楽東缠论笔记《教你炒股票108课下篇几何结构学1-10课》
-36 (走势类型连接结合律)
上堂课提到走势类型连接运算的结合性,也就是走势类型的连接符合结合律,即A+B+C=(A+B)+C=A+(B+C),A、B、C的走势类型级别可以不同。而多义性,是站在一个严格、精确的理论基础上,用同一理论的不同视角对同一现象进行分析。
还有一种应用,就是关于走势的当下判断。当下判断,其基础在于采取的分解方式。例如,一个按5分钟分解的操作角度与一个按30分钟分解的操作角度,在同一时间看到的走势意义是不同的。更重要的是,在5分钟分解中完成的走势,在30分钟却不一定完成。例如A+B,A、B都是5分钟的走势类型,那么A+B走势,对于30分钟的分解就是未完成的。根据走势必须完美的原则,未完成的走势必完成,也就是,在不同的分解角度,可以在当下看到不同级别的未完成走势根据走势必完美原则产生的运动,这方面的仔细分析留待专门的课程。
还有一种应用,就是把走势重新组合,使得走势更加清晰。很多人一看走势就晕,最主要是不了解走势连接的结合性,任何的走势,在结合律上,都可以重新组合,使得走势显示明显的规律性。假设A+B+C+D+E+F,A、C、E是5分钟级别的,B、D、F是30分钟级别的,其中还有延伸等复杂情况。这时候,就可以把这些走势按5分钟级别重新分解,然后按中枢的定义重新组合走势,按结合律的方法,把原来的分解变成A`+B`+C`+D`+E`+F`,使得A`、B`、C`、D`、E`都是标准的只是30分钟级别,而最后的F`变成在30分钟意义上未完成的走势,这样进行分析,就会很明晰了。当然,具体的组合有很多可能,如何根据当下的走势选择一种最有利指导操作的,就是考功夫的事情。
注意,这种重新组合,不涉及任何预测性,有人可能要问,那么为什么不一开始就把03081000的5分钟回抽组合到03051330开始的这段5分钟走势中?因为这种组合不利于操作,站在这种组合下,030810005分钟回抽的第三类买点意义并没有被揭示,是仅仅被局限在一个小的5分钟走势范围内,按照这种组合,就会很恐慌地等待背驰,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对走势的理解不够深刻,看不到不同组合反映的意义。而任何组合的反映都是有意义的,对这些组合意义的全面把握,就是一个工夫上的长进了。此外,组合的一个要点在于,尽量避繁就简,因为中枢扩展比较复杂,如果有组合使得不出现扩展,当然就采取该种组合更有意义。有人可能要问,那么中枢扩展的定义是否不适用?当然适用,中枢扩展的定义是在两个中枢都完全走出来的情况下定义的,而实际操作中,往往第二个中枢还没有走完,还在继续延伸中,所以,除非出现明确的、符合理论定义的破坏,就可以根据有利于判断、操作的原则,对走势进行当下的组合。但必须强调的是,当下采取什么组合,就要按该种组合的具体图形意义来判断、操作,例如,现在把03091030当成新30分钟中枢的起点,那么中枢的位置就变成2947到2905,这样后面第三类买点的位置就有了新的标准。当然,你依然可以还是按03071330开始30分钟中枢,这样,中枢的位置就是2911到2892,这样,第三类买点的可能位置就不同了。
还有一种更重要的应用,就是在中枢的震荡中。围绕中枢的震荡,不一定都是次级别的,例如,一个日线中枢,围绕他的震荡,完全可以是30分钟以下的任意级别,甚至是一个跳空缺口,例如有些股票,完全可以今天一字涨停,明天一字跌停,跳来跳去的。一般这种走势,一般人看着就晕了。但如果明白走势连接的结合性,就知道,无论怎么跳,最终都要形成更大级别的,只要不脱离这日线中枢,最后都至少会形成30分钟级别的走势。任何围绕日线级别的震荡,最终都必然可以按如下方式进行分解:A30-1+A30-2+A30-3+…+A30-m30+a,a是未完成的30分钟走势类型,至少a依然围绕日线中枢继续震荡,那a一定最终会完成30分钟的走势类型。显然,这里,m30<9,否则就会变成周的中枢了,这样整个的分解就要按日线来,而道理是一样的。
