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耶路撒冷——文明融合实验室

2020-06-04 10:47 作者:一阎九鼎  | 我要投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真相与真知可能就在现场,万里路有时更胜万卷书。

 

    本着知行合一,体用不二的治学理念,踏上以色列与约旦的文化考察征途,期间脚崴伤了,一路颠簸终成现实。

 

    9天之行,遍及各大废墟、古城、社区、小巷,马不停蹄。但毕竟是走马观花,很多史籍未查,所以,一切都是碎片,一切都是随思,甚至是臆想。经不起推敲,不能以学术标准规范待之。

 

    姑妄言之,姑妄听之。此行受“文明冲突”思想影响,我很不认同其观点,故有此行,以探究竟。

 

    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P. Huntington)一书《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出版后风靡全球,他认为: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其弟子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在其《历史之终结与最后一人》认为,伊斯兰世界的问题“不是文化冲突,而实质上是政治激进主义,与文化无关”。

 

    亨廷顿看到了意识形态的阶段性和文化的可持续性与稳定性,但他依然用工业文明的视角看待文化的冲突,而忽视了文明更迭中新文明时代背景下的矛盾形态的转换。

 

    信息文明颠覆了工业文明的生产要素的同时,亦必然颠覆意识形态的对立关系,未来的世界不再是非此即彼的博弈,融合发展是基本趋势,共生共存既是基本态势,也是不可改变的现实。

 

    文化将在融合中相互发展,共生共荣,逐步趋同。

 

    福山看到了伊斯兰的现状,却没有觉察现状背后的成因,伊斯兰面临的是信息文明背景下的文化融合与文化革新问题,用农耕文明的规则对应信息文明、必然不合时宜。

 

    政治激进主义就是文化的保守主义,不是与文化无关,恰恰相反,是与文化完全正相关。

 

    两人都看到问题的一个方面,但都忽略了文明更替中生产要素变更必然带来的上层建筑的变迁,属于用旧眼光看待新问题,仅仅看到了问题的物理表象,而没有看到化学反应的质变动因,可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对于这一点,只要站在耶路撒冷,就会一目了然。

 

    在耶路撒冷,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座教堂,三教朝圣,是共同的精神家园,怎可能分割?一座城市,犹太人、阿拉伯人、亚美尼亚人(逃难至此)都视其为家园,怎么能分割?

 

    现实不可分割,必然要学会和平相处,比邻而居。

 

    信息文明将进一步弱化空间的概念,全球化将使世界变成地球村,同在屋檐下,同饮一江水,已成事实。

 

    空间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文化以空间为载体,也必然进行融合,不同特质的文化融合,必然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文化,这就是文化创新。

 

    创新的文化蕴含各方文化的共同点,文化趋同自然而然。

 

    站在耶路撒冷,看耶路撒冷,未来的耶路撒冷必将成为人类不同文化、不同信仰和睦相处的典范,这是不可改变的现实使然,也是文化发展的趋势使然。

 

    站在耶路撒冷,看世界,未来的世界必然是个大家庭,无论肤色、地域、文化、宗教,彼此取长补短,逐步趋同,美美与共,世界大同!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信息文明滚滚而来,识时务者方为俊杰!这就是耶路撒冷之行的感想,如果将来有机会结集付梓,意取其名曰《文明的融合》。

 

耶路撒冷——文明融合实验室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