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罗河和黄河洪水
尼罗河的泛滥给埃及带来了生命力,河水为干旱少雨的埃及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古代的埃及人十分关注尼罗河的泛滥。尼罗河洪水的泛滥必须保持在合适的水平,如果泛滥太低,或者完全没有泛滥,那么尼罗河两岸无法形成足够规模的黑色沉积土,这不仅会给埃及带来饥馑,而且还往往导致广泛的政治和经济混乱。 但是尼罗河泛滥过高,造成的危害就更大了。洪水会冲垮和毁坏那些建筑在高于河水预期泛滥高度之上的堤坝上的房屋,摧毁或损坏灌溉堤坝和水闸,而且还将水留在土地上,致使土地无法进行耕种。尼罗河特殊的节奏在埃及创造了一种不寻常的农业周期,尼罗河恰恰在一年当中最炎热的夏季,水位升高并达到了顶峰,庄稼在秋季播种,冬季成熟,初春收获,然后,土地处于休耕状态达几周的时间,直到尼罗河再次泛滥。因此古埃及人将一年分为三个季节:泛滥季、耕种季、收获季。 但是兰考在豫东,离海还远着呢,为什么会发生盐碱化,这就是另外一种盐碱化。因为豫东地区曾经长期遭受黄河泛滥影响,洪水过后,水分蒸发,无机盐留在地表,当然这只是很小的因素,因为淡水的含盐量比较少。 最主要的是,洪水泛滥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在干旱季节,地表蒸发强烈和土壤的毛细作用,使得地下水不断的通过毛细作用到达地表,然后蒸发。水中是含有无机盐的,但水中的无机盐是不能蒸发的,所以,水分蒸发以后,水中的无机盐会在土壤表层积累,这样经过天长日久的积累以后土壤就形成了盐碱地。加上华北地区本来就是硬水,地下水矿化度较高。 同时侵入的黄河泥沙,也改变了原本的土壤结构,沉积物颗粒逐渐变细,粘土颗粒吸附元素的能力增强,其离子含量不断升高,土壤含盐量也就增高。新疆的灌区盐碱化的原理和此类似,加上新疆气候更加干燥,盐碱化更容易形成。 分布的话,整个兰考,不对,整个黄泛区广泛分布,只不过盐碱化程度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