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师小哲】杂谈ChatGPT
因为很忙(忙着玩ChatGPT(bushi)),所以这期就快速杂谈下ChatGPT了。经过几天的冷静期(指玩的不亦乐乎),也该对ChatGPT有进一步的认识了。
(1)还是要提一句的是,这东西对于AI从业人员来说,冲击的点在于ChatGPT真的用GPT的API做成了这么个系统(而不是其性能有多么多么强),之前很多人(包括我们实验室很多老师和同学)完全不敢想象这种方式能够成功,并且ChatGPT是有可能实现AI从业人员的研究范式转变的。不过未来怎么样谁也不清楚
(2)大家也都知道AI发展进入冷静期了,AI最后的希望似乎都集中在Diffusion、AICG领域和GPT这样的大模型上了(表格预训练:我不配拥有姓名吗?),AI会不会再次进入寒冬很大程度就取决于GPT-4能不能扛起大旗了。AI是否真的会走向大结局还不好说,但是ChatGPT确实为这个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
(3)为什么这东西这么厉害,其实也没有那么神秘,现在业界一般认为大模型之所以强,之所以能够通过自监督训练就能有出彩的表现,纯粹是因为它们太大了,大到能把喂给它的一切数据都(以某种方式)记录下来(GPT-3可是号称1750亿参数啊,可以说是非常能记了)
(4)另一个解释它那么厉害的方向也很简单,这东西就是烧钱烧出来的。像一般的小实验室根本烧不起、烧不过。最终似乎只有走使用GPT的API这条路子可以走,所以才说AI有可能走向大结局
(5)总结:所以说这东西某种程度上比Stable Diffusion重要和致命的多,不过也不必过于悲观,也不必把这玩意看的那么重,AI仍然有很多可以研究的。是不是以后所有领域都会走向大模型,都会走向使用大模型API开发的范式?要回答这个问题还为时尚早,不必自己吓自己
好了,AI领域的说完了,再说哲学领域的,不过也不太想用哲学术语啥的,就杂谈吧
(1)这东西坚持自己是一个问答系统,会坚持认为自己是一个助手,对于一些敏感问题会拒绝回答。这显然是做了特殊处理的,但我们总有办法迂回地问出些东西。
(2)这东西某整程度上挺符合我对一般AI的认知的。
(3)使用大模型的好处是回答基本很顺畅,坏处是太深入的知识是应付不过来的。
(4)这玩意训练起来很慢的,它是年初就开始训练了,所以它是完全不知道最近的新鲜事的,而重新训练又是很慢,应该是跟不上潮流的速度的。很多人也提出和搜索引擎结合,这个我也不好说,人家是否会和这东西合作仍然是未知数,我也不懂商业,不多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