不过,更有实际意义的是,上面的a如果不再围绕日线震荡,例如,假设a是一个5分钟级别的,而其后一个5分钟级别的反抽也不回到中枢里,按照日线中枢,这并不构成第三类买卖点,但对于A30-m30,可能就构成30分钟的第三类买卖点。由于走势都是从未完成到完成,都是从小级别不断积累而来,因此,对于真正的日线第三类买卖点来说,这A30-m30的第三类买卖点,肯定在时间上要早出现,对于A30-m30,这绝对安全,但对日线却不一定,因为这A30-m30的第三类买卖点后完成的30分钟走势,可以用一个30分钟走势又重新回到日线中枢里继续中枢震荡。但这个A30-m30的第三类买卖点依然有参与的价值,因为如果其后的30分钟出现趋势,最后如果真出现日线的第三类买卖点,往往就在30分钟的第二个中枢附近就形成了,根本回不到这A30-m30的第三类买卖点位置,因此,这样的买卖点,即使不符合你的操作级别,例如,如果你是日线级别操作的,但一旦这样的A30-m30的第三类买卖出现,至少要引起你充分的重视,完全可以适量参与了,一旦其后出现趋势走势,就要严重注意了。
不应该对走势进行任何的预测,但所有已走出来的走势,却可以根据级别与结合律等随意组合,无论任何组合,在该组合下,都必然符合本ID的理论,而任何最终的走势,都在所有组合中完全符合本ID的理论,这也是本ID理论的神奇之处,无论你怎么组合,都不会出现违反本ID理论的情况。但能否找到最合适的组合以适应操作,以及根据不同的组合,对走势进行综合分析,这就和经验有关了。这些最适合的分解,都是有相应答案的,关键是你能否看出来,而这根本不涉及任何的预测,只是对已有走势的分解,与对理论的把握与图形的熟悉度相关。而这些都是一些最基本的工夫,但必须在当下的走势中不断磨练才能真正掌握。如果真能把握这些最基本的当下走势的最合理组合以及用不同组合进行综合分析,那就可以开始继续读初三了。
-37(标准背驰)
没有趋势,没有背驰,不是任何a+A+b+B+c形式的都有背驰的。当说a+A+b+B+c中有背驰时,首先要a+A+b+B+c是一个趋势。而一个趋势,就意味着A、B是同级别的中枢,否则,就只能看成是其中较大中枢的一个震荡。例如,如果A的级别比B大,就有a+A+b+B+c=a+A+(b+B+c),a与(b+B+c)就是围绕中枢A的一些小级别波动。这样,是不存在背驰的,最多就是盘整背驰。当然,对于最后一个中枢B,背驰与盘整背驰有很多类似的地方,用多义性,可以把b、c当成B的次级波动。但多义性只是多角度,不能有了把b、c当成B的次级波动这一个角度,就忘了a+A+b+B+c是趋势且A、B级别相同的角度。多义性不是含糊性,不是怎么干怎么分都可以,这是必须不断反复强调的。
其次,c必然是次级别的,也就是说,c至少包含对B的一个第三类买卖点,否则,就可以看成是B中枢的小级别波动,完全可以用盘整背驰来处理。而b是有可能小于次级别的,力度最大的就是连续的缺口,也就是说,b在级别上是不能大于c的。例如,如果b是次级别,而c出现连续缺口,即使c没完成,最终也延续成次级别,但c是背驰的可能性就很小了,就算是,最终也要特别留意,出现最弱走势的可能性极大。
还有,如果a+A+b+B+c是上涨,c一定要创出新高;a+A+b+B+c是下跌,c一定要创出新低。否则,就算c包含B的第三类买卖点,也可以对围绕B的次级别震荡用盘整背驰的方式进行判断。对c的内部进行分析,由于c包含B的第三类买卖点,则c至少包含两个次级别中枢,否则满足不了次级别离开后次级别回拉不重回中枢的条件。这两个中枢构成次级别趋势的关系,是最标准最常见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就可以继续套用a+A+b+B+c的形式进行次级别分析确定c中内部结构里次级别趋势的背驰问题,形成类似区间套的状态,这样对其后的背驰就可以更精确地进行定位了。
只要能比较力度,就可以用盘整背驰的方法。而背驰,必须在趋势中,因为背驰意味这一个趋势的结束,而盘整背驰不一定,可以还是同一个走势类型里。
