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经验分享

2023-06-15 09:43 作者:13335198502  | 我要投稿

1 高企申报很是规范和成熟
首先,这是个打分的项目,类似通过性的考试,而不是选拔性的考试,简单说是普惠的政策。因此,申报高企的重点是拿分。
然后,高企的申报有一本指引,对各种数据的指标有详细的说明,解释了怎么计算分数,对这个不过多的阐述。但是有必要说明,每年都会有一些小的变化,比如知识产权的获得时间现在需要在申报的前一年,在之前申报当年的也是可以的。因此,每年都有必要去参加科技局组织的培训会,掌握当年的动态。
2 对申报材料的要求(申报材料一般都是分两方面,文字材料和附件材料)
2.1 文字材料
根据我自己的经验,对文字材料不是特别的看重,起码不像竞争型的项目那样看重。其实可以理解,就现状而言,高企申报大部分是给中介去全程负责,企业往往只提供了一些基本的资料,宣传册、专利号、产品说明书之类的。中介的申报人员,可能都没有去过企业,没有接触过研发人员,没有见到过产品。总之,就是中介给企业描绘出了一个企业老板都不知道的科技蓝图。
RD-IP-PS的逻辑关系可能比花里胡哨难以理解的词汇更加重要。研发开发出产品,市场销售出产品,是一般的逻辑。这个逻辑区分了销售性质的贸易公司,也区分出代加工工厂。不过这还不够,这只能证明企业是有技术的,还没有达到高新技术的成都。想要达到这个程度,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需要在高新技术的领域内,这个有一个很长的word文档提供给查询,不在这个领域内的,要么不申请,要么就往上面凑;另一方面,需要有专利等知识产权的佐证,虽然知识产权的本质是用于市场竞争的无形的类物权,但是,在高企申报上,它就是证明你的产品有高新技术的一个证书。也很好理解,产品具有新创新,才能说是高新产品,而恰恰,专利(发明)的授权需要审查三性(在此,不讨论软件公司常用的软件著作权)。再一,现在大家都提供查新报告了,在我刚入行的时候,记得查新报告不是必须的。
由此,在研发产品到销售产品之间,多出了一道申请知识产权的过程,从RD-PS的二元构造,拓展到了RD-IP-PS的三元构造。我认为在实际的企业经营中是分别走RD-PS和RD-PS两条路径,不过在理想化的高新技术企业中,RD-IP-PS是一个融合的路径。不符合实际,但是也没有错误,纯靠撰写的水平了就。
这其实就产生了一个要求,实际撰写的人员,得能够粗浅的理解技术和产品,这样才能完成这个逻辑。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专利代理所可能会比会计事务所在高企申报上有优势的原因。当然,不可否认,财务的处理也是很重要的。
2.2 附件材料
附件材料的至关重要。第一个是要完成数量的堆砌,拿到基础的分数。比如:成果转化的分数一年需要5个,三年就是15个,想要把分数拿全,就得有15个IP在这三年内,实际上16个更为稳妥。组织管理水平,就得拿出制度文件来,哪怕公司没有,也得有。其次,要尽可能的满足高分的需求,比如,自主获得的知产产权就是比转让的来的多。
还有一些必不可少的,比如产学研(其实很奇怪,产学研在我看来反而是证明企业的研发能力底下的证明,为此,在写项目的时候,我一般会制造出一个合作开发的技术点交由高校完成;或者在企业和高校之间制造故事;而不是单纯的企业无法完成研发转而向高校求助。);比如医疗行业的话,必须要有注册证;产品还得有检测报告(有的行业没有针对性的报告,就去检测一些有的没的凑数)

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经验分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