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高中生物选必1】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知识)|0基础救星~

2022-12-08 13:13 作者:吾享  | 我要投稿

2.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发现:


00:28

抢乌贼实验:取两个微电极,当两极与神经纤维膜外侧相连时,指针不偏转。当一个插入神经纤维内,一个接到神经纤维膜表面时,指针向右偏转。


静息电位:内负外正

动作电位:内正外负


①静息电位:未受到刺激时,膜外K+浓度比膜内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K+外流(高中阶段认为没有Na+内流),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为静息电位


②动作电位:未受到刺激时,膜外Na+浓度比膜内高,受到刺激后,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高中阶段认为没有K+内流),膜外阳离子浓度低于膜内,为动作电位


静息电位在细胞膜未受刺激时,细胞膜内外两侧存在电位差,膜外表现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


动作电位兴奋时,膜内外的电位发生变化,外负,内正。

神经冲动: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时以电信号都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此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2)静息电位与和动作电位产生机理和传导方式


06:05


双向传导: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外……相反。



12:38



补充: 实验时移动的是负电荷正电荷不能移动,但是负电荷的移动方向是正电荷的反方向,所以也可以认为是正电荷在移动


13:47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的结构

(2)兴奋的传递过程



1.突触小体: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枝,最后每个小枝末段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作突触小体


2.突触


(1)概念: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细胞体或树突等相接近,共同形成突触


(2)突触的结构


①突触前膜:轴突末梢膨大的突触小体的膜


②突触间隙:突触前膜和后膜之间的缝隙,内含组织液


③突触后膜:由神经元细胞体膜、树突膜或肌肉、腺体细胞膜充当


(3)突触的类型



3.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的过程(产生兴奋或抑制)


(1)经过结构:轴突→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过程:轴突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突触小泡受到刺激,与前膜融合→突触前膜释放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胞吐)→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扩散→突触后膜的受体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形成复合物,改变离子通透性,电位变化


(3)信号转换:


①突触前膜:电信号→化学信号 ②突触后膜:化学信号→电信号


(4)神经递质的种类


①兴奋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谷氨酸


②抑制性神经递质:甘氨酸、氨基丁酸


(5)神经递质的去向


①被回收进突触前膜的突触小体


②被水解酶水解,防止持续兴奋或抑制后膜


4.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的特点


(1)单向传递: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2)突触延搁:兴奋传递的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要慢(突触处兴奋传递需要神经递质释放、扩散及与受体结合,需要时间较长)



24:35





25:41





27:09


【3】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应用

(1)阻断神经递质的合成或释放,从而阻断兴奋的传递(肉毒杆菌注射)

(2)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某些杀虫剂原理)

(3)神经递质类似物占据突触后膜受体,引发持续兴奋或阻碍兴奋(毒品、蛇毒)

【高中生物选必1】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知识)|0基础救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