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鱼说道德经」第一章,道是什么

2021-01-02 11:24 作者:金鱼的水-  | 我要投稿

通行本里的《道德经》和我要聊的《道德经》的内容有一点差别,但在有些地方差异很大,我觉得原版更能代表老子的本意。当然,在这里声明一下,我所说的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恒:因为避讳,通行本里面用的是常。含义都差不多,都是长久的意思。

翻译:道啊,很难解释,非要用有限的语言去形容呢,就无法准确地描述那个永恒不变的道了。如果非要给它命名呢,也是非常困难的,只能用僵硬的词文去命名,而且这样也不能算是永远地把道定义了,只是一个临时用语。(这种更贴合字义)

多说两句:我自己更喜欢我的这种译法,但是这样无法解释“恒”这个字了,但意思不变:我要说的这个道呢,勉强是可以说的。但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那种道理知识规律啊,无法用我们有限的语言去准确地描述,做不到。但是我们想要了解道,就要说出来互通交流,就要形容一下,那么也就将就着给它命个名吧。但是这种去命名“道”的字,也就不是原来这些字的本来意思了。在这里为了形容道,给这些命名“道”的字赋予了新的含义。很难说清楚的含义,一个模糊的含义。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始:起点,起始。

翻译:先说“无”,它是世界万物最开始的状态。(《道德经》中有一章里举了个示例,拿到这里更好理解“无”。就是:杯子不空,无法盛物;屋子不空,无法住人。)所以万物从哪里开始的呢?就是从空空如也的宇宙开始的,从无中开始的。“有”呢,是在无中孕育而生的那个最初始的物质。而现在的所有一切都是由它化生而来的,是万物的母亲。

多说两句:当然“无”和“有”都是为了形容道的,给道一个定义和命名。可以这样理解,“无”和“有”都是道的属性。“无”也是道,“有”也是道。空空的宇宙是道创造的,第一个物质也是道化生的。打个比喻,道就是一个细胞,“有”就是细胞核,“无”就是好像空空的细胞液。或者把道当成一个原子,“有”就是原子核,“无”就是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空空的地方。

在这里还有另一种说法:无是能量,有是物质。万物都是能量和物质组成的。就好像人的灵魂和躯壳。各位看官自行取舍吧。^.^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

眇:通行本里是妙,我觉得差的有点远了。眇是瞎了一只眼的意思。在这里我认为是一有一无。

噭:通行本里是缴,同样有点问题。噭是发出声音。在这里,“其所噭”就是道的声音,道的外在表现。我认为是为了形容万物,采用的噭这个字。

其:在这里一直都在说的是“道”,指道。

欲:七情六欲,私心杂念。在这里,我认为是人的五感。眼耳鼻舌身,看听闻尝触。

翻译:所以只有用不带私心杂念的状态,客观的状态,才能观察到道的一有一无的这个本质属性。用人的主观的状态,五感的状态,去体验道的声音,也就是体验万物的外在。

多说两句:道的声音,也就是一有一无融合所带来的物质上表现。本质是内在,万物是外在。道在物质上体现的不同结果,就是各不相同的世间万物。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有玄,众眇之门。】

玄:黑色的线和红色的线,交替编织而成的丝绳。又一说,幽邃而深远。

有:同又。

翻译:眇和噭它们名字不一样,但都是来源于同一个地方,说的也都是同一样事物,那就是道。要把眇和噭融合在一起,反复的想,想了又想,对着这世间的万物,都去想一遍,想清楚它们的本质和外在的关系,就能找到这世间万物的本源所在——道存在的地方。

多说两句:就是这世间万物,每一物,都能在其中找到道的体现,都能找到道的精神,我们想要了解道,就要认真的思考世间万物之所以存在的道理,一遍又一遍,反复思考,才能明白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就好像庄子说过的一句话:道在屎溺。正是如此,这世间万物皆是道的演化,怎么能不存在道呢?只是看你有没有能够想明白其中的关系。突然想起一句话,存在即合理,差不多吧,存在即合道,应该算是一个意思吧。


「鱼说道德经」第一章,道是什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