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BFW N.I夜间轰炸机】
1917年8月,【德意志帝国空勤队】与当时的德国知名飞机制造企业【BFW公司】签订合同,要求设计和制造3架新型夜间轰炸机的原型机,这就是【BFW N.I夜间轰炸机】。

【BFW N.I】的独特之处有两点,一个是作为单引擎飞机那过分庞大的体型,另一点就是当时少见的三翼布局。该机长9.2米、高4.7米、翼展14.5米,在当时来看,这种尺寸对于一架单引擎的飞机来说很是庞大,要知道,同样使用三翼布局的【福克Dr.I战斗机】的长度、高度、翼展也不过分别是5.77米、2.95米、7.19米。此外,该机的最大起飞重量甚至达到了2500千克,快赶得上【戈塔G.V重型轰炸机】的空机重量了。

BFW公司之所以为该机配备三翼布局,是为了提升它的载弹能力,而该机的载弹能力也确实达到了预期效果:744千克,是德国空勤队该机要求的2倍。这种载弹量对于当时的单引擎飞机之最,载弹规格则是1枚300kg+2枚100kg+2枚50kg+12枚12kg,足以在夜间对敌人实施凶残的攻击。
虽然BFW公司为该机安装的【梅赛德斯D.IVa型260马力汽油机】是当时德国最可靠的大功率引擎,但【BFW N.I夜间轰炸机】的体格实在太大,三翼之间的固定钢缆&上机翼下方安装的大型散热器又进一步增大阻力,削弱了它的飞行性能,所以该机的最大速度只有110公里/小时,这意味着它的夜间起降能力和对空中风向的适应性很难让人满意。


1918年夏末,【 BFW N.I】总算开始了测试,技术人员在它们的机鼻处安装了探头用于检测飞行气流,并确定具体的滑翔比,2名机组人员也被带去读取和记录数据。然而,该机的测试却未能完成,它的各项试验记录也永远成为了未知。

【BFW N.I】的失败,在于它不令人满意的飞行性能,这对一个要在夜间执行任务的机型来说是不可被容忍的,尽管该机载弹量很大,但它的落选是必然的。

BFW N.I夜间轰炸机
诞生时间:1918年
总产量:3架原型机
机组:2人
机长:9.2米
翼展:14.5米
机高:4.7米
机翼面积:65.97平方米
空机重:15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2500千克
动力装置:1台梅赛德斯D.IVa型汽油机
最高时速:110公里/小时
武器装备:1挺MG-14/17航空机枪、744千克高爆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