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周杰伦还是华语乐坛第一人吗?

2023-05-12 11:49 作者:哎呀音乐_IYAMUSIC  | 我要投稿



前几天,周杰伦又又又又又又双双叒叕登上热搜了。

 

事情的起因是他在社交媒体上的一条动态——「有的艺术家一辈子在求新求变,有些人不变应万变,请问如果已经是第一名的人要怎么变?」

 

 

这番言论旋即引起网友热议。

 

以专辑销量来说,周杰伦确实称得上是第一——在 IFPI 发布的 2022 年全球畅销专辑榜上,《最伟大的作品》荣登榜首,将 BTS、Taylor Swift 等一众国际巨星甩在身后,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然而,很多乐迷觉得这种「第一」的说法有些言过其实,尤其在文艺创作的领域——谁第一谁第二从来都没有什么定论。

 

 

但也有粉丝早已习惯周杰伦的狂拽酷炫,只把周杰伦的这番言辞当作玩笑话。


随后周杰伦又更新了一条动态,直言「没有周氏幽默的人请别来我的地盘」

 

距离周杰伦出道已经过去了 23 年的时间,那么站在当下的时间点上,周杰伦究竟还算不算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让我们回到过去,看看那时的周杰伦是怎么成为「第一」的。


R&B:西洋曲风本土化

 

提到周杰伦,人们总是会想起他无比多元的曲风,各种音乐元素都任由他把玩。

 

不过要知道,在华语乐坛,风格多元的歌手并不在少数。周杰伦并非这些西洋音乐的开拓者,但却是西洋曲风本土化的先行者。

 


早在周杰伦横空出世之前,就已经有不少华语歌手早就尝试过 R&B 曲风,陶喆的《望春风》也是本土化 R&B 较早的尝试。然而对彼时的华语听众来说,R&B 仍然是来自大洋彼岸的新鲜玩意儿,并没有广泛流行起来。

 

望春风 (翻奏: 陶喆)音乐:Old_James - 欢乐的四季

Why Oh Why音乐:顺子 - … And Music's There …


这一方面是缘于音乐人创作的惯性:身为 R&B 先驱的杜德伟,半数歌曲都是用中文翻唱国外的歌曲;而陶喆和顺子这样在美国长大的创作歌手,习惯先用英文写歌,再交由作词人填上中文歌词。

 

这些歌曲本质上是披着中文歌外衣的英语歌曲,并未将中文语境视作创作的出发点。

 

另一方面,R&B 在演唱上的难度便已设立了天然的门槛。在李宗盛看来,陶喆的 R&B 唱得已经相当地道,但他的音乐同时为华语 R&B 设立了一种标准,很少有人能够得到这个标准。

 


而这套标准,又是完完全全从美国照搬的东西,很难与中文世界建立情感连接。

 

直到一声石破天惊的「喔」,《可爱女人》才让华语 R&B 开始走入大众视野。

 

可爱女人音乐:周杰伦


毫无疑问,这当然是一首 R&B 歌曲,可它并没有 R&B 那样丝滑的转音,取而代之的是口齿不清的咬字。中文歌要唱得字正腔圆早已是不成文的范例,这一点无疑在当时招致不少非议。

 

然而,这却是成就 R&B 本土化的秘密武器:他的唱模糊了原本的音调,却也抹去了中文死板的发音,和歌曲的韵律更加合衬

 


周杰伦舍弃了前人为 R&B 制定的标准,用另一种方式表达着他对 R&B 的理解,反而更「接地气」——你会觉得他是这么唱歌的,也是这么说话的。

 

除了赋予中文唱腔全新的表达方式,周杰伦的 R&B 在主题上的拓宽——「斗牛」这样的街头文化、「娘子」这种只有中文世界才会有的概念、「反方向的钟」前奏中呢喃的汉语拼音,都是本土气息的巧妙呈现。


而他对于旋律的把控保证了歌曲的传唱度,让华语 R&B 真正得以流行。

 


「中国风」同样也是 R&B 本土化的进一步延伸:尽管五声音阶的中文歌曲数不胜数,但「中国风」的概念却根植于 R&B 的律动之上,为中国味道的旋律寻找着全新的表达。


这一概念的成功推广,也是周杰伦将 R&B 成功本土化的一大佐证。

Hip-hop:将人声变成节奏乐器

 

在早年间,经常会在网络上看到 Hip-hop 乐迷与周杰伦歌迷的唇枪舌战——他们憋红了脸争论周杰伦的歌到底算不算 Hip-hop,谁都说服不了谁。

 

当然,时光跳到 Melodic Rap 大行其道的现在,再没有人为这个问题而烦恼了。


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周氏说唱」堪称华语 Melodic Rap 的先驱人物,许多 Rapper 也曾在歌曲里致敬过周杰伦,在千禧年代成长起来的 Hip-hop 音乐人无不受到周杰伦的影响。

 

Old School 的 Hoip-hop 通常是没有旋律的音乐,仰仗于歌词本身的韵律,单音节、又只有四个音调的中文创作起来本身就有很大的局限性,容易变成「数来宝」。

 


许多 Rapper 讲究「双押」、「跳押」的押韵技巧,就是运用相同的音调赋予 Rap 更多的旋律性,让唱和歌词咬合一致。

 

但究其根源,其实更像是使用多个中文单字来模仿多音节的英语词汇,是中文音韵对西方 Hip-Hop 创作模式的妥协,本质上也是一种照搬。

 

