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半岛地区的饮食习惯(重制版)
沧海半岛地区的饮食习惯(重制版)
2023.6.21稿
(图为中南洲地图;图中浅红色为神圣阿尔薇兰帝国宣称领土范围,深红色为沧海半岛地区)
沧海半岛位于阿尔薇兰版图最南端,全境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作为帝国心脏沧海都的所在地,沧海半岛地区的文化对于阿尔薇兰其他地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在饮食这一方面尤为明显。 从赫拉弥到塞诺拉,从阿尔薇兰到洛卡,在中南洲东部的平原地区,均培育着类似的农作物和牲畜。在这里,主食以玉米为主,蔬菜多见豆类、萝卜、辣椒、马铃薯与白菜、花菜等芸薹属植物,肉类则以鱼类和火鸡为主。 沧海半岛地区的饮食原材料与大陆东部其他地区无异,但在调料上却清淡朴素得多,打破了大陆东部这条重口味的饮食习惯连续体。 沧海半岛地区的菜品中,除了必要的盐和油脂外,可见的调料只有寥寥几种:醋、蒜,还有用当地特有的褐豆做的酱油和豆瓣酱。就连蔗糖,在这里的主菜中也很少出现。这与大陆东部其他地区广泛使用各类香料的菜品形成鲜明对比。 沧海半岛地区的肉菜是回避甜味的,这是因为当地人的味蕾对于腥味与油腻较为敏感。因此,凡是加有肉类的菜,均不放甜味调料或带有甜味的食材;由动物内脏、贝类和蟹类制成的菜品在沧海半岛地区也较少见。 霜叶草茶同样也是起源于沧海半岛地区的特色饮料。 霜叶草是阿尔薇兰常见的草本植物,也是赫瓦缇拉较为少见的绿色植物之一。植株外观类似薄荷,但叶子表面与边缘光滑。 常见的霜叶草有两种:大叶霜叶草和小叶霜叶草。前者是一种价格亲民的饮料作物,也是阿尔薇兰传统饮料霜草茶的原料。大叶霜叶草制作的茶味道类似大麦,且有果香,味微甜。 小叶霜叶草则是常见的药用植物,味道甜辣清凉,有镇痛消炎的作用,常被晒干制成粉末治疗擦伤。对于小叶霜叶草,我们不在这里做过多讨论。 与中国的茶文化不同,阿尔薇兰的霜草茶并未演化出成熟的茶道文化,餐桌之外的饮茶也基本没有特别的礼仪规范。从教会的圣女到海滨的渔民,饮用霜草茶的方式无非是将霜叶草煮沸而已。 在沧海都的街边,时常能够见到茶摊,往来过客花上一片铜叶子便能解渴。茶摊更接近于快餐的性质,周边一般不设座位。夏天的茶摊一般会出售冰镇的凉茶,多亏了玫石法术吸热的能力,这一服务才能从数百年前便开始存在,并一直延续至今。 玉米是中南洲最为重要的粮食作物。沧海半岛地区的玉米饮食同样也是该地区饮食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阿尔薇兰南部主要种植有两种玉米:一种类似地球的黏玉米,软糯香甜,淀粉含量高;另一种则类似爆米花玉米,质地坚硬。 对于前者,除了直接煮制或烤制外,将玉米磨成粉,制成面包也是十分常见的食用方法。习惯上,耶卡人会将蒸制的玉米面包制成圆柱形,而将烤制的玉米面包制成方形。当然,也不乏有形状各异的甜点装点着面包店的橱窗。 后者则是耶卡人专门用来制作爆米花的玉米。在阿尔薇兰,爆米花最初是作为宗教仪式上的祭品出现的。后来,随着产量更高且更加方便食用的玉米品种问世,爆米花也逐渐走入了寻常百姓家,成为了阿尔薇兰的国民零食。耶卡人对于爆米花的爱是刻进DNA的,以至于在耶卡人驯化玉米的漫长历史中,专门留下了这么一个品种,以满足对于零食的需求。 除了这两种玉米之外,类似水果玉米的品种也在沧海半岛地区有小范围种植。这种玉米一般被用于制作甜点或小菜,成为配料之一。被称作“淇多萨”(即“雪浪”)的冰激凌便是这类甜点的典型代表。 淇多萨整体由兑水的山驼奶制成(山驼是中南洲家畜,外观类似长角的羊驼,被广泛用于农牧、运输和交通等领域),装在杯子中,其上点缀有少许干霜草茶叶粉、水果玉米粒和爆米花,浇上焦糖,是阿尔薇兰南部广为流传的冰点。 此外,以玉米为原料的发酵饮料(包括汽水和酒精饮料)也在中南洲各地独立出现并发展,为中南洲饮食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马铃薯和辣椒是阿尔薇兰常见的蔬菜。在沧海半岛地区,人们经常会将各类蔬菜加上酱料放在一起炖制,制成炖菜食用。早在城邦时期的浮雕中便可见到人们用大锅炖制蔬菜的情景。 马铃薯在沧海半岛地区是位于主食与蔬菜之间的存在。炒、炖、烤、蒸、煮……其烹调方法之多样复杂,甚至不亚于玉米。在炖菜中,人们会经常放入马铃薯泥来调节口感,使得汤汁更加粘稠。 沧海半岛地区的辣椒辣味普遍不明显,主要用于提味,使菜品中拥有辣椒特有的香气。此外,将辣椒切成条,撒上盐和干霜叶草粉烤制而成的辣椒条也是沧海都街边常见的小吃。 沧海半岛地区的饮食早在星银时代便开始向帝国疆域内其他地方辐射,如今,基本家家户户都会做一两道这样的菜肴。此外,由于其清淡的特点,沧海半岛地区的饮食在与沧海文化向来不对付的神木文化区反而大受欢迎,阴差阳错地成为了南陆洲西北部最受欢迎的菜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