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掀起降价潮,崩盘还是机遇?

2023年伊始,特斯拉率先降价大促开启新能源车“价格战”,比亚迪、小鹏、问界、五菱、埃安、零跑等品牌纷纷跟进,价格更是杀入10万级这一传统燃油车的价格区间。在市场需求不振的大背景下,新能源车开始和燃油车争夺市场,面对咄咄逼人的新能源车…
汽车市场崩盘了?
3月1日,湖北省联合东风旗下的诸多品牌推出限时优惠,涵盖东风多个合资和自主品牌。武汉市在6日开启湖北史上最强购车优惠季,针对“东风系”品牌56款汽车,推出史无前例的购车补贴政策,4S店门庭若市登上热搜。

随后燃油车价格雪崩迅速传导蔓延,法系车、日系车、德系车纷纷推出各自的让利促销方案,燃油车价格全线崩盘,演变成全国一盘棋的统一行动,这背后又蕴藏着什么深意?
中国经济增长需要新的动力源
多年以来,投资、消费和净出口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自2022下半年开始,受欧美高通胀和加息的影响,海外市场的需求持续萎缩,我国的出口开始遇到困难,拉动内需将成为今年经济增长的核心。
在以往,刺激房地产是我国拉动内需的重要手段,但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2022年我国房地产GDP为7.3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1%,已呈现见顶回落颓势。

其他方面的数据也佐证这一趋势,2022年年末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22%,已处于较高水平。住建部数据显示,我国现存房屋总数量有6亿栋,住宅套户比已经达到1.09,人均住宅面积也增至34.7平方米。因此未来房地产的主要任务是稳住基本盘,经济增长需要寻找新的增量来源。
汽车产业能否接棒房地产?
房地产的产业链横跨生产、流通和消费三大领域,能够增加财政收入,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可以带动诸如家居、装修、家用电器、物业和地产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
我国的汽车产业是否具备这些特质呢?工信部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完成营业收入9.29万亿元,同比增长6.8%,汽车制造业增速是GDP增速的两倍多。2022年汽车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6%,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7.5个百分点。
我国汽车的产销总量已经连续14年居全球第一,全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出口同比增长54.4%达到311.1万辆,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

据公安部统计数据,2022年全国汽车保有量已达3.19亿辆,规模已经全球第一,但是如果结合14.11亿人口来计算,每千人的拥车量仅为226辆,对比发达国家如美国(837辆)、日本(639辆)和德国(637辆),仍存在明显差距,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19亿辆的汽车和城镇房屋保有量3.11亿套数据上也比较接近,两者具备较强的可比性。去年二手车交易量1602.78万辆,交易活跃程度远远高于二手房。另外,汽车的报废年限通常都不超过20年,因此每年会有超过千万辆的报废汽车需要新车补充。
因此整体来看,我国居民对房屋的消费已经过了高峰期,但是在汽车消费市场还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可挖掘。如果我们在2030年将千人汽车保有量指标在2022年基础上提升一倍到456辆/千人,将带来3.19亿辆的新增的需求,每年会有近4000万辆的增量需求。
汽车产业的“带货”能力如何?
瑞典林奈大学商学院的研究显示,一辆售价1万美元左右(5-10万元人民币)的低端车,全生命周期的成本高达68.9万美元(约合438万人民币),中高端汽车的个人和社会总成本将更高。
太平洋汽车网一项关于家庭养车费用的统计数据显示,一辆15万左右的家用车,每年养车的各种税费、保险、路桥费、保养维修费、油费、停车费、洗车费等合计需要2万元左右,以中国当前汽车总保有量3.1亿辆计算,每年直接消费超过6万亿元人民币。

汽车在使用的过程中,还会带来规模庞大的二次消费,如旅游、购物、餐饮、住宿、租赁、二手交易等等。因此,在产业的边际效益对比上,汽车产业带来的对服务、消费、社会效率的贡献,将会大于房地产。
在就业方面,汽车工业每多提供1个制造岗位,就能带动上下游增加7个岗位。目前,由汽车工业直接、间接带动的岗位数量近5000万个。略低于房地产直接从业人数和建筑行业约7072.4万人,但是随着产业的发展壮大,差距会进一步缩小。
新能源汽车是未来趋势
受卡诺循环原理的限制,普通汽油内燃机的最高热效率仅为35%左右,在城市工况行驶时平均热效率甚至低于13%。而新能源电动汽车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大部分产品的能量转化效率超过90%,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做到更加节能环保。

在新能源车中,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最重要的部件,通常占到新能源车整车成本的40-60%。工信部公布的数据, 2022年全国锂离子电池产量达750GWh,同比增长超过130%,行业总产值突破1.2万亿元,在全球锂离子电池份额占比超过69%。
传统燃油车的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日系和德系传统老牌车企手中,因此我国一直处在产业链低端。但是在新能源车相关的技术研究和知识产权储备,中国企业2021年获得新能源汽车相关专利超3万件,占全球的比重高达70%,实现了弯道超车。
有数据统计,我国零部件企业数量超10 万家,规上企业 13285 家,产品门类覆盖动力系统、车身系统、汽车电子、底盘、新能源等汽车零部件全供应链。我国已建成了全球一流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链体系,产业规模庞大,覆盖领域齐全。
小结
本轮燃油车全面降价促销绝非偶然,之所以会从湖北率先启动,是因为湖北省拥有8家整车企业和13家整车生产工厂,聚集了14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从业人员多达数百万,汽车产业本身就是湖北第一大支柱产业,因此他们能抢得先机。
新能源汽车具备产业规模大,产业链带动能力强,边际贡献大等特点,与我国发展绿色循环经济的需求高度匹配。结合车联网、自动驾驶、车路协同、智慧城市产业发展,可以对我国的制造业产业升级以及“新基建”建设产生持续的支撑。
我国在新能源车相关的原材料、配件、三电系统、整车制造、汽车电子等诸多方面,已经具备较强的综合实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及相关附属产业,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契机。汽车产业取代房地产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正在加速进行中,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