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阿莱克修斯传(论吹爹的自我修养)-进击的诺曼人和PPT大师教宗1

2022-07-25 08:02 作者:海尔雷-德-洛林  | 我要投稿

就这样,罗伯特·吉斯卡尔控制了威廉·马斯卡维尔曾经控制过的一切。他的权力欲望也日渐增长。罗伯特将他新获得的城市并人他已经控制的领地,也把新获得的财富并入了他已经获得的财富。在很短的时间里,他就控制了一个公爵所拥有的领地,并且自封为隆格瓦尔吉伊(估计是卡拉布里亚公国)的公爵,这引起了广泛的嫉妒心。罗伯特此时还保存着清醒的头脑,用谄媚和小恩小惠来安抚骚动的人群,止住了他们的嫉妒。他带着军队走遍了隆格瓦尔吉伊,将这里以及与之相邻的土地全都纳人了自己的控制之下。罗伯特妄图扩张自己的领地,并幻想当上(东)罗马皇帝。因此,正如我说过的那样,他以姻亲问题为借口,开始了对(东)罗马帝国的战争。我还写过,皇帝米哈伊尔七世·杜卡斯不知道他真实的目的,答应让自己的儿子君士坦丁娶他的女儿伊莲娜 。

当再次回忆起这位年轻人的时候,我不由地悲伤起来,思绪陷人混乱,以至我在这里不得不中断写作,让自己平静下来。如果我的话在这里不是很恰当的话,对此我也不可以避而不谈:他有着英俊的外貌,上帝把他塑造得相当壮丽。如果有谁见过他的话,便会说他是古希腊神话中神的后裔。他拥有着多么令人惊奇的美貌啊!即使是在很多年之后回想起君士坦丁来,我的眼里依然会涌出泪水。虽说我不想这样做,但是在叙述关于他的故事时仍然为这位已故的人而哭泣,这给我的叙述带来了混乱。

这位年轻人(关于他此后我还会提到)比我出生要早,他很纯洁,天真无邪,成了罗伯特的女儿伊莲娜的未婚夫。虽说他还并未成年,当时却已经缔结了婚约。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当尼基弗鲁斯·波塔尼亚斯成为皇帝后,婚约被废除了。刚才我稍稍偏离了叙述的主题,现在需要回到我偏离的主题上去。

从默默无闻变得声名显赫之后,罗伯特·吉斯卡尔召集了大批的军队,他企图获得(东)罗马帝国的皇位,并想为此而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借以向罗马人发动战争。关于这个借口,存在两种不同的说法。根据第一种说法,也是流传最为广泛的说法,一个名为列克托尔的修道士背叛了皇帝米哈伊尔七世·杜卡斯, 为逢迎罗伯特,甘愿冒充媒人,从而引发了一场巨大的灾难。米哈伊尔七世·杜卡斯从罗曼努斯四世·第奥根尼那里抢来了(东)罗马帝国的权杖(罗4:看在帝国的份上拉兄弟一把),但是他的统治持续时间不长,就被尼基弗鲁斯三世·波塔尼亚斯所推翻,米哈伊尔七世·杜卡斯被迫进人了修道院,落发为修士,穿上了主教的祭服,但是还想着重归皇位。他这个想法通过修道院里的神父告诉了他的叔叔、时任恺撒(凯撒其实不值钱了)的约安尼斯, 约安尼斯害怕身为米哈伊尔七世·杜卡斯的叔叔而遭遇报复。约安尼斯认识一些在宫廷里对那时的皇帝不满的人。

上面提到过的列克托尔是一个好造谣的人,他的头脑能够想出形形色色的阴谋诡计来。他背叛了米哈伊尔七世·杜卡斯。他假扮成罗伯特派来的媒人,表示同情哈伊尔七世·杜卡斯的处境,想协助米哈伊尔七世·杜卡斯重返帝位。出于这个原因,列克托尔才向那些蛮族求援。列克托尔还说,美丽的伊莲娜还在等待着她的未婚夫,她不想使自己的未婚夫身处险境。列克托尔在米哈伊尔七世·杜卡斯面前斥责尼基弗鲁斯三世·波塔尼亚斯皇帝不顾皇后玛利亚和皇子君士坦丁的意愿,强迫他们服从自己的意愿。