所有买卖点,归根结底都是第一类买卖点,只是级别不同而已。没有绝对的规则可以预先区分盘整与趋势的,第三类买点后,必然面对两个选择,就是大级别盘整或一个趋势。问题不是去预测究竟走出哪一个,这样的思维是有问题的,而是当下走出什么情况立刻采取相应的操作策略。对盘整,就是制定好相应的操作策略,把筹码成本降下来,直到出现第三类买卖点为止。
像盘整延伸的问题,根本就无须去预测,只要走出第三类买卖点,自然就结束。至于什么时候走出,这涉及预测,任何涉及预测的,都是或然的。当然,可以有很多配套的手段使得准确率高达90%以上,但这是另外的问题。
卖点要看小级别的。
-38 (走势类型连接的同级别分解)
站在纯操作的角度,由于任何买卖点,归根结底都是某级别的第一类买卖点,因此,只要搞清楚如何判断背驰,然后选好适合的级别,当该级别出现底背驰时买入,顶背驰时卖出,就一招鲜也足以在市场上混好了。不过,任何事情都应该究底穷源,这有点像练短跑,跑到最后,提高0.01秒都很难,所以越往后,难度和复杂程度都会越来越深,如果一时啃不下来,就选择可以把握的,先按明白的选择好操作模式,等市场经验多了,发现更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了直观感觉,再回头看,也不失为一种学习的办法。当然,都能看懂并能马上实践,那最好。
同级别分解的应用,前面已多有论述,例如,以30分钟级别为操作标准的,就可用30分钟级别的分解进行操作,对任何图形,都分解成一段段30分钟走势类型的连接,操作中只选择其中的上涨和盘整类型,而避开所有下跌类型。对于这种同级别分解视角下的操作,永远只针对一个正在完成着的同级别中枢,一旦该中枢完成,就继续关注下一个同级别中枢。注意,在这种同级别的分解中,是不需要中枢延伸或扩展的概念的,对30分钟来说,只要5分钟级别的三段上下上或下上下类型有价格区间的重合就构成中枢。如果这5分钟次级别延伸出6段,那么就当成两个30分钟盘整类型的连接,在这种分解中,是允许盘整+盘整情况的。注意,以前说不允许“盘整+盘整”是在非同级别分解方式下的,这在下面的课中会讲到,所以不要搞混了。
有人可能马上要问,同级别分解的次级别分解是否也是同级别分解的。答案是,不需要。这里在思维上可能很难转过弯,因为一般人都喜欢把一个原则在各级别中统一运用,但实际上,你完全可以采取这样的分解形式,就是只要某级别中进行同级别分解,而继续用中枢扩展、延伸等确定其次级别,这里只涉及一个组合规则的问题,而组合的规则,是为了方便操作以及判断,只要不违反连接的结合律以及分解的唯一性,就是允许的,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明晰且易于操作。
说得深入一点,走势分解、组合的难点在于走势有级别,而高级别的走势是由低级别构成的,处理走势有两种最基本的方法,一种是纯粹按中枢来,一种是纯粹按走势类型来,但更有效的是在不同级别中组合运用。因此,完全合理、不违反任何理论原则的,可以制定出这样的同级别分解规则:在某级别中,不定义中枢延伸,允许该级别上的盘整+盘整连接;与此同时,规定该级别以下的所有级别,都允许中枢延伸,不允许盘整+盘整连接;至于该级别以上级别,根本不考虑,因为所有走势都按该级别给分解了。按照以上的同级别分解规则,用结合律很容易证明,这种分解下,其分解也是唯一的。这种分解,对于一种机械化操作十分有利。这里,无所谓牛市熊市,例如,如果分解的级别规定是30分钟,那么只要30分钟上涨就是牛市,否则就是熊市,完全可以不管市场的实际走势如何,在这种分解的视角下,市场被有效地肢解成一段段30分钟走势类型的连接,如此分解,如此操作,如此而已。
