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Kaiserreich海军资料重置版(1):德意志的东方明珠,德属东亚殖民地海军

2021-01-02 11:27 作者:曙光女神轰炸姬教官  | 我要投稿

(前言嘱咐:重置整个KR海军系列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发现很多地方的翻译和设定我都弄的很乱七八糟的,因此打算重新再弄一次,并且这次会根据正确的顺序弄,而不是之前想到哪里就翻译那里。)


(前言1:该文章和现实没有一毛钱的关系,请勿对号入座)

(前言2:一战德军的驱逐舰用的是厂家前缀)

(前言3:由于KR版本一直在更新的原因军舰翻译可能有些与现在的版本有一些出入)

(备注4:德二海军在巡洋舰的划分上存在小型巡洋舰和大型巡洋舰,但是我实在是不想弄了因此就不弄了)



希(S)-希肖船厂(Schichau)

伏(V)-伏尔铿造船厂(Vulcan)

曼(G)-日耳曼尼亚船厂(Germania)

布(B)-布洛姆-福斯船厂(Blohm + Voss)

霍(H)-霍瓦兹-德意志船厂(Howaldtswerke-Deutsche Werft)

潜(U)-潜艇(U-Boot)


岸潜(KU)-近岸潜艇(Küsten U-boot)

巡潜(KU)-巡洋潜艇(Kreuzer U-boot)

雷(T)-雷击舰/鱼雷艇(Torpedoboot)



KR海军舰种划分:

CV:航母、DN:无畏舰、SS:潜艇、DD:驱逐舰、EC:护航巡洋舰、C:巡洋舰、ACR:装甲巡洋舰、FBB:高速战列舰


德属东亚(German East Asia):


德属东亚海军介绍:

德意志帝国对于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扩展是从19世纪中叶开始的。当时的德意志帝国为了稳定自己在东方的殖民地和应对那些对帝国东亚殖民地虎视眈眈的日本帝国和联合王国而组建了一支实力强大的海外殖民地舰队以保卫帝国在远东的殖民地利益。

在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洗礼与战斗后,德属东亚地区的殖民地海军成为了帝国海军当中最强大的海外殖民地舰队。同时伴随着第二次巴黎公社起义1925年英国光荣革命的爆发,德意志帝国顺理成章的吞并了这些老牌殖民帝国的远东殖民地遗产并从摇摇欲坠的联合王国的手上夺走了东亚地区霸主的地位。而在公海舰队传奇海军将领,赫尔穆特·冯·穆克提督/总督的海军政府的管理下,经过多年发展的德属东亚舰队已经成为了德国很多海军青年军官和前卫海军战术家们的“实验场”,而这些新一代的海军将领、军官之所以在这里呆着的根本原因主要还是因为他们的这些“前卫观点”还暂时没有被德国本土公海舰队里的那些顽固不化的老海军将军和大舰巨炮主义者们所接受。同时也是因为穆克提督/总督对海军航空兵的潜力有很高的期待的原因这些青年军官和前卫海军战术家们才可以在这里放心大胆的进行自己的“实验”。

德属东亚海军航空兵在演戏当中摧毁了一艘运输船,照片拍摄自1934年德属东亚舰队演戏期间

而也多亏了这些青年军官和前卫战术家,现在的德属东亚的亚洲海军基地里所停靠着的,都是一些帝国海军里最先进的无畏舰、航空母舰和几支强大的巡洋舰舰队。穆克提督/总督相信,在强大且先进的德属东亚舰队保护下,德国在远东的利益将会受到最安全的保护。

穆克提督/总督本人在德属东亚所实施的策略被很多人称之为新加坡策略[1]。而该战略计划的其中一个显著点就是德属东亚打算在1928年开始了一项大规模的船坞建设,以升级新加坡地区的海军设施。

不少人预计,全新建成的新加坡造船厂将在该项项目完成后成为太平洋地区最大的造船厂。

而除了主力舰队外,德属东亚还有着一支合适在浅水地区活动的炮艇舰队,该舰队的主要职责则是负责巡逻中国的河流以保卫AOG在中国内部地区的利益,而也因为这些炮艇都是在中国内部河道地区航行的原因这些炮艇也经常被称为“中国炮艇”。



德属东亚殖民地舰队下属舰队介绍:

金兰湾分舰队(Camranhgeschwader)