列克托尔以此引起了蛮族的怒火,并且引发了他们与(东)罗马人的战争。我听到了这种说法之后,对此感到非常奇怪,进而怀疑它的真实性:如此一个出身卑微的人是如何冒充自己出身名门望族、具有高贵血统的呢?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认为第二种说法更接近于真实:并没有哪个修道士背叛了米哈伊尔七世·杜卡斯,鼓动罗伯特发动对罗马帝国的战争,这些都是罗伯特有预谋地编造的谣言——他是一个善于制造各种阴谋诡计的人。事情的真相应该是这样的。正如人们所说的,罗伯特是一个极为卑鄙之人,他早就在谋划与(东)罗马帝国的战争。但是他身边的很多知名人士乃至于他的妻子加伊妲(Sichelgaita)都反对罗伯特发动这样一场非正义战争,这场战争将会是一场与全体基督徒作对的战争,然而罗伯特已做好了进攻的准备。(罗伯特:对希腊皇帝动武不是正常吗()。)

罗伯特·吉斯卡尔一边在想着发动战争的冠冕堂皇的理由,另一方面派遣几个他的心腹前往科特隆, 命令他们这样行事:让他们去找一个想要去罗马朝拜圣徒教堂的修道士——这个人最好出身卑微,他们要亲切地对待这个修道士,并把修道士带去见罗伯特。于是罗伯特的这几个心腹便找到了前文中提到过的列克托尔,此人是一个非常狡猾而且擅长干坏事的人,这几个心腹写信给罗伯特,当时他正在意大利的萨莱诺 :你的亲家米哈伊尔·杜卡斯向你请求帮助, 他被从皇帝位置上赶了下来(罗伯特就是这样命令他们写信的)。收到这封信之后,罗伯特有了理由搪塞自己的妻子,他把手下的军官召集起来,给他们看了这封信,告诉他们不要妨碍自己,以此为借口开始了军事行动。所有人迅速同意了罗伯特的决定。罗伯特派遣列克托尔去寻求他可能的同盟者。(论为什么所谓的文明人要伪造证据)

因此罗伯特还让一个修道士扮演被推翻了的米哈伊尔七世·杜卡斯皇帝,假装被暴君尼基弗鲁斯三世·波塔尼亚斯掠去了妻子、儿子和其他所有的一切,强行摘掉他的皇冠,给他套上了修道士的服装的样子。罗伯特说:“现在他亲自来向我们请愿了。

罗伯特·吉斯卡尔就是这样公开发表演说的,他以他与米哈伊尔七世·杜卡斯的姻亲关系为托词,来证明他应该帮助米哈伊尔七世·杜卡斯重登皇位。为了使他的谎言更为逼真,他还表现出了对于假的米哈伊尔七世的敬意——把他视为真正的皇帝一样,让他坐在高高的圈椅上面。罗伯特也很好地扮演了自己的角色——他假装为自己的女儿而悲伤,对自己亲家遭到的不幸表示同情,从而激发他统率的蛮族军队的战斗情绪。罗伯特还许诺向这些蛮族人发放很多金钱,并预示他们可以随意洗劫(东)罗马帝国的领土。(3个迪米特里直呼内行)

于是罗伯特带着这些人离开了隆格瓦尔吉伊,更确切地说,罗伯特把他们都带到了萨莱诺——阿马尔菲的宗主城邦。在那里他顺利地处理了自己留下的两个女儿的婚事,并且为战争做了准备。两个女儿一直和他在一起,正如第三个女儿那样,在国王的城市里一直生活在不幸之中。她年轻的未婚夫尚未成年,害怕这桩婚事,正如小孩害怕传说中的怪物一样。罗伯特将第一个女儿(马乌德,Maud of Apulia)许配给了雷蒙(拉蒙·贝伦格二世,老狐狸去揍东罗后不久就死于“打猎事故”) , 他是巴尔金诺恩伯爵的儿子(控制了加泰罗尼亚伯国), 将第二个女儿许配给了著名的艾巴尔伯爵。(或者说奥多伯爵,Odo the Good Marquis)这个婚约并没有给罗伯特带来任何好处,他此时正在收集各种各样的武器来装备自己的军队,为了这个目的他动用了自己所有的姻亲关系,用了各种各样的方式,这些方式别人根本就想不出。(本质上就是维稳,防止封臣偷家。某些mod里面还要防御某些奇怪女孩子的背刺。)

