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剧场越剧《郦明堂》王柔桑陈慧迪等——2019年6月17日
陌上·记|当桑少华错位成桑丽君
陌上柔桑

猝不及防
遇见了另一面的孟丽君
2019年6月17日
MFA戏曲导演系的小师妹带着她的毕业作品
小剧场越剧《郦明堂》
亮相上戏红楼黑匣子剧场
演出结束时
小师妹出其不意赋诗一首作为彩蛋

看出来了么
是一首藏头诗
桑——姐——最——棒
小师妹不但打动了桑姐
也打动了爱桑姐的桑叶们
那一刻是暖心的
也是骄傲的
由于毕业作品剧场限制
使得很多小伙伴只闻广告
未能窥得其真
不如将时间调回到那个华灯初上的夜晚
重新走近“郦明堂”背后的“孟丽君”
SYNOPSIS
关于故事

初听《郦明堂》,可能很多人还会一下子反应不过来是哪个人物,但一称呼“郦丞相”便会恍然大悟,原来就是那个乔装改扮登堂拜相的奇女子——孟丽君。
先有吴兆芬老师的越剧《孟丽君》珠玉在前,再有扶青计划,沉浸式实验越剧《再生·缘》被津津乐道在后,一个越剧观众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故事,一个被演绎了无数遍的人物,这一次依旧说的还是那个孟丽君的故事,用的还是越剧这一艺术载体,那么又会有什么不同呢?
首先说故事。这一次孟丽君不是被迫乔装改扮,而是自己主观意识的逃婚。逃谁的婚呢?恩,没错,皇甫少华。对于坚定不移地站华丽缘CP党的桑叶们来说,初时是不能接受的。当然这一次逃婚也不是奔着皇帝去的,人家是要实现自我价值。孟丽君已经潜移默化地成了这个时代女性自我追求的典型意象化代表了。
中状元,春风得意马蹄疾,顺风顺水时这运气挡也挡不住。大登科后小登科,一个假男人娶了一个真女人,这洞房么,女驸马既视感扑面而来。你道新娘是谁,这真是命运的宠儿,连老天都帮她,是她自小打一块儿长大的奶娘之女苏映雪。这下不但逃过一劫,还因祸得福,有了苏映雪做幌子,她的男人生涯可谓开了光,耀眼了整个朝堂。
可是假的终究是假的,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朝堂上和父亲、未婚夫日日相对,终是惹得皇帝起了疑心,眼见性别再难遮盖,苏映雪挺身而出,瞒天过海顶下了孟丽君的身份,金蝉脱壳让孟丽君远走天涯,实现自由人生的梦想。
郦
明
堂

这次小师妹另辟蹊径,启用女小生来演绎孟丽君这个角色,可谓是个大胆而有创意的决定,打破了越剧观众固有的女扮男设定,纷纷要看我桑姐男扮女,所以很多人看完后还一脸懵,桑姐的女装呢?
苏
映
雪

这个在许多《孟丽君》作品中都不曾提及的人物,第一次以完全正面而丰满的形象站立于舞台,成为了一个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可以说,在这个故事里,是一个集睿智与胆量并存的女性,是孟丽君人生自由梦背后最大的推手。
CHARACTER
关于人物

初时看剧本时,感觉是一片模糊的:故事模糊、人物模糊,似乎想表达什么,但又不是那么的鲜明。两个多月后看了一次还在构架中的毛坯版,框架算是有了,故事也相对清晰了,人物也有了棱角,只是作为主人公的“郦明堂”远不是我们曾经印象里的那个“孟丽君”,似乎只是同名同姓的两个陌生人而已。反观之,苏映雪的形象却更为立体而饱满,人物线也更通顺,一股敬慕之情油然而生。
尽管剧本设定无法统揽全局,作为仍在学习阶段的导演还年轻,但年轻人的大胆设想也是能给予既定思维外更大的拓展空间,获得意外的收获。
这不,尽管剧本仅有的笔墨已经几乎找不到孟丽君在心目中应有的样子,但却惊喜地通过演员的二度创作,捕捉了一份意料之外的感情诠释,细腻地触动了心底的柔软。
梦
境

历来我们所接触的无论是陈端生的原著《再生缘》,还是以此为蓝本艺术加工后的各种故事载体,大多给我们塑造了一位睿智果敢、巾帼不让须眉、才干卓越的女子形象。也正因为此,在立意跳脱传统,强调自我意识的现今主流中,孟丽君成了诠释自强自信的不二人选。
而《郦明堂》亦如是。
纵观全剧,导演兼编剧的小师妹应该是想塑造一个为自由勇往直前,为了冲破束缚努力挣扎的现代版孟丽君,而全剧最具感染力的却恰恰是冲不破传统枷锁的“梦境”一场。

起初,很难苟同这一场的设定,因为那个心中认定的孟丽君形象,让人无法接受眼前这个被父亲、未婚夫、皇帝三个大男人压制得毫无招架之力的女子。
孟丽君不该是这个样子的。我想很多人应该都会有这样的认同。
可当梦境中的孟丽君忍无可忍地爆发出“走开,你们都走开”的呐喊时,才惊觉,那些记忆中早已固化的形象,是不是除了“女扮男装”四个字,便再没有女子的模样了。
曾经她是君王的股肱之臣,她是未婚夫尊敬的老师,她是父亲的救命恩人,可是这一切的前提是——她是“郦明堂”。
可在梦境中,她清楚地知道“郦明堂”只是一个假象,皇帝、父亲、未婚夫的不理解,或者说不想理解是那样的真实,因为她是女人,于是所有的“功”被否定,徒留一地的“过”。
是的,她是女人,一个因久居庙堂之上而连她自己都常常忽视的事实。看着她梦里委屈的模样,看着梦醒时两颊的清泪,看着她喃喃自语:“我是不是真的错了”,那一刻似乎被什么触动。“女扮男装”不再是轻飘飘的四个字,它承载着太多难以言喻的隐忍和小心翼翼,所有看似云淡风轻的春风得意,都是伴着内心的恐惧和不安。
曾几何时,连自己都没有发觉,其实我们也像剧中的三个男人一样,给孟丽君早早地下了定义,跳脱了理论化的设想似乎就应该被否定。
当孟丽君在自我的批判里情难自已时,才惊觉这么多年习惯了这个女子的意气风发,运筹帷幄,却恰恰忘记了她是个女子。

就像白天黑夜更迭变化构成了完整的一天,看惯了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郦丞相,又第一次正视了弱小无助、焦虑不安的孟丽君,这个三百多年来的奇女子才更为立体而生动。
纵然那七窍玲珑赢得满堂喝彩,也抵不过那一夜风雨飘摇的深深心疼。

《郦明堂》从三月建组到六月公演,看似跨度了几个月时间,但由于桑姐的陀螺日程,实际真正落地排练加起来也就半个多月。
毕业作品不同于那些大制作,各方面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公演结束听郭宇导师讲学校给予这个戏的资金也就一万元,所以最终能有这样的呈现也实属不易。
尽管作品BUG有待完善,但也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我们笑言,小师妹做的最对的决定就是找了桑姐,于是连带了背后强大的越剧院创作团队。一个略显稚嫩的剧本在演员们的二度创作、主创后期的渲染中也有了不错的呈现。除了演员们对于戏剧节奏的把握外,贯穿全剧的音乐对于剧情的推进也增色不少。
说好的男扮女装就这么算了?
有时候咱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不如借此机会认真感受下桑姐的女儿心吧。




一场不愿醒来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