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方是否缓解与立陶宛的争端?解铃还须系铃人

2022-12-25 20:43 作者:火星方阵  | 我要投稿



文/刺客

随着中国防疫政策的放松,各省商务代表团纷纷赴欧洲“抢订单”。由于美欧关系日趋紧张,中欧经贸和投资合作掀起新高潮。面对中欧合作全面升温,立陶宛与中国之间紧张关系是否缓解的问题,成为外媒高度关注的焦点。

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傅聪大使在接受外媒采访时,就谈及有关“中国是否尝试缓解与立陶宛紧张关系”的问题。据《新京报》报道,傅聪大使表示,对中方而言,中国与立陶宛的争端是政治问题,而非经济问题。因为这涉及到“一个中国”原则,中方坚决反对。所以,傅聪大使提醒外媒记者:相信你应该清楚其中的敏感之处。

外媒记者之所以会提及上述问题,是因为几天前傅聪大使在出席中欧企业家对话活动时,有立陶宛企业的代表在场。所以,外媒记者对“中方是否会因中欧关系回暖,对立陶宛企业传递什么信息”的问题非常感兴趣。对此,傅聪大使指出:问题很容易解决,立方只要把代表处的名称改了,一切就都可以恢复正常。

众所周知,立陶宛允许台当局在其境内设立所谓“台湾办事处”,并多次派遣政府高官伙同美国政客窜访台湾,疯狂挑衅中国外交底线。另外,立陶宛还受美国的蛊惑,退出中国与中东欧经济合作机制,企图鼓动他国与中国经济脱钩。立陶宛充当美国反华炮灰的下场,招致中方严厉反制。

时至今日,中立之间的外交关系几乎处于停摆状态,该国对华输出商品渠道几乎完全中断。与此同时,当地媒体声称,立陶宛的经销商无法从中国买到必需的商品,不得不花上数倍的价钱从其他欧洲国家转购。显然,中立外交和经贸关系停摆,给该国超过20%的通胀率做出了不小“贡献”。

俄乌冲突爆发后,作为美国反俄急先锋的立陶宛当局,遭到来自俄罗斯在能源和其他商品贸易领域上的惩罚。现如今,立陶宛通胀率雄踞欧洲榜首,经济和民生受到的巨大影响,令该国不得不在对乌军援方面“举手投降”,直言财政负担过重,无法对乌克兰提供任何资金和武器的支持。

近段时间以来,立陶宛政府官员不断向中方释放“和解”信号,希望恢复与中方在外交和经贸等领域上的联系。但因为它们缺乏最基本的诚意,并没有得到中方的回应。此次立陶宛企业参加中欧企业家对话会,显然就是试图从中找到恢复与中方合作的机会。

为此。外媒记者似乎有意为立陶宛企业“求情”,在向傅聪大使提问时表示,“如果说立方更改台代表处名称,中方是否允许其商品对华出口”?傅聪大使在回应时反问称,“中方从来没有禁止过立陶宛商品对华出口,但如果中国老百姓不愿意购买他们的产品,这又能怪谁呢”?

事实上,立陶宛商品对华出口受阻、或者说无法从中国进口到必须商品,并非中方从政府层面对其实施所谓“制裁”,而是中国老百姓和企业自发抵制该国产品,就像当初因萨德风波抵制韩货一样。按照傅聪大使的说法就是,“中方从未给立陶宛对华贸易设置什么障碍,但中国老百姓爱国,当国家尊严受到侵犯的时候,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惩罚有关外国企业”。

有外媒声称,中国企业曾告知欧洲的合作伙伴,不要与立陶宛企业进行合作,否则任何存在立陶宛零部件的产品,都有可能会被踢出中国市场。不管这种消息是真是假,但立陶宛企业和经济因此遭受重创,却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维尔纽斯的那帮政客是美国利益的“代言人”。他们所推行的外交政策,并非基于本国企业和民众的利益考虑,而是将美国利益凌驾于本国利益之上。所以,尽管立陶宛的企业和老百姓都希望当局改善对华关系,恢复与中国的经贸关系,但当局却受制于美国,其对华政策一直都在跟本国利益背道而驰。

所以说,立陶宛企业参加中欧合作对话会议,希望从中欧合作大潮中寻找机会。解铃还须系铃人。立陶宛政府如果执迷不悟,只会沦为中欧经贸合作浪潮中的“弃儿”。


中方是否缓解与立陶宛的争端?解铃还须系铃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