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清美考研初试真题解析:交叉学科【518信息艺术基础】

考题复原


试题解析及教学成果
综合近几年来交叉学科交互叙事考试的考题,不难发现考题越来越倾向于综合考察考生在对交互技术和艺术设计两个方面所积累的知识的宽度与理解的深度。就考题的考察范围来看,造型能力、审美能力只是交互叙事表达的“高分基础”,要想真正得到考官的赞赏,还需要在技术实现、剧本编排两个方面具备相应的知识和能力。这也体现了交叉学科的培养目标——兼备独立创作及研究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一.角色塑造
近几年关于人物设定类的考题基本上会给予考生一定自由发挥的空间,不限制性别、年龄、个性等方面,但基本会围绕某个“职业”、“环境”等因素加以限制。在本次考题中,人物设计上的造型也由于“虚拟”这一命题点而在某种程度上给予了考生在设计上具有相当大的自由度,甚至角色的形象也不一定要长着人脸或常规的“人形”。但“音乐会”则是本次考题中的限制点,要求考生在设计时务必表现出音乐会相关的元素,因此何种类型的音乐、采取什么样的乐器、怎样利用“虚拟身体”进行演奏都会成为人物设定上很有趣的结合点。
因此,考生在备考阶段,应继续将人物造型设计作为重要考点进行准备,无论是写实或卡通型人物造型,都需要遵循现实中的肌肉、骨骼、五官等方面的结构进行绘制,并在练习的过程中,对所设计的角色在其职业、环境、形象风格等方面加以深入描写。


角色设计参考
二.交互方式
考题上还要求考生将“虚拟音乐会”中所对应的交互方式进行描述,可从硬件及软件两个方面进行说明。从硬件角度上说,当前最适合本次考题的硬件可能是包括Pico 4、VIVE PRO等可为人们带来纯粹的虚拟空间体验的VR眼镜,或者HoloLens 2、Google Glass等可在现实空间中展现虚拟形象的XR、MR设备也可以作为硬件基础方面的答案写在考题中。当然,单纯地描述视听相关的硬件设备或许还不够,多类型多感官层面上的设备支援包括手柄、手套,动作捕捉相关的红外传感器、物理惯性传感器等,甚至是可交互的座椅等都可以出现在卷面中。
而在软件方面,时下流行的UE5、Unity等帮助我们实现那些奇思妙想的引擎,都可以在此向阅卷的考官们进行讲解。重要的是,哪怕对这些软件的具体操作一无所知,也需要尽量在考试中表现出对虚拟空间搭建流程的理解和规划,并在卷面中充分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观众通过什么样的人机交互接口进行交互?
2、观众的交互行为是什么样的?
在本次考试中还考察了主要场景的设定和分镜表达,这两个方面都非常考验考生的空间想象及编排能力,如何让画面丰满充实、富有节奏感,是考生应该在日常练习中积极思考的关键问题。近景、中景、远景是否都有表现?画面疏密关系、装饰与结构在画面中是否排布得舒服?空间透视的绘画是否足够准确?这三大问题都是初学场景设计的同学容易遇到的问题。虽然考试并不会直白地向考生提出这些问题,但是在最后,所有考卷都放在一起时,高下立判。因此,考生应该在日常练习中用足够的时间去研究空间的设计与表达。
在此之外的得分点,则集中在对整个虚拟现实或混合现实空间的想象上。在考题所要求的情境中,必然需要考生去思考该情境所需要的功能该如何满足,如何将整个空间合理地分割出各个功能区。

场景设计参考
在本次的考题中,“虚拟音乐会”也将因为考生们对“音乐会”在类型上的不同理解而产生巨大的差异,摇滚朋克、管弦乐合奏、钢琴独奏、电子音乐、流行音乐等不同风格的音乐会需要不同的空间设计,观众究竟是站在台前一起摇摆或是坐在椅子上安静欣赏都有各自的特点,这也会成为表现出考生思维及设计能力的重要得分点。考生们更是可以大开脑洞,描绘一场月球上的音乐会、海底的音乐会、火山里的音乐会,这些奇幻场景的组合都会成为不错的设计创意。因此考生需要在备考阶段就尽可能地多看多想,开拓自己的思路,让自己的创意能不断涌现出来的同时保持理性的逻辑思考,使得一个自己虚构的世界或情境,能在整体乃至许多细节上都保持有一定的合理性。

场景设计参考
三.分镜设计
在VR视角下的分镜基本可以理解为第一人称视角的分镜表达,考生需要在分镜中表现出观众在虚拟音乐会上的所见所闻,也因此要求考生对人体、空间、透视等方面都具备足够的表达能力。虽然第一人称视角的分镜可能会让部分考生陷入苦恼,并画出缺乏景别区分的分镜头表达,但实际上通过“移步换景”、其他角色参与近距离交互等方式,可以达到扩充分镜中的景别节奏的目标,让分镜看起来丰富多样。

分镜设计参考
四.剧本设计
本次考试中的剧本设计要求相对较低,仅要求200字以上的大纲及对应的剧情分支描述。但这依然要求考生对剧本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表达故事中角色冲突或问题的解决。同时也需要理解交互式的剧本中非线性叙事编排的特点,思考并处理由用户交互所带来的剧情分支,思考观众在一个高自由度可选择剧情较多的剧本中如何找到创作者所主推的主线。

故事线参考
本次考题与往年的不同之处在于需要考生正面回答剧情和交互方式的结合特点,这对于在剧情向游戏或交互式影片相关领域的体验较少的考生来说可能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但在本场考试中,考生们不但思考了具体的交互方式也构思了这套交互式叙事的剧本,这在实际上引导了考生们去思考交互方式会如何影响剧本的设计。
交互叙事首先要将观众的某些特定行为数据化,使得行为被传感器捕捉后,能够运转程序并最终以观众可理解的方式反馈给观众,使得其理解剧情并以特定的交互行为作为路径去推动剧情进入下一步的发展。在交互叙事中,剧情会受到观众行为的巨大影响,因为这是一种主动行动才能收获叙事发展的叙事手法,也因此会因交互方式而产生数不清的剧情走向。与传统的、只能被动接受的线性叙事媒介相比,观众可能可以在既定的故事线中找到其最喜欢的一条故事线,但也可能找不到最精彩的那一条故事线。因此在描述观众的交互与剧情的结合特点时,应该着重强调创作者在剧本设计上的重点,分析如何诱导观众去做出创作者所希望的行为,通过包括文本引导、奖励与惩罚机制等设计进而帮助观众找到最精彩的那条故事线。
总之,交互叙事表达是一门既需要考生了解前沿的交互知识,也需要考生具备良好造型及设计能力的科目,无论是从知识的考察范围还是手绘的工作量上看,考试难度也在逐年加码。但这可能也是从侧面反映出了交叉学科的含金量,如果考生认真准备,在学科理论、手绘能力、分析能力等各个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考试中可能反而会发现其中的乐趣,因为你不仅是在考试,更是在创作!
梦清交叉学科教研组
2022年12月27日 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