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边界百年详解
谨由我同大家一起来深度剖析一下这篇与中俄边界有所相关联的历史纪事说明书并看看其中所藏有着的知识点以及亮点在哪里,接下来的内容是这样描述的,如下:
一、概要:
东段全长4195公里,边界自中、蒙俄三边交界(49°50′42.3″N 116°42′46.8″E)开设界碑,从三角点“达尔巴干-达库(音译)”起,边界朝向东北直至达额尔古纳河,边界沿额尔古纳河、黑龙江(阿穆尔河)下行至乌苏里江,后沿乌苏里江向南跨过兴凯湖,以图们江结束。
西部边界介于俄罗斯阿尔泰共和国和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横跨大部分阿尔泰山脉高海拔雪原带,西端结点位于中、哈、俄三边交点,三方协议位置为(49°06′54″N 87°17′12″E),东端结点位于中、蒙、俄三边交点奎屯山顶峰(49°10′13.5″N 87°48′56.3″E)。
二、历史:
现代中俄边界多继承自苏联,而中苏边界大致与俄罗斯帝国和大清帝国相当,并由一系列十七至十九世纪两国条约界定:
1、1917年之前:
•尼布楚条约(1689年):从黑龙江支流格尔必齐河到外兴安岭直到海,岭南属于中国,岭北属于俄罗斯。西以额尔古纳河为界,南属中国,北属俄国,额尔古纳河南岸之黑里勒克河口诸房舍,应悉迁移于北岸;
•恰克图界约(1727年):划分边界应以俄方绘制的西伯利亚地图为依据,俄国不能放弃贝加尔湖、乌丁斯克、色楞格河下游以及尼布楚等地,不能让中国在额尔齐斯河取得据点;
•中俄天津条约(1858年):由两国派员查勘“从前未经定明边界”,“务将边界清理补入此次和约之内”;
•瑷珲条约(1858年):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清国领土划归俄国,瑷珲对岸精奇里江(今俄罗斯结雅河)上游东南的一小块地区(后称江东六十四屯)保留大清国方面的永久居住权和管辖权,乌苏里江以东的大清国领土划为清俄共管;
•中俄北京条约(1860年),将原先规定为中俄“共管”的乌苏里江以东至海之地(包括库页岛以及不冻港海参崴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归俄国所属
•中俄勘分东界约记(1861年),今东段边界;
•中俄珲春东界约(1886年),今珲春以东边界;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年),西北边界,今西段边界;
•中俄科布多界约(1869年),西北边界自布果素克山经奎屯山到玛呢图噶图勒干(阿克求别)的边界;
•中俄乌里雅苏台界约(1869年),西北边界自沙宾达巴哈到布果素克山的边界;
•中俄塔尔巴哈台界约(1870年),西北边界自玛尼图噶图勒干到哈巴尔苏山口的边界;
•楚乎楚议定书(1864年),今西段边界;
•里瓦几亚条约(1879年),交收伊犁;
•伊犁条约(1881年),中国收回伊犁,部分取消里瓦几亚条约的中国割地规定;
•中俄伊犁界约(1882年),中国仅收回伊犁河上游谷地,失去伊犁西部、南部和南、北疆边境土地;
•中俄喀什噶尔界约(1882年),俄国所属费尔干省与中国喀什噶尔交界地方,由两国派员查勘,照两国现管之界勘定;
•中俄科塔界约(1883年),更改斋桑泊迤东边界;
•中俄塔尔巴哈台西南界约(1883年),俄在新疆取得了设立领事、贸易免税和领事裁判权等特权;
•中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1884年),将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北部阿克赛河一带的中国领土划入俄国版图;
•中俄满洲里界约(1911年),使中国丧失领土1400多平方公里
2、中苏边界(1917年-1991年)
1917年后,中国和苏联在领土问题上多次爆发冲突,1945年的《中華民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邦友好同盟條約》和195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均未对争议领土与边界划分作出妥善解决,从而爆发了多次边界争端事件:
•中东路事件(1929年);
•张鼓峰事件(1938年);
•中苏边界冲突(196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