金兰湾分舰队司令部驻地:德属印度支那城市芽庄

金兰湾分舰队旗舰:施佩伯爵号装甲巡洋舰

金兰湾分舰队司令:奥托·克里安克斯海军上将(Otto Ciliax)


金兰湾分舰队介绍:

金兰湾分舰队的起源源自于1919年德意志帝国在欧洲战胜法国之后所提出的战后割地赔款条款,当时的德国要求法国移交他位于亚洲地区的印度支那殖民地。而金兰湾舰队组建的想法也是在这一时期所诞生的。

1919年11月11日,双方代表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会晤并签署停火协议,至此,德国重返东亚地区。但是日本人却没有签署该停战协议,而是继续与德国保持交战状态。

然而此时的法属印度支殖民地却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动荡和社会治安弱化。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争期间,暹罗王国就入侵了法属印度支那。并且出于对法国战时政策的不满,再加上暹罗方面的煽动支持,大规模叛乱开始在越南逐步蔓延,因此那一时期的印度支那基本上到处都在发生叛乱。而法国殖民政权则是对这一情况感到困惑和震惊并想方设法的进行镇压。最终在柬埔寨地区大败之后,法国单方面的向暹罗提出了停火协议,并且允许暹罗人占领老挝、柬埔寨等地区。

而法国和暹罗的这一状态一直持续到1921年德国军队搭乘着军舰和运输船的到来。

德国和暹罗在其战后的边界问题上进行了谈判,而在谈判开始之前泰国人就确信他们可以吞并老挝,柬埔寨,甚至中国的一部分。然而,德国却决定将湄公河划分为新的边界线,这直接导致了泰国人的不满,大大小小的边境冲突开始在湄公河上爆发,而为了应对这一情况,金兰湾分舰队的前身“湄公河特别警卫队”就此组建。

尽管1919年越南的大规模叛乱被镇压,但是印度支那地区的局势仍然非常不稳定。法国殖民者输给了暹罗王国,这极大地激发了越南人的民族主义情绪。同时由于暹罗王国对战争结束后的国土划分上有极大的不满的原因,暹罗王国开始通过湄公河支持越南境内的反德组织,这直接导致了湄公河甚至是整个印度支那地区局势上的混乱。

鉴于金兰湾海军基地对德属东亚殖民地海军的重要性,穆克提督/总督决定将整个印度支那地区都置于帝国海军政府的军事统治之下,并将该地改编为印度支那海军政府,同时由奥托·克里安克斯海军上将担任政府的最高领导人和海军提督。而“湄公河特别警卫队”也在海军政府成立之后接受改编,从最初的警察巡逻舰队改编为了海军政府下的一支有生力量,金兰湾分舰队由此诞生。


金兰湾分舰队水面作战舰艇介绍:

马肯森/约克级装甲巡洋舰(Mackensen/Yorck Class):

施佩伯爵号装甲巡洋舰


冯·德·坦恩/毛奇/德弗尔森级装甲巡洋舰(on Der Tann/Moltke/Derfflinger Class):

冯·德·坦恩号装甲巡洋舰、兴登堡号装甲巡洋舰


米尔豪森级巡洋舰(Mülhausen Class)

米卢斯号巡洋舰、皮劳号巡洋舰


S113级驱逐舰(S113 Class):

(S)希-155号驱逐舰、(S)希-156号驱逐舰、(S)希-157号驱逐舰


T214级驱逐舰(T214 Class):

(S)希-296号驱逐舰、(V)伏-293号驱逐舰


金兰湾分舰队下属舰队:

暹罗湾第一舰队:ACR、DD、DD

暹罗湾第二舰队:ACR、DD


南海第一舰队:C、DD

南海第二舰队:C、DD


湄南河特别警卫队:中国炮艇


金兰湾分舰队下属预备舰队:ACR



加罗林群岛分舰队(Karolinengeschwader)

加罗林群岛分舰队司令部驻地:托米港

加罗林群岛分舰队旗舰:(B)布-122号驱逐舰

加罗林群岛分舰队指挥官:卡尔.冯.米勒上校(Karl von Miller)


加罗林群岛分舰队介绍:

加罗林群岛分舰队在德属东亚仅为驻扎舰队存在,并无特别战略意义,因此也就没有设立专门的海军政府存在。德勒斯登级轻巡洋舰“恩登号”的舰长,卡尔.冯.米勒负责担任整支舰队的指挥官。

平时加罗林群岛分舰队主要任务就是负责岛屿之间的巡逻和运输船护航等行动。


加罗林群岛分舰队水面作战舰艇介绍:

S113级驱逐舰(S113 Class):

(B)布-122号驱逐舰、(G)曼-121号驱逐舰、(S)希-113号驱逐舰、(S)希-114号驱逐舰


T214级驱逐舰(T214 Class):

(B)布-290号驱逐舰、(B)布-291号驱逐舰、(V)伏-292号驱逐舰


加罗林群岛分舰队下属舰队:

加罗林第一舰队:DD、DD、DD

加罗林第二舰队:DD、DD、DD


加罗林预备舰队:DD



东亚舰队(Ostasienflotte)

东亚舰队司令部驻地:新加坡

东亚舰队旗舰:波尔海军上将号装甲巡洋舰

东亚舰队司令:赫尔穆特·冯·穆克提督/总督


东亚舰队介绍:

“我们的舰队不能永远在这里像无家可归的孤儿一样航行。”

                                                              ——————德意志帝国驻中国大使


德国东亚舰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4年第一次中日战争爆发之后,当时的德皇威廉二世重新对中国产生兴趣,于是在他的支持下,德国海军部成立远东巡洋舰舰队,并由海军少将保罗·霍夫曼负责指挥,其舰队水面作战舰艇包括一艘现代的伊雷妮号防护巡洋舰和三艘老旧的小舰艇。而这便是最早期德国东亚舰队的起源。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东亚舰队曾遭遇过毁灭性的打击,这直接导致了整支东亚舰队的逃亡,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并与日本签订停战协议后,德国东亚舰队获得了一场重生,并在1926年德意志帝国干预中国北伐战争的期间大放光彩,当时重建不久的德国东亚舰队对国民党的临时首都广州发动了一次成功且全面的海军入侵,这极大的打击了国民革命军。

而在干涉北伐战争的期间,德国东亚海军主要是从新加坡和印度支那地区的海军港口进行行动而不是在青岛的传统基地。

随着干涉北伐战争的结束和德国在东南亚殖民地资产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德国东亚分舰队的全面重建工作也被划上了日程。而在1926年,也就是英国爆发工团主义革命的1年后,德国干涉北伐战争结束的同一时间段,德属东亚殖民地和德属东亚舰队在新加坡设立了一个正式的海军总部和殖民地首府以此来负责新的东亚殖民地的殖民管理。

为了协调海军防御计划,最初隶属于殖民地办公室的德国太平洋殖民地政府也被置于新加坡的监督之下。而在德属东亚的顶端则站着总督(通常都是由一名高级海军军官担任),而总督则直接隶属于帝国的海军办公室。总督是该领土内的军事和民政行政机关的首脑。前者由办公厅主任和副行长管理,后者则由殖民地里的民政专员负责。传奇的海军上将赫尔穆特·冯·穆克提督/总督自新加坡总部建立以来就一直都是新加坡和东亚舰队的总督。


东亚舰队水面作战舰艇介绍:

默兹河级航空母舰(Maas Class):

停靠在新加坡总部港口的鲁恩号航空母舰,照片拍摄自1935年

布卢门撒尔号航空母舰、鲁恩号航空母舰


美因茨级航空母舰(Mainz Class):

伯尔克号航空母舰


欧根王子/亲王级[2]装甲巡洋舰(Prinz Eugen Class):

波尔海军上将号装甲巡洋舰、弗赖尔·冯·桑德斯号装甲巡洋舰、冯·瓦尔德希号装甲巡洋舰


国王/凯撒级护航巡洋舰(König/Kaiser Class):

皇后/女皇号号护航巡洋舰[3]、阿尔伯特国王号护航巡洋舰


赫尔戈兰/拿骚级护航巡洋舰(Nassau/Helgoland Class):

黑尔戈兰号护航巡洋舰、拿骚号护航巡洋舰


普鲁士/齐格飞级护航巡洋舰(Preußen/Siegfried Class):

布伦希尔德号护航巡洋舰,威特奇号护航巡洋舰


阿德尔伯特王子级护航巡洋舰(Prinz Adalbert Class):