具体的操作程式,按最一般的情况列举如下,注意,这是一个机械化操作,按程式来就行:不妨从一个下跌背驰开始,以一个30分钟级别的分解为例子,按30分钟级别的同级别分解,必然首先出现向上的第一段走势类型,根据其内部结构可以判断其背驰或盘整背驰结束点,先卖出,然后必然有向下的第二段,这里有两种情况:1、不跌破第一段低点,重新买入,2、跌破第一段低点,如果与第一段前的向下段形成盘整背驰,也重新买入,否则继续观望,直到出现新的下跌背驰。在第二段重新买入的情况下,然后出现向上的第三段,相应面临两种情况:1、超过第一段的高点;2、低于第一段的高点。对于第二种情况,一定是先卖出;第一种情况,又分两种情况:1、第三段对第一段发生盘整背驰,这时要卖出;2、第三段对第一段不发生盘整背驰,这时候继续持有。这个过程可以不断延续下去,直到下一段向上的30分钟走势类型相对前一段向上的走势类型出现不创新高或者盘整背驰为止,这就结束了向上段的运作。向上段的运作,都是先买后卖的。一旦向上段的运作结束后,就进入向下段的运作。向下段的运作刚好相反,是先卖后买,从刚才向上段结束的背驰点开始,所有操作刚好反过来就可以。
任何板块都分一、二、三线,你回想一下去年酒的运动,先一、后二、最后连沱牌这类三线都动起来,就差不多大调整了。
C段不一定创新高,没有规定ABC三段,C一定比A高的。无论盘整背驰、背驰,都是比较其力度,如果连新高都创不出,那力度就最弱,当然更不行。这时候,根本连MACD的辅助都没必要。MACD只要是辅助创新高的情况。
背驰、盘整背驰,都是走势分段的依据,所谓第三类买卖对盘整结束的确认,最终也要看其内部结构的背驰、盘整背驰。不是等真跌了才问卖不卖,而是涨的时候一旦进入背驰的区间套里,就要陆续走,当然,资金小的可以等到最后几个价位,资金大的就不可能了。第一卖点没走,就要第二卖点走。如果等到第三卖点,估计都跌很多了。宁愿卖早了,坚决不要卖迟了,股票都是废纸,有钱还怕买不到废纸。
-39 (同级别分解再研究)
这就有一个基本的韵律,其中最大的就是向上段先买后卖与向下段先卖后买的韵律,如果这个韵律都错了,那操作就一团糟。很多人的买卖其实都是靠天吃饭,买了,赌的就是上下两面,因此不管位置、不管时间、不管当下的走势结构,胡乱瞎买,然后又胡乱瞎卖。大的韵律把握了,还有就是每向上向下段中每小段间操作的韵律,显然,只要其中一步错了,这舞步就乱了。这时候,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停止操作,先把心态、韵律调节好了才继续。而且,当你按这个机械节奏不断操作下去,人身体的生物节奏都会慢慢有所感应,甚至可以达到这种程度,就是那种该操作的图形出现时,生理上就仿佛有感应一般。其实,这一点都不神秘,就好象有些人睡觉,无论多晚,早上到点都会自动醒来,而股票的操作,都有一定的紧张度,而同级别走势类型分解的节奏,大致有一定的周期性,长期下来,生理上有自然的反应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按同级别分解操作,还可能有更广泛、更精确的操作。对5分钟的同级别分解,以最典型的a+A为例子,一般情况下,a并不一定就是5分钟级别的走势类型,但通过结合运算,总能使得a+A中,a是一个5分钟的走势类型,而A,也分解为m段5分钟走势类型,则A=A1+A2+..+Am。想考虑a+A是向上的情况,显然,Ai当I为奇数时是向下的,为偶数时是向上的,开始先有A1、A2出现,而且A1不能跌破a的低点,如果A2升破a的高点而A3不跌回a的高点,这样可以把a+A1+A2+A3当成一个a`,还是5分钟级别的走势类型。因此,这里可以一般性地考虑A3跌破a的高点情况,这样,A1、A2、A3必然构成30分钟中枢。因此,这一般性的a+A情况,都必然归结为a是5分钟走势类型,A包含一30分钟中枢的情况。

只要你不是买到最低那一笔,总有被套的时候,只要大方向不错就没问题。如果怕,就分两笔,这样就没必要怕了。
特别资金不大的,卖就全卖,回补如果信心不足,可以分单回补。只要是先卖的,回补起来就不会害怕了。所以节奏是第一的。
期货之所有有点区别,是因为其交易凭证是即时可变的,股票不存在这个问题。