老狐狸那样怕不是要花114514年才可以让后方安稳下来()

在当时还发生了一些让我不得不说的事情,因为这些事情有助于罗伯特。我认为,这些蛮族人取得成功正是西方国家的政府所想要的,因为这可以使他们免于受蛮族人的人侵,因此罗伯特夺取(东)罗马帝国政权的活动受到了来自于各方的协助。

罗马教皇(他的势力非常强大,有不同民族的军队为其提供保护。实际上是CK玩家的ATM)当时正处于和德国国王海因里希四世(卡诺萨雪地的耻辱) “的斗争中, 他决定与罗伯特保持同盟关系,以此来壮大自身的力量。(这也是后来阿1破局的关键)

德国国王和罗马教皇的矛盾是由此而引起的:教皇认为德国国王亨利四世把教职作为奖赏,随随便便送给那些不够资格的人,教皇据此认为德国国王有过错。而德国国王则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认为罗马教皇未经他的认可而擅居使徒"继承人之位。他对于教皇说出了如此放肆的话:“如果教皇没有能力保住自己的位置的话,那么就让他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吧。”听到了这样傲慢无理的话后,罗马教皇把怒气撒到了德国国王派来的使者身上:用刀刮去了他的头发,剃去了他的胡子(矮人和MSL直呼内行),对他施以极其残酷的刑罚。在施以了这些残酷的刑罚发泄了自己的怒火之后,教皇才把这个可怜的使者放走。(德意志奶牛中怎么可以有意见)

我在描写这次酷刑时想:如果是我———名皇族的女性遇到这样的事情的话,我不会忍受这样的屈辱。这种行为经常由那些以基督之名行事的人做出,甚至是由主教做出。我极其憎恶这些野蛮人,认为记载他们的这些丑行简直是玷污了纸张。也没有必要再查明这些野蛮人的放肆与恶行是从哪个时代开始的。说到这里已经足够了,我也就没必要再讲他们是在哪所小房子里做了这些坏事了。而这所谓的“正义”,是由一位天主教神职人员所为,是由罗马教皇所为,是由那些天主教徒所谓的“寰宇之首”(这无非是他们放肆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所为!所以当帝国政权、元老院、所有的行政机关迁至君士坦丁堡时,最高的教权也理应来到这里。皇帝在最早就把最高教权的职位授予君士坦丁堡牧首,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成了首位,君士坦丁堡牧首也就获得了牧养全世界基督徒的使命。

欺侮完使者之后,教皇还对派使者来的人念念不忘进行报复:教皇除了对使者进行体罚、对德国国王进行冷嘲热讽之外,还想出了新的方法。在我看来,罗马教皇试图保持一种对德国国王蔑视的姿态,正如一个半神半人的人物在一头骡子前所表现的那样,通过各种手段让使者屈服。罗马教皇在对国王的使者做完这些并把他打发走以后,准备发动战争。为了让德国国王不和罗伯特联合起来与自己作对,罗马教皇许诺愿意给罗伯特提供和平,虽说前段时间教皇还与他仿佛有不共戴天之仇。

