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从杀生求生,去生更远”说起,周晋峰谈社会组织系统变革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2021年12月17日,中国绿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晋峰就社会组织在推动社会变革,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作用对绿会相关人员做出了重要指示。绿会融媒现特将周博士发言的主要内容摘要整理如下,希望能唤起广大有识之士的共鸣,与绿会携手共同推进社会的进步与变革。
图片
由社会公益组织发起的自下而上的变革,带动群众对全球环境治理的参与,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也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希望。
绿会几年来积极推动穿山甲保护级别升级,成功使得穿山甲鳞片从《中国药典》中被去除,倡导禁食野生动物,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言将生物多样性考量纳入首部人工智能伦理全球标准,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的环境公益诉讼,其中不少在国内都是开先河之例。
我国前些年出台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中,只要求对“人和家畜无害”,这是远远不够的。印度在发现当地的秃鹫误食被农药毒死的牛导致死亡的问题后,迅速修改了相关法规,在这点上我们比人家要落后。这些国际上的案例,国内各种政策法规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发现了,就一定会发声。
现在很多地方官员、普通民众,思想还停留在保护动物就是要发现了珍稀物种就把它们抓起来,送到动物园、保护区隔离、保护起来,遇到江豚就送到海洋馆、大熊猫就送到动物园、研究站,花费了巨大的人力、资金成本,但这从基本理念上就是错误的。保护濒危物种,要保护它们的栖息地,保护一切与之相关的生态系统,而生态文明,归根到底,也正是要保护人类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早在唐代,药王孙思邈就在《千金药方》中的《大医精诚》一文中指出,“杀生求生去生更远”,而细看今天,熊胆入药、皮草羽绒制衣,异宠取乐,仍无法禁绝。包括绿会在内的社会组织频频发声,呼吁叫停,却为一些利益集团和他们忠实的代言人所诟病。老子曾有“不笑不足以为道”的论断,我们也深信,坏人骂你,骂得越凶证明你做得越对。
我们愿意与一切致力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的民间机构、企业、个人合作,为着共同的理想,我们愿意做先行者和排头兵。做为国家一级学会,秉着实现生态文明的根本目标,肩负着唤醒沉睡者的使命感,我们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只有这样,人类才有继续生存下去的机会。

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绿会融媒”。“绿会融媒”是由约50个平台组成的融媒体矩阵,旨在传播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提升公众科学素质、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和公共健康危机,助力“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进而推动地球生命共同体建设。
文/Maggie 审/Samantha 编/an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