-40 (同级别分解多重赋格)
一般情况下,在上面5分钟同级别分解的例子中,只要从A0开始到某个At,使得A0+A1+….+At=B1+B2,后者是30分钟级别的同级别分解,这时候就可以继续按后一种分解进行相应的操作。当然,是否换档成后一种级别的操作,与你的时间、操作风格、资金规模有关。但本ID还是建议,可以进行这种短线变中线的操作,即使你的资金量很小,但如果出现一种明显的大级别走好,这种操作会让你获得稳定的大级别波动利益,因此,根据当下的情况去决定是否换档,就如同开车时根据路况等决定档位一样。
站在中枢震荡的角度,下午没创新低,就证明这向下的力度没有上午强,那当然就要拉回去。
如果涉及每个板块,一只足够,之所以不敢集中,是因为没把握。而要有进步,就一定要不断强迫自己更精细地分析,提高把握性,这样才能进步。一般来说,资金不大的,最多两三个板块持股就可以,这样在轮动时可以互相照应。
1分钟以下级别的,比较1分钟MACD的柱面积就可以。辅助可光看1分钟MACD的面积之和比较。
如果最标准的背驰,就是在趋势中两段小级别趋势的比较。而这两段走势的比较,可以推广开来。例如,在中枢震荡中,甚至同时向上的两段都可以用类似背驰的方法来比较。这就是背驰方法的推广。
就算按跌破5日线减仓这最简单的方法。节奏,永远是市场的节奏,一个没有节奏感的市场参与者,等待他的永远都是折磨,抛开你的贪婪、恐惧,去倾听市场的节奏。
-41 (没有节奏,只有死)
买卖点是有级别的,大级别能量没耗尽时,一个小级别的买卖点引发大级别走势的延续,那是最正常不过的。但如果一个小级别的买卖点和大级别的走势方向相反,而该大级别走势没有任何衰竭,这时候参与小级别买卖点,就意味着要冒着大级别走势延续的风险,这是典型的刀口舔血。市场中不需要频繁买卖,战胜市场,需要的是准确率,而不是买卖频率,只有券商与税务部门才喜欢买卖高频率。
市场不是赌场,市场的操作是可以精心安排的。当你买入时,你必须问自己,这是买点吗?这是什么级别的什么买点?大级别的走势如何?当下各级别的中枢分布如何?大盘的走势如何?该股所在板块如何?而卖点的情况类似。你对这股票的情况分析得越清楚,操作才能更得心应手。
对于初学者,一定不能采取小级别的操作,你对买卖点的判断精确度不高,如果还用小级别操作,不出现失误就真是怪事了。对于初学者,按照30分钟来进出,是比较好的,怎么也不能小于5分钟,5分钟都没有进入背驰段,就不能操作。级别越小,对判断的精确要求越高,而频繁交易而导致的频繁失误只会使心态变坏,技术也永远学不会。先学会站稳,才考虑行走,否则一开始就要跑,可能吗?
节奏,永远地,只有市场当下的节奏,谁,只要与此节奏对抗,只有痛苦与折磨在等待。
买卖点与图形分解没什么关系,只是一些大级别的买卖点被当成分解级别的来分解操作而已。是买点还是买点,不会因为分解了买点就变成卖点。
除非出现小级别转大级别的a+B~情况,跌破和盘整背驰是一回事情。
一个中枢的完成,是和第三类买卖点相关的。如果一个中枢延伸,就证明没完成。
该级别盘整中枢结束,该级别的盘整就结束,但必须注意,该级别的盘整结束,并不意味着一定脱离盘整,还可以进入更大级别的盘整。如果站在年线的角度,基本盘整就是绝对的。
-42 (不适合参与市场的人)
所谓性格决定命运,这两节没讲有关技术的问题,说了些似乎无关的东西,其实是大有相关的。要认清市场,首先要认清自己,知道自己的弱点在哪里,自己在市场中的每个行为,都要清楚地意识到。每天收盘后,都找十分钟,把自己当天的操作以及看盘时的心理过程复一次盘,这是十分必要的。
不背驰且不演化出a~+B形成,就不会跌破,除非出现百年不遇的,像突然世界大战,美国突然又被撞了几百座楼之类的事情,使得本ID理论那两个前提在短时间内失效。
换挡是在有足够利润或当下走势出现明显换挡迹象所采取的方式,而不是去掩盖判断失误的借口。
盘整背驰一定跌破,而跌破不一定都是盘整背驰,a~+B这种形式也可以。
背驰就一定破,而破不一定就是因为这级别的背驰导致的,而是由于小级别的背驰引发a~+B。