青花瓷音乐:周杰伦

夜曲音乐:周杰伦


「周氏说唱」则是周杰伦对这种创作逻辑的延伸


纵览周杰伦的 Hip-hop 歌曲,很少有歌词能像说唱歌手那样讲究音调的使用,但却并不让人觉得出戏,原因就在于周杰伦更进一步,或是改变本来的语调、或是辅以简单的旋律,将人声变成节奏乐器,却又不失中文独特的语感。

 

这种独特性使得周杰伦的 Hip-hop 比起同时代的说唱歌曲更受欢迎。



它建立在原有的创作逻辑之上,但却又打破它的规则。


数十年后 Melodic Rap 掀起狂潮,也证明了周杰伦在作曲与演唱上的天才之处。


流行:对市场的精准把控

 

当然了,周杰伦在那些年能成为大家公认的第一名,还要得益于他对于市场的精准把控。

 

对于大部分主流华语音乐的听众来说,优秀的旋律才能把市场打开。


虽然他对华语 R&B 与 Hip-hop 的革新更具开创性,但翻阅各大平台的热门歌曲,几乎无一不是以旋律取胜的。

 

 

更值得称道的是周杰伦的和声设计。比如《可爱女人》的副歌和声是再常见不过的 1645,但他在和弦的选用上却大量使用了 7、9、11 等眼神音,还在五级使用了四级的斜杠和弦,让歌曲更富色彩行。

 

 

《黑色幽默》的副歌中,周杰伦不露痕迹地转调,在 Bb 大调和 Db 大调两个平行大调之间无缝切换,旋律好听而又不落俗套;而《她的睫毛》则在 A 小调和 A 大调两个平行大小调之间来换切换,诸如此类的作曲手法周杰伦可谓是屡试不爽。

 

黑色幽默音乐:周杰伦

她的睫毛音乐:周杰伦


再比如《爱在西元前》和《半岛铁盒》等歌曲里,周杰伦使用了转调的手法。甚至这种转调手法是非常硬的,它不通过任何和弦去衔接,直接给你转,却让你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爱在西元前音乐:周杰伦

半岛铁盒音乐:王喆 - 完全周杰伦:流行感情曲特辑


更不用说周杰伦能玩转 R&B 与 Hip-hop 的出色律动,以及纷繁的主题与风格,都足以让他在华语乐坛屹立数年。

 

现在的周杰伦,还算得上第一名吗?

 

在整个 2000 年代,周杰伦在华语乐坛成就斐然,商业成绩与艺术影响力并驾齐驱,可以说是无出其右。

 

相信在那个时候,如果周杰伦发了一条「已经是第一名的人要怎么变」,相信并不会掀起多么大的波澜,就像他也经常会说「中文歌就是最屌的」,这就是他的性格使然。

 


无论他是不是第一名、中文歌是不是最屌的,他都完全有说这种话的底气。


而这份底气,不仅仰仗于专辑的销量,也来源于他对创作的自信,以及歌迷们对他音乐品质的信赖。

 

但当作品质量并不能服众的时候,自信在某种程度上就变成了自负,争端便由此而来。

 


《最伟大的作品》的确登上了 IFPI 的销量榜首,但是它所在的这个榜单,其实是实体专辑+数字专辑的销量榜,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流媒榜。

 

然而,你会发现,一张数字专辑销量破了记录的专辑,在流媒榜上却杳无踪影。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国内音乐平台将数字专辑和流媒榜定的奇葩机制:只有买了数字专辑才能听流媒,这也就导致了专辑销量高涨,但流媒数据却并不占优势。

 

这从侧面也反映出,重复聆听这张专辑的听众并没有想象中的多。

 


流媒在全世界的音乐收入中占到了 67%,是占比最高的部分。而实体专辑和数字专辑的销量加在一起还不到 20%,换句话说,流媒才是真正的大头,更能呈现出市场的反应。

 

23年过去了,也许我们还在听周杰伦,我们听的是以前的周杰伦,而不是现在的周杰伦。


这第一名到底要多强

 

周杰伦对「第一名」是有执念的。


在初涉歌坛时,他就希望能成为罗大佑那样的人物——因为当时的罗大佑就是领衔流行乐坛的头号人物,而他也希望自己能够代表一个时代。

 

到了现在,周杰伦真正变成了一个时代的符号。


「每年只等周杰伦」曾是无数人铭刻在心的 Slogan,而谈及华语乐坛的黄金年代,人们第一个想到的总是周杰伦。

 


周杰伦不断地攀登音乐的高峰,但他并不是罗大佑那样富有人文关怀的精神领袖。他曾直言对金曲奖的态度——他并不在乎自己有没有这个奖,但他却怕自己没有拿到奖项的时候歌迷会失望。


换句话说,相比自我表达,他更在乎的是市场的反应。

 

但是,如果那个戴着鸭舌帽、略带羞涩的年轻人只是追着市场前进,恐怕 R&B 和 Hip-hop 并不会在华语乐坛掀起风潮,也不会有如此多元的风格为我们带来冲击。

 

即便从市场的角度考虑,有多少人为音乐买单,又有多少人为情怀买单?如果是后者,他们又会为情怀买多少次单?

 

23 年过去,我依然喜欢周杰伦曾缔造出的无数经典,依然会反复品味这些作品的厉害之处;而部分新作品的乏善可陈,也确实会让我有些惋惜。

 

不过,我也期盼他能继续写下去——

 

不必突破标准、不必不落窠臼,但还能写出认真对待自己、也认真对待音乐的好作品。


如果您喜欢今天的文章,记得在文末点亮【在看】,并请将哎呀音乐设为【星标】(因微信公众号改版,避免接收不到推送消息)


每天相约哎呀音乐,让我们一起遇见更好的自己。


本文作者:百里/编辑:十四

周杰伦还是华语乐坛第一人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