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逻辑学》本质论(3)
原本这是我自己与朋友结合TuTu_Gomi的讲解进行的交谈记录,因朋友要求改写成文以便阅读。
所以,假如说绝对物以前曾被规定为有,那么,它现在就被规定为本质了。认识总之不能停留在繁复多样的实有上,而且也不能停留在有上,停留在纯有上;这就立刻促使反思,说这个纯有,即一切有限物之否定,以一种内在化和运动为前提,这一内在化和运动把直接的实有纯化为纯有。
如果绝对者以前被规定为有,那么他现在就被规定为本质了。这里的绝对者我们会看到它是在本质论的现实的第一部分出现。现实实际上指的是最接近于概念的一种有效用性的活动。而且这样的一个有效用性的活动,这样一个现实的结构,它不再有任何的外部。而绝对者在这里作为现实的第一部分,它也就意味着是存在和本质的一个直接的统一。
所以绝对者它其实取代了传统形而上学的本源,或者说近代形而上学的自我意识、先验统觉之类的第一原则或第一原理。绝对者现在就成为了整个黑格尔哲学所要定义、理解的东西,绝对者是真的代言词。在这里黑格尔成为了彻底的斯宾诺莎主义者,将《伦理学》中的公则:
(六)真观念必定符合它的对象。
给重新奠基起来。
所以黑格尔的逻辑学是关于绝对者的一个定义,而在精神哲学那里,我们会发现关于绝对者的最高定义是绝对精神。这里的意思其实是说,绝对者它不是一个现成的基底,而是代表了真。所以我们在有论的时候以为真的东西就是有,但是在穿越了量和尺度的部分后,通过这样的内在的进展,我们才发现实际上真的东西是有中介的东西。所以真是本质,而不再是有。
所以黑格尔说:
假如绝对者以前曾被规定为有,那么它现在就被规定为本质了。
黑格尔又说:
认识不能停留在实有(有规定的有)上,不能停留在规定性上,不能停留在纯有上。
他的意思是我们的认识不能停留在整个存在论上面。因为存在论的内在进展就证明了这一点,在内在地经过了存在论的发展以后,我们才到达本质论,所以我们知道认识不能再单纯地返回到存在论的位置上——无论是返回到单纯的直接的规定性,还是返回到有。假如又返回到有上,我们会发现有总已经进入到了无,有总已经消逝了,有总已经是在处于一个产生实有、产生规定的变异的运动当中。而我们在实有那里,又一定会进一步的发展到量和尺度,进而发展到本质。
所以这里就有了一个所谓的反思的出现到了本质论。我们发现纯有好像是逻辑学的一个直接的出发点,但实际上它不是一个直接的东西,它已经以内在化和运动为前提了。因为在存在论的最后,我们从尺度那里其实又返回到有的直接性,但这里的有不再是单纯直接的东西,而是作为一个运动返回到的终点。有既是逻辑学的出发点,又是存在论返回到的终点,它就是一个自身中介的运动。所以实际上,一切规定性原初地都是这样一个自身中介的运动。这就是为什么黑格尔说内在化和运动把直接的实有纯化为了有。
因此我们整个的在存在论里的认知,就是一种内在化。所谓的内在化,就是说不是单纯外在的一个有会给予我;而是我们理解了有,在这里我们的理解实际上把整个存在论中的规定内在地理解了,从而理解到了整个存在论的规定都是通过自反性的有所产生的。这样一个自反性的有,它就不再是单纯的有,而是本质。所以我们现在知道,本质其实是个自反性的运动。
有因此将被规定为本质,被规定为一个这样的有,即一切被规定物及有限物在它那里都被否定了。这样,它就是无规定的,单纯的统一体,有了规定的东西便以外在的方式从它那里被拿掉了;对这个统一体来说,那有了规定的东西本身就是一个外在物,并且在拿掉之后,仍然与这个统一体相对立;因为它并非就自身说,而是相对地,即仅仅就其与统一物的关系说,被扬弃了。
本质这样一个自反性的运动,它实际上会否定掉一切有限的、现成的东西。所以,此时虽然仍是达到了一个无规定的、单纯的统一体,但已经不再像是有论开端的纯有那样的无规定的直接性了,而是一个自身中介的、无规定的直接性。这就是黑格尔在这一部分主要讲的内容。
前面已经说过,假如纯本质被规定为一切实在物的总体,那么,这些实在物便仍隶属于规定性和进行抽象的反思之下,而这一总体便归结为空洞的单纯性。就这种方式而言,本质便只是一个产物,一个被造出来的东西。外在的否定乃是抽象,它只是从那个剩余下来作为本质的东西里抽掉有之各种规定性,这似乎总之只是把那些规定性安置在另一个地方,让它们始终是有之规定性。但是就这种方式来说,本质自身既非自在的,也非自为的;它乃由于一个他物,即外在的、进行抽象的反思而有的,并且是为一个他物,即被抽象过的事物,总之,是为那个仍然与它相对立的有的事物而有的。因此,本质在它的规定中,就是自身僵死的、空洞的无规定性。
所以,我们不能再去把单纯的本质性理解为一切实在性的总体——这是康德他在《纯粹理性批判》的先验理想那里批判的一个本体论证明的理解,就好像所谓的本质就是一切实在谓词的整体。假如这样搞,就等于把所有的规定以外在的方式附加到了一起,而没有看到本质它其实是一个自身相关的活动性。这也就是为什么黑格尔的本质论不是康德所批判的先验理想,黑格尔的纯本质其实是一个活动,是一个自身关联的活动。
像康德那样,把一切实在物的总体设想为本质,还是在存在论的范围内去思考本质,就好像本质只是各种规定的聚合。实际上纯本质作为在尺度最后返回到开端的这样一个自身关联的有,它反而否定掉了一切有限性,而且这样的否定不是外在地把有限性否定掉,而是内在地否定掉了。也就是说,这样的否定是一种自身否定,一切有限性在它这里都被扬弃了,所以它现在只是一个无规定的(因为任何有限规定就是有限性),它就成了一个无规定的直接的自身关联。
在这里斯宾诺莎对 “神”(Godus)也有类似的说法:
绝对无限者的本性中就具备了一切足以表示本质的东西,却并不包含否定。
也就是说,绝对无限者的本性扬弃了自类无限(in suo genere infinita)那种可以否认其无限多的属性,将否定本身的有限性给否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