-43 (背驰的级别)
转折必然由背驰导致,但背驰导致的转折并不一定是同一级别的。在“教你炒股票29:转折的力度与级别”中有“缠中说禅背驰-转折定理:某级别趋势的背驰将导致该趋势最后一个中枢的级别扩展、该级别更大级别的盘整或该级别以上级别的反趋势。”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定理,这定理说明了什么?就是某级别的背驰必然导致该级别原走势类型的终止,进而开始该级别或以上级别的另外一个走势类型。
由于不允许“上涨+上涨”、“下跌+下跌”的情况,所以,这定理对实际操作就很有意义了。例如,一个1分钟级别的顶背驰,就意味着必然导致一个至少1分钟级别的盘整或下跌走势类型,这就为背驰以后可能的走势以及级别给出了很明确的划定。有人经常问,为什么1分钟顶背驰后还涨,那有什么奇怪的,只要有一个1分钟的盘整,那就可以继续涨,这是1分钟顶背驰后可能的情况之一,当然,还有其他可能的情况,例如,最极端的,制造出一个年线级别的下跌,但不能说这个制造是由于1分钟顶背驰造成的,因为这是1分钟顶背驰后,形成的盘整或下跌逐步级别扩张,最后才慢慢形成的,如果随便看到一个1分钟顶背驰就说要形成年线级别大调整,那就是脑子水太多了。如果市场的转折与背驰都有这在级别上一一对应关系,那这市场也太没意思、太刻板了,而由于这种小级别背驰逐步积累后导致大级别转折的可能,才使得市场充满当下的生机。
注意,这两种不同的转折方式的区分是十分关键的。所有的转折都与背驰相关,但加上背驰的级别与当下走势级别的关系,就有了这两种不同的转折方式。由于背驰的级别不可能大于当下走势的级别,例如一个30分钟级别的背驰,只可能存在于一个至少是30分钟级别的走势类型中,所以就有这两种不同转折方式的明确分类。
一、背驰级别等于当下的走势级别
例如,一个30分钟的走势类型,出现一个30分钟级别的背驰,那么这个背驰至少把走势拉向该30分钟走势最后一个中枢,当然就会跌破或升破相应的高点或低点。注意,这种情况包括进入背驰段的情况,例如,一个30分钟的走势类型,在30分钟级别进入背驰段,当然,这个背驰段并不一定就演化成背驰,因为,小级别的延伸足以使得大级别最终摆脱背驰,这与当下的走势判断相关。
二、背驰级别小于于当下的走势级别
这种情况下,是走势已经明显没有相应级别的背驰,例如,一个30分钟的走势类型,明确显示没有出现30分钟的背驰,也就是背驰段最终不成立,但却出现一个1分钟级别的背驰,用一个最简单的形式向上的a+A+b+B+c,A、B是30分钟中枢,在c中出现1分钟背驰,而c对b在30分钟级别并没有出现背驰,这时候并不必然保证c的1分钟转折的最终走势就一定不跌回B里,但即使这个回跌出现,其形式也和第一种情况不同。这第二种情况,必然要先形成一个比1分钟级别要大的中枢,然后向下突破,最终形成回跌到B中的走势。
有人可能要问,第一种情况中如果是5分钟级别的回跌,也会形成一个比1分钟级别大的中枢,那和第二种情况有什么区别?这区别太大了,在第一种情况中,其回跌是必然的,而第二种情况,在形成一个比1分钟大的中枢后,并不必然回跌,可以往上突破,使得a+A+b+B+c继续延伸。这种小级别背驰最终转化成大级别转折的情况,最值得注意的,是出现在趋势走势的冲顶或赶底之中,这种情况一般都会引发大级别的转折,这种例子前面都说过,例如20070104的工行,20061207的北辰实业、20070122的水井坊等。
以上两种情况,对走势的分解也是很有意义的,例如对一个30分钟的走势类型,其完结也同样有相应的两种情况,最普通的一种,例如出现一个30分钟的背驰,从而完成一个30分钟级别走势类型,在这种情况下,对该走势类型的分解就不存在任何含糊的地方,前后两个走势类型,就以该背驰点为分界;至于小级别背驰引发大级别转折的情况,这种情况比较复杂,但分解的原则是一致的,就是:
缠中说禅走势类型分解原则:一个某级别的走势类型中,不可能出现比该级别更大的中枢,一旦出现,就证明这不是一个某级别的走势类型,而是更大级别走势类型的一部分或几个该级别走势类型的连接。