汉斯·乔治号护航巡洋舰


格劳登茨/科隆/柯尼斯堡级护航巡洋舰(Graudenz/Cöln/Königsberg Class):

柯尼斯堡号护航巡洋舰


穆尔豪森级巡洋舰(Mülhausen Class):

爱尔福特号巡洋舰


亚琛级护航巡洋舰(Aachen Class):

亚琛号护航巡洋舰、信天翁号护航巡洋舰


T214级驱逐舰(T214 Class):

(B)布-297号驱逐舰、(B)布-298号驱逐舰、(B)布-299号驱逐舰


S113级驱逐舰(S113 Class):

(B)布-124号驱逐舰、(S)希-115号驱逐舰、(S)希-152号驱逐舰、(S)希-153号驱逐舰、(S)希-154号驱逐舰

(V)伏-116号驱逐舰、(V)伏-117号驱逐舰、(V)伏-118号驱逐舰


I型级潜艇(Type I Class):

(KU)岸潜-1号潜艇、(KU)岸潜-2号潜艇、(KU)岸潜-3号潜艇、(KU)岸潜-4号潜艇、(KU)岸潜-5号潜艇、(KU)岸潜-6号潜艇

(U)潜-127号潜艇、(U)潜-128号潜艇、(U)潜-129号潜艇、(U)潜-130号潜艇、(U)潜-131号潜艇、(U)潜-132号潜艇、(U)潜-133号潜艇、(U)潜-138号潜艇、(U)潜-139号潜艇、(U)潜-140号潜艇、(U)潜-142号潜艇

(KU)岸潜-9号潜艇


II型级潜艇(Type II Class):

(U)潜-134号潜艇、(U)潜-137号潜艇、(U)潜-141号潜艇


III型级潜艇(Type III Class):

(KU)岸潜-9号潜艇


Ⅳ型级潜艇(Type IV Class):

(KU)岸潜-7号、(KU)岸潜-8号、(KU)岸潜-10号


东亚舰队下属舰队:

北婆罗洲航空舰队:CV、CV、EC、C、DD、DD、DD、DD

北婆罗洲第一舰队:ACR、EC、EC、DD

北婆罗洲第二舰队:ACR、EC、DD

北婆罗洲第三舰队:ACR、EC、DD

.

马来西亚第一舰队:EC、DD、DD

.

东亚第一潜艇舰队:SS、SS、SS、SS、SS、SS、SS、SS、SS、SS

东亚第二潜艇舰队:SS、SS、SS、SS、SS、SS、SS、SS、SS、SS

.

东亚第一预备舰队:EC、C、C、DD

东亚航空预备舰队:CV、EC、DD

东亚潜艇预备舰队:SS、SS、SS、SS、SS



威海卫舰队(Weihaiweigeschwader)

威海卫舰队司令部驻地:威海卫

威海卫舰队旗舰:欧根王子号装甲巡洋舰

威海卫舰队指挥官:费利克斯·冯·卢克纳尔伯爵/上将(Felix von Luckner)


威海卫舰队介绍:

德国在青岛的舰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4年第一次中日战争爆发,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青岛的德国东亚舰队分舰队鉴于打不过日本和澳大利亚皇家海军和本身就已经遭受毁灭性打击的原因而不得不选择连夜跑路离开中国地区。

1923年,随着德日之间的战争以着《青岛协议》的正式签署而结束,德国的旧殖民地青岛重新回归到德国的势力范围之内。而在青岛这个最重要的亚洲海军基地重新成为德国势力范围之后,德国新任总理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便在第一时间命令重组德国在东亚的舰队以保护德国在东亚的殖民地,并以青岛的威海卫为总部。

德属东亚在青岛的海军浮船坞,照片具体拍摄时间不详,推测应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拍摄

在1925年英国光荣革命之后联合王国的势力便基本上退出了亚洲地区,因此德属东亚便将自己的敌人从英日两国改为了日本一个,但是鉴于1926年中国北伐战争和青岛太容易受到中国国民党和日本的侵略或者是袭击的原因德属东亚殖民地舰队不得不将海军总部从青岛的威海卫迁往了设备更加完善,战略位置更加重要,安保和安全都更加稳定的新加坡。

