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嗓歌王费玉清(1)
转自“鲁萍的博客”
金嗓歌王费玉清(1)
周勇
一个一个音符,唤回了如烟的往事
一句一句歌词,重塑了散落的记忆
所以不管世间如何变化,只要他唱起了熟悉的旋律,人们就可以悠悠的回溯,徜徉在时间之河
回到那个纯真年代,
当时,人们很年轻,而回忆很暖……

他唱歌——精专痴心
费玉清,华语歌坛巨星,连续六年蝉联亚洲十大歌星奖、台湾金钟奖最佳男歌星奖、台湾金鼎奖最佳男主唱奖获得者。他以他对歌唱艺术的痴心用心让千千万万歌迷记住了这个独立特行的男人。说起他的歌,用“精专痴心”来批,恐不为过。
首先回顾一下“小哥”辉煌的星路历程。费玉清出道时在1973年,17岁的他以《烟雨斜阳》参加台湾中视举办的“星对星”歌唱比赛,以一曲《烟雨斜阳》获得第四名。入伍前一个月,他到台北狄斯角西餐厅驻唱,考取陆光艺工队之后入伍服兵役。其后不久,费玉清再次入驻狄斯角,精明的老板已经从这位稚气未脱的年轻人身上看到了商机。
1977年,凭着费贞绫(张彦琼、恒述法师)的大力推荐,受到作曲家刘家昌的赏识,费玉清签约海山唱片,推出单曲《日落北京城》和《深秋》获得大众认可,同时,他的第一张专辑《我心生爱苗》推出。其后,由他在中视当红的姐姐张彦琼和哥哥、综艺主持人张菲牵线,费玉清成为中视基本歌星。从此,费玉清走上康庄大道,不断为各电视剧、电影演唱插曲,一时间家喻户晓,出片不断。迄今,费玉清共推出个人专辑40余张,加上选集、合集30余张,费玉清在华语歌坛男歌星中,奠定了其无可争议的霸主地位。
受刘家昌影响,这一时期费玉清演唱的曲目以家园路线为主,带有浓浓的爱家爱土爱自然色彩,旋律比较流畅轻缓,充满着浪漫情愁。《送你一把泥土》便是代表作品。
1981费玉清已经签约东尼唱片,取得进军海外市场的有利条件。挥别了海山时期刘家昌式的曲风与唱腔,东尼时期的费玉清依然保留爱乡爱土的路线,选曲往往兼顾当代流行与古典中国风,在服装造型上则不外乎中规中矩的中山装、西装、以及长袍。
1982—1985年是回归年。费玉清推出了《水长流》《我在你左右》等老歌专辑,结果反响不错,不仅如此,费玉清古典优雅的气质也适合诠释1930~1960年代的老歌,即发源于上海、传承于香港和台湾的华语流行歌曲。从1981年的《费玉清精粹》到1982~1985年之间陆续推出的《雅音新篇》系列,费玉清的老歌专辑无不深受听众喜爱,往往不必宣传就能持续长卖、历久不衰。
演唱老歌是要花代价的,如果说《晚安曲》《送你一把泥土》意味着费玉清的曲风比较轻快,而演唱歌曲《一剪梅》则使费玉清尝试了费氏抒情的某些技巧与手法,成就他典雅温馨的曲风。“真情像草原广阔,层层风雨不能阻隔,总有云开日出时候,万丈阳光照耀你我。”这一曲自陈兴义,由著名词作家娃娃所做的歌谣传遍大江南北,成为费玉清近几年演唱会逢场必唱的保留曲目。
《一剪梅》原是1984年中视同名连续剧的主题曲,后来该剧在中国大陆播出时大受欢迎,因此中央电视台特别邀请费玉清前往北京演唱。不过当时台湾人民无法自由前往中国大陆,于是天性保守的费玉清以“政策未开放”的理由婉拒了。至1987年台湾解除戒严,开放大陆探亲,才打开两岸交流的大门。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费玉清的另一首代表作《梦驼铃》:“攀登高峰望故乡,黄沙万里长。何处传来驼铃声,声声敲心坎。”歌有情,人有意。这首思乡歌、怀旧歌在沧桑的旋律里蕴藏着无数游子回归的念想与怅惘。费玉清演绎的这首歌曲风激扬抒情,声震人心。从此无数因为历史原因漂流到宝岛的游子踏上归程,把海峡彼岸的思念、翘首以待化为一条红线,紧紧牵系。
费玉清心里的顾虑打消了,他有了去大陆交流的机会。他要用他的歌声传递一种情谊,一种信号。歌声是没有距离的。歌声是友谊和信任的纽带。
1990年亚运会上,费玉清和众多歌手演唱《亚洲雄风》。
这一曲由韦唯、刘欢主唱,众多歌星联唱演绎的曲目也彻底使费玉清有了登上大陆舞台,把他独特的费氏唱法传送到大陆每一个角落的机会。