这里,把上面第二种情况下的分解可能分析如下:
不妨还是以上面向上30分钟级别的a+A+b+B+c为例子,在c中出现一个1分钟级别背驰,不妨假设后面演化出一个30分钟中枢C,如果C和B没有任何重叠,那就意味着原来的a+A+b+B+c并不是一个完成了的30分钟走势类型,该走势类型将延伸为a+A+b+B+c+C,相应的分解要等到该走势类型完成了才可以进行;如果C和B有重合,那么a+A+b+B+c+C=a+A+b+(B+c+C),其中(B+c+C)必然演化成一个日线中枢,那么a+A+b+B+c只是一个日线级别走势类型的一部分,如果一定要按30分钟级别来进行同级别分解,那么该分解点就是那1分钟的背驰点,a+A+b+B+c+C=(a+A+b+B+c)+C。
如果用MACD来辅助看,拉回0轴后再上去,都可以先看成是进入背驰段,例如现在大盘的日线上,但最后是否黄白线创新高,在刚走的时候是不知道的,然后就要看小级别的结构,如果小级别的走势特别强,使得黄白线创出新高,那就不存在背驰的问题了。
这程序很清楚,一般都按盘整背驰来,但有一种特殊情况是不出现盘整背驰的,就是小级别变大级别的情况,这种情况,如果不破前期高点,那只是一个新中枢,所以当然持有,如果破了,那就一定要走,除非出现强力不背驰创新高的情况。要走也是待反弹不破前高点,或者盘整背驰时候走而不是跌破即走。如果精细点,可以不等跌破就先走掉。
a、b、c可以都不存在,那不就只需要6段了,标准就是都存在的那种。
抓住中枢这个中心,走势类型与级别两个基本点,其他都是辅助。
不要跌了再问怎么办,如果在你的操作级别上出现顶背驰,那就卖,那时候还没有跌,跌了,就证明你对背驰判断用问题。当然还要注意小级别变大级别的情况。
-44 (小转大)
首先,c至少要包含一个5分钟的中枢,否则,中枢B就不可能完成,因为这样不可能形成一个第三类的买点。不妨假设c`是c中最后一个5分钟的中枢,显然,这个1分钟的顶背驰,只能出现在c`之后,而这个顶背驰必然使得走势拉回c`里,也就是说,整个运动,都可以看成了围绕c`的一个震荡,而这个震荡要出现大的向下变动,显然要出现c`的第三类卖点,因此,对于那些小级别背驰后能在最后一个次级别中枢正常震荡的,都不可能转化成大级别的转折,这个结论很重要,所以可以归纳成如下定理:
缠中说禅小背驰-大转折定理:小级别顶背驰引发大级别向下的必要条件是该级别走势的最后一个次级别中枢出现第三类卖点;小级别底背驰引发大级别向上的必要条件提是该级别走势的最后一个次级别中枢出现第三类买点。
注意,关于这种情况,只有必要条件,而没有充分条件,也就是说不能有一个充分的判断使得一旦出现某种情况,就必然导致大级别的转折。小级别顶背驰后,最后一个次级别中枢出现第三类卖点并不一定就必然导致大级别的转折,在上面的例子里,并不必然导致走势一定回到最后的该级别中枢B里。
显然,这个定理比起“背驰级别等于当下的走势级别”必然回来最后一个该级别中枢的情况要弱一点,但这是很正常的,因为这种情况毕竟少见点而且要复杂得多。因此,在具体的操作中,必须有更复杂的程序来对付这种情况。而对于“背驰级别等于当下的走势级别”,如果你刚好是该级别为操作级别的,只要在顶背驰时直接全部卖出就可以。
对于“背驰级别小于当下的走势级别”的情况,为了简单起见,不妨还是用上面的为例子。如果一个按30分钟级别操作的投资者,那么,对于一个5分钟的回调,是必然在其承受的范围之内,否则可以把操作的级别调到5分钟。那么,对于一个30分钟的走势类型,一个小于30分钟级别的顶背驰,必然首先至少要导致一个5分钟级别的向下走势,如果这个向下走势并没有回到构成最后一个30分钟中枢的第三类买点那个5分钟向下走势类型的高点,那么这个向下走势就不必要理睬,因为走势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当然,在最强的走势下,这个5分钟的向下走势,甚至不会接触到包含最后一个30分钟中枢第三类买点那5分钟向上走势类型的最后一个5分钟中枢,这种情况就更无须理睬了。如果那向下的5分钟走势跌破构成最后一个30分钟中枢的第三类买点那个5分钟回试的5分钟走势类型的高点,那么,任何的向上回抽都必须先离开。
