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可莉的坦克设计#2:KV-37步兵战车

2021-09-19 13:40 作者:可莉长大开轰-6  | 我要投稿

设计缘由

KV-1苏联第二种量产的重型坦克。1941年,其厚实的装甲让德军闻风丧胆;然而1943年,KV-1的火力严重不足,装甲难以抵御88炮,在面对虎豹时力不从心。因此我认为,既然KV-1各方面都没有优势,不如将其改装成在其他领域(比如防空)相对有用的车辆,同时少量生产一批该型车辆用于IS的过渡。

被德军反坦克炮击毁的KV-1

二战时苏联缺少自行防空炮为坦克和步兵提供防空火力,主要是牵引式85mm和37mm高射炮。1942年,苏联在T-70基础上改装出ZUT-37自行防空炮,其使用了由Sh-37航炮改来的高射炮,与61-K不同,Sh-37采用5发弹夹供弹 。

ZUT-37

因此我的想法是,在KV-1底盘上改造出一种可以辅助坦克和步兵作战,同时可以具有一定防空和攻坚能力,必要时可运载步兵的装甲作战车辆,我将其称为KV-37步兵战车。下面我将从多方面介绍它——

空间与机动

KV-37步兵战车内构示意图

KV-37步兵战车采用发动机前置、传动后置的动力布局,发动机位于前右部,其前部为主油箱,它们左边为驾驶舱,后部是炮塔和发电机。炮塔后部是步兵舱,最后面是传动机构。KV-37采用了的600马力的V-2K柴油发动机,重约44.1吨,功重比13.6马力/吨。

苏联V-2系列柴油发动机


乘员与火力

KV-37步兵战车可以搭载3~5名乘员 + 至多7名步兵。其中炮塔可以容纳2~3人(车长、炮手、装填手炮手兼车长、装填手),车体前部驾驶舱内有前部机枪手(步兵或乘员)驾驶员机电员,后部的步兵舱内可容纳至多6名步兵

苏联Sh-37航炮,陆用版的原型

KV-37的主武器为一门37mm Sh-37高射炮,位于炮塔内,炮塔为电驱动,最快转速约24°每秒,高低机最快约15度/秒,炮塔有吊篮,弹药主要布置在炮塔吊篮下的空间,炮塔内也可存放一些。

苏联37炮用弹药,从左至右:BR-167P硬芯穿甲弹、BR-167风帽穿甲弹、OR-167榴弹

37炮可以发射 BR-167风帽穿甲弹UO-167破片榴弹BR-167P硬芯穿甲弹,可以在正常距离击毁二号,发射HVAP时也可以在近距离击穿四号正面,但面对虎豹就力不从心了。为此在炮塔后侧的舱室内布置了4发空用 RS-132/RBS-132火箭弹,平时缩在弹仓内由30mm装甲保护,需要时由车长或炮手操纵伸出,用于攻击防御工事、火炮阵地、坦克等目标

从左至右:火箭炮用M-13火箭弹、空用RS-132火箭弹、火箭炮用M-8火箭弹、空用RS-82火箭弹

火箭弹仓底部舱门可以打开,不搭载步兵时可以多带几轮火箭弹由机枪手装填。副武器是3挺7.62mm机枪,分别为1挺同轴机枪、1挺前部航向机枪以及后部的遥控机枪,此外步兵舱有3个射击口(左1右2)可以插入冲锋枪射击



装甲防护

如上图所示是其装甲数据。其中正面为85mm 59°倾斜的装甲,炮塔正面、正侧、侧面为100mm,后部60mm,炮盾最厚200mm。

炮塔正侧的装甲结束段与火炮第二层炮盾距离50mm,炮盾侧面厚30mm,和附在火炮上的第一层炮盾相隔45mm

炮塔正面装甲细节如上图所示。炮塔正面完全免疫虎式全口径穿甲弹射击,50mm炮除非在近距离使用硬芯穿甲弹否则不能击穿。但是正侧装甲结束段在近距离有可能被75mm击穿。因此其中一种强化方案是在正面与正侧装甲接缝处布置25mm硬化附加装甲。


效果图:

KV-37步兵战车效果图,人有点画大了,机枪口也没画QAQ

总的来说,KV-37是一种伴随辅助车辆,主要用于扩大战果、掩护友军行动,必要时也可以干点正事,为友军提供防空火力。

大家是如何看待本设计方案的呢?欢迎各位留言!

往期专栏——


可莉的坦克设计#2:KV-37步兵战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