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自主逼近百万辆,解读长安汽车持续高增长背后硬实力


>
受疫情影响,去年中国车市整体下行。不过,在行业环境困难的情况下,长安汽车实现了销量同比增长14%,其中长安系中国品牌乘用车更是实现了20.6%的同比高增长。

在亮眼的高基数基础上,今年上半年长安汽车继续高质量增长,销量突破120万辆,同比增长44.51%,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近66万辆,同比增长68.3%。
这说明,行业下行的大环境并没有影响长安增长的脚步,长安汽车进入了一个新的高质量的高速发展周期,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设计引领品牌
近年来,长安汽车非常重视设计,将设计提升到了品牌翻译官的高度——对于长安来说,车不仅是代步工具和工业品,更是个性的表达,是精神的伴侣和情感的依托——尤其是年轻人渐成消费主力的年代。

因此,长安的设计不仅追求符合目标消费者的审美,更从情感高度迎合消费者的品位,同时将长安的品牌理念和价值观传递给消费者。长安汽车的这种策略取得了良好反响,无论是PLUS还是UNI系列产品,都广受好评。
基本功永不过时
智能也好,软件定义汽车也罢,无论如何进化,汽车的行驶功能以及作为耐用消费品的基本属性并没有变。任何汽车品牌能够畅销,都建立在基本功过硬的基础之上。

长安自然知道这一点,因此非常重视基础研发,重金建立了遍布全球的研发体系,开发出了蓝鲸动力总成以及高水准的底盘架构,赋能旗下多款车型,令车辆性能更出色之外,驾驶质感和操控水平也有了飞跃。

以笔者今年试驾的CS35PLUS、第二代CS55PLUS等PLUS系列车型为例,在动力超出预期之外,长安汽车的底盘进步令人惊喜,整体驾驶质感可以媲美竞争对手的更高级别的车型。
智能化引领者
长安是最早意识到智能化重要性并着重发展智能网联的车企之一。早在2015年,长安的新车就已经搭载了In-Call系统,而立项研发的时间显然要更早——彼时绝大多数新势力还没破壳。

经过数年进化迭代,如今长安CS75PLUS、UNI-T等车型在智能驾驶、自动泊车、语音交互等方面体验已经做到了同级领先,体验大幅提升。
口碑驱动品牌向上
除了在产品层面稳扎稳打、与时俱进之外,长安还积极探索新的营销方式,积极与消费者互动——在消费者集中的地方,用消费者喜欢的方式,说消费者喜欢的话。

长安积极主动的营销传播方式在增进品牌好感度的同时,加大产品力信息传播力度,使工程师和设计所定义的工业艺术美和产品价值为消费者所知,促进销量的增加。
随着销量的增加,长安汽车出色的产品力会沉淀大量正面口碑,反过来进一步促进销量的增长,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引领品牌向上。

以长安CS75系列为例,历经数年风雨后,依然稳居SUV销量榜伯仲之位,可以说产品、销量、口碑、品牌的良性循环系统已经让长安汽车形成了强大的护城河,这必将引领销量进一步增长。

如今长安汽车的自主品牌销量已经突破了2000万辆,是最成功的汽车厂商之一,长安品牌价值不断增加的硕果已经开始显现。
国企之光
虽然中国车市由国企和外资的合资品牌主导,国企在财力上大多很强。但到了自主板块,国企却全然没有风采,反而吉利、长城、比亚迪等民营企业做得风生水起。
不过,长安是个例外,自主板块表现十分出色,2020年销量排行第二,超过长城、比亚迪等风头很盛的民营企业。更难能可贵的是,长安汽车SUV、轿车两条腿走路,发展更健康。

能成为国企的“异类”,与长安汽车传承的创新精神以及与时俱进的战略布局密不可分。
面对时代的变革,长安汽车每次都能及时调整布局,把握时代脉搏。
上个世纪末军转民,长安成为微面之王;
2006年大举进军乘用车,长安成功跻身为主流的乘用汽车公司;
2017年长安汽车开启第三次创业,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转型,开启了高端化智能化之路。

第三次创业以来,长安打造的PLUS、UNI等系列高档精品车等们备受好评,智能网联方面也引领行业,更重要的是,长安转为终身服务的思维,从根本上提升用户体验。
回头来看,近一两年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提出类似出行科技、出行服务公司等转型目标——长安汽车又一次走在了时代前列。

正是这种前瞻布局、灵活的决策机制,让长安汽车在产品、服务、基础研发、工艺等方面都能够实现全面领先,综合实力大为增强。
这使得长安汽车在传播声量严重内卷的市场环境下,可以凭出色的产品力和体验,做到高转化率,因此销量领先。而且按照发展势能来看,长安汽车销量还有相当大的增长潜力,好戏在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