休假”在家,喝了酒之后凝视着风铃,一片强光充满屏幕,然后就转场到了乘船登岛。可以理解为,这是一场“梦”的开始。

*海媛最后一次出现在镜头中,还是同样的场景。可以视为“梦醒时分”。



这里我没有太多心力去做详尽解析,只提供一个思路,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沿着这个思路做完整解析:

比如,金福南,其实就是海媛的另一个自我;岛上的环境就是海媛工作、生活环境的映射等等。



*最后打扮一番,返回大都市的福南,明显就是另一个海媛。正因如此,DB上有热评认为,最好的结局应当是——福南“代替”海媛,继续在首尔生活。但这样的结局太阳光,不符合整部影片的黑暗基调。



海媛想做出改变,想抗争,想拿起镰刀举起铁锤——就像金福南一样。但最终,她还是败给了自己的懦弱。


所以,影片的结尾回到了原点——梦醒之后的回到现实。


*最后的这个镜头很有意思。海媛终于鼓起勇气去指认坏人,甚至拿起笔来想还击。但是,,,



由此,我认为,导演的观点还是偏悲观的。就像我的签名——やっぱり、何も変わらない 。



另,

关于这个岛,让我想到盲山。。这当然是一个很好的解读进路。只是,,,

岛上的老太太们演得很好,尤其是那个姑姑,印象深刻。


从“我的世界”模型分析《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