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翻译出“海”:海宁口译之旅

2023-08-20 22:14 作者:Durant爱翻译  | 我要投稿

先给大家推推我的公众号——来口译面,分享素材、经验贴和随笔! 

拖了近一周的文章,终于在地铁上手机码完了。先给标题党道个歉,这里的“海”是上海,不是真的走出国门的“出海”。前两天给之前的“回头客”(星巴克谈合同:奇妙的口译经历又增加了)做了天陪同和交传,真真切切地又双叕下了一次工厂。

1.体验“包工头”

早上刚到客户公司,见到了印度客户,听说这次也要去下工厂,以为是上次同样的工厂,就上车出发了。

眼看着开过了“浙江省欢迎您”的界牌,才转头问司机,才知道此行的目的地是浙江省海宁市。也算是翻译翻得最远的一次了。

到了工厂,还是老步骤:不能拍照(no photo),戴口罩(mask),戴安全帽(hardhat),穿安全背心(safety vest)。

话说,hardhat and safety vest这两个词还是我从生活大爆炸里面学来的,记得是Sheldon半夜拉着Lenoard做防震演习啥的对他说的。

果然,剧没白看;以及,剧真得多看。

乔装完毕,俨然包工头。顶着近40度的太阳,穿着马甲戴着头盔和口罩着实热,把印度铁汁也热得够呛。

2.重头戏来了

下午一点,回到上海公司,吃过午饭,马不停歇就迎来了今天的重头戏:视频会议。

会议主要内容就是同印度公司具体沟通技术和设备。不得不说,这次的线上客户口音非常非常重,语速也快,基本听不清内容(还是本领不到家)。

好在今天陪同的几个印度客户英语比较纯正,所以一旦听不懂线上speaker的内容时,桌对面的印度客户就会帮忙转述一遍,我再翻译给中国客户。

现在文字写下来,突然想到了之前看到陈思佳老师提出的respeak交替传译模式(但还是不一样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她的文章。

插个题外话,每次自己在外面做口译的时候就会想到课上老师说的原则和读过论文里的口译规范,emmmmmm,感觉区别还是挺大的。

3.“这是另外的价钱”

最开始约定的工作时间是到5点30分。由于今天出发海宁较晚,中间会议平台又崩了几次,所以会议就拖了很长时间。

中途有个插曲:对于线上的印度客户来说,会议从从1点开到6点多(北京时间),恰恰错过了印度的午饭时间。加上会议时间实在太长,我们这边的十几号人也顶不住了,所以这边的印度客户就频频催促远在印度的同事去吃午饭。

然后对面就传来了:Knowledge is more important than lunch。直接蚌埠住了,看来involution不仅仅是中国特色。

会议结束,已经是6点30了,已然超出了规定的工作时间。本想着是老客户,而且超时不长,也就不打算多说啥了,毕竟来日方长。

没曾想,中方老板还想请印度客户回市中心吃晚饭,我作为翻译无疑也被拉上了,也就又迎来了一段“令人喷饭”(成语误用,请勿当真)的晚宴翻译。

晚饭结束,跟着一起送完客户回酒店,已经快十点了。老板说“辛苦了辛苦了”,我嘴上说“没事没事”,心里想“必须加钱”。

另一天,就跟客户这边对接的工作人员商量“另外的价钱”了。客户这边也通情达理,看在加班这么长时间的份上如愿加钱。估计也是因为我加钱的时候比较“仁慈”,并没有实打实地按小时折算额外的费用,对方也就欣然同意了。

毕竟,这真的是一家出手阔绰而且真的来日方长的客户。何必把路走死呢?



翻译出“海”:海宁口译之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