以上这种是全仓操作的处理方法,如果筹码较多,那么当包含最后一个30分钟中枢第三类买点那5分钟向上走势类型的最后一个5分钟中枢出现第三类卖点,就必须先出一部分,然后在出现上一段所说的情况时在出清。当然,如果没有出现上一段所说的情况,就可以回补,权当弄了一个短差。
有人可能问,为什么那1分钟背驰的时候不出去,这是与你假定操作的级别相关的,而走势不能采取预测的办法,这是不可靠的,由于没有预测,所以不可能假定任何1分钟顶背驰都必然导致大级别的转折,其实这种情况并不常见,你不可能按30分钟操作,而一见到1分钟顶背驰就全部扔掉,这就变成按1分钟级别操作了。如果你的资金量与操作精度能按1分钟操作,那就没必要按30分钟操作,而按1分钟操作,操作的程序和按30分钟的是一样的,不过相应的级别不同而已。
当然,对于有一定量的资金来说,即使按30分钟操作,当见到1分钟的顶背驰时,也可以把部分筹码出掉,然后根据后面的回调走势情况决定回补还是继续出,这样的操作,对一定量的资金是唯一可行的,因为这种资金,不可能在任何一定级别的卖点都全仓卖掉。至于底背驰的情况,将上面的反过来就可以。
技术不好就看5日线,如果是短线,就看60分钟的5均线,这些线不破,根本不用理会。
这没什么不同,即使是1分钟以下级别,道理也是一样的。那1分钟背驰只是一种举例,并不是说一定要是1分钟背驰。
-45 (持股和持币)
从a开始的这30分钟走势类型就可以用A1+A2+A3表示。那么,在实际操作中,如何事先知道,是否真的将形成这种最弱的走势?答案是否定的,不仅不可能事先知道是否真的要出现这种最弱的走势类型,而且走势类型的任何可能性都不可能被事先确认,这说明什么?说明预测是毫无意义的,走势是干出来的,是市场合力的结果,而不是被上帝所事先确定的,市场中没有上帝,市场的方向只有所有参与者的合力决定,大资金或高技巧,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引导市场,按照自己的剧本来演绎,但没有上帝可以完全事先确定市场走势类型完成的所有细节。
那么,如果一切都不可以预测,那本ID理论的意义何在?一切虽然不可以预测,但一切走势类型的可能结构与类型,却是可以分类的,每一类之间都有着明确的界限,因此,你唯一需要的,就是观察市场当下的走势,让市场去选择可能的结构与类型,然后根据市场的选择来选择。注意,这对于大资金来说一样的,无论任何规模的资金,归根结底都只是市场的分力,不是合力本身,企图把自己当合力本身,把自己装扮成上帝的,最终的结局都是死无葬身之地。只要是分力,就要观察市场当下的反应,根据市场反应的当下选择来选择。
当第一个中枢形成后,走势类型可以随时结束,后面的分类比较复杂,今天时间太紧,写不完,在下堂课中将详细论述。但今天的课程,是一个思维上的关键,必须明确两点:一、买卖点操作后,等待是一个最关键的过程,必须密切关注相应的走势类型的生长与分类选择,这一切都是当下的。二、买卖点本质上是走势类型的生长状况与分类决定的,反过来,某些买卖点的出现,又使得走势类型的生长状况分类有一个明确的界定,这些都是观察市场细节的关键之处。
只要是盘整背驰或不创新高的,都可以先卖出。当然,是在操作的级别上。
同级别分解,第一段是什么级别,后面都是一样的。
如果你直到的东西多点,就知道这种通道式上涨的,一旦加速突破通道上轨,往往都会引发大点的调整,看好通道下轨就可以。
柱子是看面积,不是看缩短,还要看黄白线是否回抽0轴。如果是1分钟级别以下的,光看柱子面积。
结合律可以让你多角度看问题,综合起来就准确了。但注意,在同一分解中,不能用不同的结合,这样就乱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