90年代的歌坛,仅台湾就有不少后起之秀崭露头角。小虎队、张雨生、郑智化、张惠妹、加上高胜美、姜育恒、童安格、伍思凯、刘文正、蔡琴、齐豫、齐秦等大牌红透半边天。然而费玉清依旧在不断调整歌路和养成风格。
这期间《相思比梦长》的大热促使他考虑自己歌曲主题的转向。看来,1992年荣获台湾“金鼎奖”最佳男演唱人奖,得奖作品就是《相思比梦长》。费玉清歌路较广,但是一咏三叹的本事还是他最擅长的。他相继推出的《情深往事、直到永远》《一生的朋友》等专辑,市场反响热烈。这期间,他与他的哥哥张菲主持周六晚一档《龙兄虎弟》节目也获得意外成功,主持界与歌唱界两大天王兄弟的超强组合,造就出当时最受欢迎的综艺节目,长居收视冠军。
一位网友撰文说:费玉清这个人,现在和蔡琴齐秦一样,一天到晚热衷于演唱会,我看他平均每个月所开的演唱会积起来都可以申请吉尼斯纪录了。唱的歌无非是以怀旧老歌为主打,不过我可没有鄙视老歌的意思,却听着没多少激动了,还是找出他当初出道唱过的轨迹,来驳人家"娘娘腔"的称谓。“变色的长城”,这是费玉清1985年(作者笔误,应该是1980年)出的一张专辑,看到这个题目,多么大气雄浑的名称。再听听音乐,"啊~~~ (策马长城外,塞上好风光~.)几时再有草长,马壮的好风光~",多么的荡气回肠的长歌,真是一曲高歌嘹亮,不愧是唱爱国歌曲出身的,比起现在"假大空"民族歌曲不知道激情多少。再看看阵容,小轩谭健常,这一对夫妇擅长于写乡愁题材的歌曲,《故乡的云》,《梦驼岭》等是他们竖的丰碑。除了这样的歌曲,这张专辑里可是民谣,民歌,爵士,古曲并存,主题是乡愁,闺怨,理想,爱情等等并提。可是为费玉清量身定做的音乐,他的民族性唱腔唱来真是返朴归真到古典的韵味了.原以为费玉清是优雅绅士,听了《变色的长城》,这种印象马上可以打破,原来几十年前,费玉清也是这等铁骨铮铮。放眼望去,长城塞外一马平川,尽情地飞奔,那是一个痛快啊。这般唱法和郁钧剑阎维文是何等相似,但我已不屑将他跟国内的民歌歌唱家比,那种大气的歌曲是在当时台湾流离失所的情况下才写得出的乡愁,现在的人怎么可能体会得出那种韵味来,更不要说写和唱了,只剩下满世界肉麻兮兮的“马屁精”。再看“春风春雨”,也是同样的乡愁题材,就改到了一副天涯浪子怀念家乡的柔情出来,这种柔情不等于现在演唱会上扭尼做态的样子,而是风度翩翩的余光中。他的唱法学不来也没类别,连挑剔出名了的潘乃宪大师都不得不承认费玉清的声音在科学上还是美学上都是首屈一指的。声音可以模仿,但他个人的气质是学不来的。这在那个八十年代还很明显,声音上如果有“民歌”的特色则还可以运用到流行的演绎中,这在今天却怎么驾驭都是个问题。没想到他会唱“太阳”,这是地地道道的民歌,这样的民歌唱法真的是中国音乐学院提倡的那种学院式的,费玉清在台湾也做到了。那种高亢的气势,真把他的绅士风度放下,十十足足做了回挑夫或者农民,仿佛奔忙在大山农田间,一声嘹亮高歌,土地爷给让路。痛快淋漓啊。而现在他的唱法,只是有点民族特色的流行唱法。很难再听到这般过瘾。真没想到,一个男人,要婉转就婉转,要明亮就明亮,要激昂就激昂,要诗情就诗情,真是十八般武艺齐登场。“不能不看你”,费玉清化身的是大上海伶人的角色,用那种浓郁的爵士手法表现出那时候的慵懒,这种样子在现在的演唱会随处可见。这样的歌是费玉清的拿手活,佩服的是这个歌是给女人量身定做的,如果找出一个男人也会唱歌柔情心酸到骨头里,那非费玉清莫属。或许男人唱女人歌叫娘娘腔,但是费玉清的柔情却百转千肠非常惹人爱。总体来说,这张唱片很大气,唱法和曲风也风格多变,有民歌,流行,爱国歌曲,爵士,民谣,古曲等等.再看歌词,也是精雕细琢的文学语言.这个时候的费玉清还没有脱离"爱国歌手"的身份,唱歌的时候还没有忘记男人的大气.他这种唱腔如果放到大陆,很难做出这么多变化的曲风来,只好围着政治转.台湾百佳唱片能排到他,无不是这张唱片的人文气质所体现的。
这位网友评价十分精准,费玉清其实有着你想象不到的爆发力,他的矜持,他的坚守,其实与他精专痴心的艺德有关。
(未完,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