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弥教令院」(第一版)(下)

(如果没有看上半的旅行者可以通过以下网址跳转查看):

(书接上文)↓
五、教令院历史人物(部分人物含有原型考据)
注:具体划分主要将告示板,书籍,故事文案里面提到的人物,会给出学派划分,存在时期等细节,都是根据游戏内已有信息来提炼的,如果想要具体了解可以记得看原文哦。
(因为考据需要,所有该部分的内容会含有不少中英双版本以及其他语言的文本资料或词语。另外部分记录人物在上面资料中有一定重叠,但也不一定是完全照搬,请读者记得注意。)
(1)健康之家箴言栏出现的学者们:
1.普尔希娜(Pursina)
(疑似妙论派)贤者,活跃于五百年前的坎瑞亚灾变时期前后,她精通荼诃机器的构造,以此制作出「普尔希娜光钉」。
「普尔希娜光钉」以污染的地脉能量作为动力,用于扰乱地脉能量,解决地脉异常问题。可惜这个物件造价与维护成本高昂,需要使用古代荼诃机械的零件来进行维护,以至于被废弃在仓库无人问津。
来自素论派的学者胡塞尼在仓库中找到了普尔希娜的杰作并进行实践,成功解决了鹤观的荼诃重机和层岩巨渊的黑泥异常溢出,并觉得要深入研究并推广引用这一伟大的科学仪器。
(在学术领域,普尔希娜的学术家族经常与同样闻名的普尔比鲁尼家族展开学术争论与密切合作,旅行者在层岩巨渊看到的海迪夫.普尔希纳正是其中一员。)
在健康之家的箴言栏中,阿尔比鲁尼留下了这两段话:
「健康的身体造就健全的灵魂,灵魂的健全保证身体的健康。」
「A healty body makes a healthy soul,and a healthy soul guarantees a healthy body.」
「即使是再幼小的龙蜥,也有成为「龙」的潜质。」
「Even the most fragile little Vishap has the potential to be a dragon.」
原型考据:
普尔希娜(Pursina),从名字与事迹来看取自于Ibn Sina(ابن سینا,伊本.西那)(980年-1037年6月22日)
「pur(پور,普尔)在波斯语是子孙、后代的意思,而pur翻译为阿拉伯语为ibn(ابن,伊本)」
在西方通常被称为阿维森纳 (Avicenna),著名波斯哲学家,医学家,自然科学家和文学家,早期现代医学之父。著有哲学和科学百科全书《治愈之书》和医学百科全书《医学经典》,后者称为许多中世纪大学的标准医学教科书。
另外在哲学方面,伊本.西那是受希腊亚里士多德哲学影响的穆斯林游历哲学家。他的《逻辑学》、《形而上学》、《物理学》和《德卡洛》是对亚里士多德学说进行概括性观点的论文。另外他也写下了著名的“漂浮的人”——一个思想实验来证明人类的自我意识以及灵魂的实体性和非物质性。
与须弥历史两个著名学术家族相互进行激烈争论与学术合作的背景相似,现实中的伊本.西那也曾与同时期的比鲁尼进行过书信交流,他们在通信中讨论了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和游学学派。
比鲁尼首先问了伊本.西那十八个问题,其中十个是对亚里士多德的《论天堂》的批评。
(箴言考据)
①(可能来源于)哲学家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在1693年出版的教育著作《教育漫话》中指出:“健全的心智寓于健康的身体。”他这书中提到如何使用三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教育:发展健康的身体;形成善良的德行;选择一种适当的学术课程。
②(来源暂无可考)从字面意思来看为游戏之中关于「幼岩龙蜥」的介绍文案,其中的内容也正是普尔希娜所研究得出的观点。在现实中也可以理解为「即使再渺小的种子,也有成长为参天大树的潜质」这样的论点。(笔者语言表述能力不太好,还恳请谅解)
2.阿尔比鲁尼(Albiruni)
(所属学派未知)贤者,活跃于五百年前的坎瑞亚灾变时期前后,大博学家,须弥历史著名学术家族的祖师爷。其学术家族被称为「普尔比鲁尼」一门,在须弥历代的学术历史中经常与齐名的「普尔希娜」一门展开无数激烈的学术辩论与课题合作。