当知道罗伯特公爵到达萨莱诺以后,罗马教皇高傲地从罗马到达贝内文托。开始时他们通过使者互相传递文书, 随后开始亲自见面。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事情:罗马教皇带着自己的队伍走出了贝内文托,而罗伯特和他的士兵则走出了萨莱诺。当这两支队伍能够互相望得见的时候,两人走出了自己的队伍,互换了誓言和彼此保证之后回到了自己的队伍。双方拟定了这样的条件:罗马教皇授予罗伯特国王称号(因为只许诺国王头衔可以保证老狐狸和他的后代肯定到罗马加冕为凯撒,就是不知道会不会和神罗撞车),并在必要情况下给予帮助,让他去反对罗马帝国;而罗伯特也宣誓给予教皇尽可能多的帮助。然而他们彼此给予的条件都显得极为空白:罗马教皇获得了安全,可以放心地去准备与德国国王的战争;而罗伯特公爵则带着自己的贪欲试图发动反罗马帝国的战争,正如一只野猪在磨着它的獠牙。他们的许诺仅仅限于词句:彼此还没有把誓言交给对方,就已经开始互相扰乱了。

会面之后罗伯特公爵迅速回到了萨莱诺,而可恶的教皇(想到他对德国国王使者的残忍,我实在想不出别的词语来形容他)出于自己的“充满福音精神的仁爱"开始准备内证的战争。这就是自称“战争调停者”的教皇的真相!他迅速请来了撒克逊人的首领——兰杜里夫和韦尔夫, 以及他们率领的军队。除此之外教皇还许下了很多诺言,承认他们为整个德国西部地区的国王,以便让他们可以吸引更多人加入他们一方。教皇很容易地就用自己的手给他们戴上了王冠,而这样就违反了使徒帕维尔的话:“手不要胡乱地居于其他人的头上。”然而教皇却轻率地给罗伯特和另外两个撒克逊人戴上了王冠。

于是德国国王亨利四世与教皇集结各自的军队,将他们驱赶到战场上厮杀。当号角一吹响,两边方阵的士兵迅速冲上去开始相互砍杀,一场规模巨大且为时很长的战役就此开始。双方的将士都相当勇敢,在敌军的箭矢和标枪打击下也显得相当具有耐性,他们在平原上互相砍杀,流出的鲜血染红了大地,甚至可以说达到了血海的程度。很多士兵在厮杀之中双手沾满了鲜血。人们说在这场战役中共有超过三万人战死。那样的话,他们流出的血就真会给当地的土地染上红色!(职业度低数量不多的话伤亡不一定那么多,那么大的伤亡恐怕要到拿战才是日常了)

撒克逊人的首领兰杜里夫,正如人们所说的那样,为了取得自己的胜利而参加了这场战役。但是在战场上他却因受了致命伤而一命呜呼,教皇的军队出现了混乱并且向后溃退。士兵们在溃退中血流成河,大部分受了重伤。他们被亨利四世的军队追赶和驱逐,当知道兰杜里夫已死的消息后,这场追击战仍是相当激烈。最终德国国王亨利四世的军队停了下来,命令军队清理了战场。随后他命令军队重新武装起来,赶往罗马,打算包围这座城市。教皇此时又想起了与罗伯特的誓言和约定,他派使者去罗伯特那里求援。同时亨利四世下令进攻古城罗马,也向罗伯特派使者,想与他结盟。有趣的是,罗马教皇派的使者与亨利四世派的使者一前一后到了罗伯特那里。德国国王用口头的方式通知,而罗马教皇用了另一种方式——写信求援。

罗马教皇的信是这样写的:“伟大的教皇致信上帝所钟爱的罗伯特公爵。我听说了敌人正在进攻你的消息,但对此并不是很相信,我知道,任何人都没有胆量敢于冒犯你。谁会如此丧失理智,敢于和你这样的人物作对呢?而你现在也知道,我正在进行一场相当困难的战争,所面临的敌人极为强大,我难以战胜他们。我集合了所有的罗马人,准备与这些敌人在陆地上和海洋上进行无数场战斗。我在内心深处相信你的忠诚,希望你能够用事实来证明它。(明明教宗才是PPT和画饼大师。不对,教宗似乎连饼都没画完。。。)

罗马教皇共派出了两个使者向罗伯特传递信息:其中一个人负责把这封信交给罗伯特,而另一个人则用欺骗性的话语来蛊惑他。(那不都是在画饼和吹X吗)

1084局势(考虑到老狐狸基本上最后4年就在东罗当搅X棍,其实变化不大)







阿莱克修斯传(论吹爹的自我修养)-进击的诺曼人和PPT大师教宗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