在中国人自己的北伐战争失败之后,为了更好的保护德国在中国大陆的利益和德国的傀儡政府大清,德属东亚殖民地舰队便重新抽调了一些水面作战舰艇重新组建了一支舰队,总部便设在德国的旧殖民地青岛威海卫,因此这支舰队也被称呼为威海卫舰队。


威海卫舰队水面作战舰艇介绍:

欧根王子级装甲巡洋舰(Prinz Eugen Class):

欧根王子号装甲巡洋舰


国王/凯撒级护航巡洋舰(König/Kaiser Class):

边境总督号护航巡洋舰


赫尔戈兰/拿骚级护航巡洋舰(Nassau/Helgoland Class):

威斯特伐利亚号护航巡洋舰


格劳登茨/科隆/柯尼斯堡级护航巡洋舰(Graudenz/Cöln/Königsberg Class):

雷根斯堡号号护航巡洋舰、卡尔斯鲁厄号护航巡洋舰


S113级驱逐舰(S113 Class):

(B)布-123号驱逐舰、(G)曼-119号驱逐舰、(G)曼-120号驱逐舰


T214级驱逐舰(T214 Class):

(S)希-295号驱逐舰、(V)伏-294号驱逐舰


威海卫舰队下属舰队:

黄海舰队:ACR、EC、EC、DD、DD

东海舰队:EC、EC、DD、DD、DD



新加坡分舰队(Singapore points fleet):

新加坡舰队司令部驻地:新加坡

新加坡舰队指挥官:冈瑟·普吕绍夫上将(Gunther Plüschow)

新加坡舰队旗舰:东京[4]号巡洋舰


新加坡舰队介绍:

驻扎舰队,主要作为东亚舰队的预备舰艇舰队之一而存在。但是其舰队指挥官冈瑟·普吕绍夫上将是一个喜欢冒险、刺激生活的人,因此整支新加坡舰队在他的努力下和总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管理模式下,新加坡舰队仅有的3艘巡洋舰全部被他改装上了德国/奥地利的最新式的水上飞机,并美其名曰:“未来有用”。


新加坡舰队水面作战舰艇介绍:

亚琛级巡洋舰(Aachen Class)

塞班号巡洋舰、砂拉越号巡洋舰、东京号巡洋舰



马六甲分舰队(Malacca points fleet):

马六甲分舰队司令部驻地:新加坡

马六甲分舰队指挥官:鲁道夫.菲勒上将(Rudolph Firle)

马六甲分舰队旗舰:约翰·雅各布号战列巡洋舰


马六甲分舰队介绍:

驻扎舰队,主要作为东亚舰队的预备舰艇舰队存在。平时的其主要工作就是负责保卫马六甲海峡的航运安全。只不过马六甲舰队的这个鲁道夫.菲勒上将并没有像新加坡舰队的冈瑟·普吕绍夫一样把德属东亚仅有的两艘战列巡洋舰给装备上水上飞机。


马六甲分舰队水面作战舰艇介绍:

约翰·雅各布级战列巡洋舰(Johann Jakob Class)

埃姆登号战列巡洋舰、约翰·雅各布号战列巡洋舰



德属东亚的其他水面作战舰艇:

默兹河级航空母舰(Maas Class):

马来亚号航空母舰


T214级驱逐舰(T214 Class):

驱-102号驱逐舰、驱-103号驱逐舰、驱-104号驱逐舰、驱-105号驱逐舰、驱-106号驱逐舰、驱-107号驱逐舰、驱-108号驱逐舰、驱-109号驱逐舰


布吕歇尔级无畏舰(Blücher Class)

内卡河号无畏舰


(感谢 @森林木同志的翻译 、信选组组长、涿郡皇叔刘玄、长风无忌的部分翻译和帮助)


资料参考:

[1]:新加坡战略其本质就是防守

[2]:德属东亚海军的欧根就是叫欧根王子而不是亲王, 在德国他是王子Prinz,指的是他的血统,亲王Fürst是爵位,所以在意大利他是欧根亲王,在德国是欧根王子

[3]:这里指的是皇后奥古斯塔,威廉大帝的配偶

[4]:东京(越南语:Đông Kinh )是指越南北部大部分地区。越南人称之为北圻(越南语:Bắc Kỳ),意为"北部地区"。


Kaiserreich海军资料重置版(1):德意志的东方明珠,德属东亚殖民地海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