(在海祇岛的阿妮萨、哈希布等学者都是出自于「普尔比鲁尼」一门,另外在智慧宫中的书籍《牧童与魔瓶的故事》里对内容注释并留下狠毒评语的学督法尔马拉兹,也是出自该学术家族。)
在健康之家的箴言栏中,阿尔比鲁尼留下了这段话:
「亲近智慧,并非知识。」
「Seek wisdom,not knowledge.」
原型考据:
阿尔比鲁尼(Albiruni),从名字来看取自于al-Biruni(البيروني,比鲁尼)(973年-1050年)
「al-(ال,阿尔-)为阿拉伯语定冠词,相当于英语的the,表示“这个、那个”,特指某个人物或者事物」
伊斯兰黄金时代的学者和博学者。他也被称为“印度学创始人”、“比较宗教之父”、“现代大地测量学之父”,以及第一位人类学家。
比鲁尼精通物理学、数学、天文学和自然科学,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年代学家和语言学家。他几乎研究了他那个时代的所有科学,精通多国语言。在其所著的146本书中,有95本书专门介绍天文学、数学和数学地理等相关学科。著有《天文典》《密度》《药理学》《古代诸国年代学》等书籍。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
比鲁尼在1017年时前往印度次大陆探索当地的印度教信仰,记录印度教生活的平民和学术方面,审视当地的文化、科学和宗教。在那个时代,他是一位关于不同国家的习俗和信条的令人钦佩的公正作家,他的学术客观性为他赢得了称号al-Ustadh(“大师”)以表彰他对 11 世纪早期印度的非凡描述。
与须弥历史两个著名学术家族相互进行激烈争论与学术合作的背景相似,比鲁尼也与同时期的伊本.西那在信件中对哲学进行过许多学术上的交流与争论。
比鲁尼驳斥永恒宇宙,是「creatio ex nihilo(无中生有)」学说的坚定支持者。比鲁尼进一步指出,亚里士多德(伊本.西那使用了他的论点)自相矛盾,他说宇宙和物质有一个开始,同时坚持物质是先于永恒的想法。
在写给伊本.西那的信中,比鲁尼陈述了亚里士多德的论点,即造物主发生了变化。他进一步争辩说,说造物主发生了变化,就意味着效果发生了变化而宇宙在不存在之后形成就是这样一种变化。(因此认为没有变化–没有开始–意味着亚里士多德认为创造者被否定了) 他为伊本.西那遵循宗教的文本证据而没有受到亚里士多德等希腊哲学家的影响而感到自豪。
(箴言考据)
节选自美洲原住民Lumbee(印第安部落)所说的一段古谚语,原文如下:
「Seek wisdom,not knowledge.Knowledge is of the part,wisdom is of the future.」
「亲近智慧,并非知识。知识属于过去,智慧属于未来。」
3.印和阗(Imhotep)
(所属学派未知)学者,(活跃时期暂不可考)。但根据其原型推测,希般卡帝与同为健康之家箴言栏中的学者印和阗可能存在某些未知联系。
在健康之家的箴言栏中,印和阗留下了这段话:
「我死后想到猫去的地方...」
「I want to go where the cats went after I die...」
原型考据:
印和阗(Imhotep),从名字来看取自于Imhotep(伊姆霍德普,古埃及语直译为“和平到来的人”)
(具体生卒不可考,活跃于约公元前27世纪)
古埃及第三王朝法老左塞尔(Djoser)的大臣。(有一定争议)是左赛尔金字塔的建筑师。
同时他还是赫利奥坡里斯太阳神庙的大祭司。印和阗出身平民,但因智慧过人,学识渊博,受到法老左赛尔的破格重用。他在整个法老时代受到崇拜,死后被尊为神,名号被刻在法老左赛尔雕像的基座上。
印和阗作为一个历史人物鲜为人知,但在他死后的三千年里,他逐渐被荣耀和神化。
(按照传说)印和阗是古埃及医学的奠基人,后来便被奉为神,成为医学的祖师爷。他被誉为历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建筑师与医师。
印和阗成立了历史上第一所医学院,活跃的时间整整比希腊的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要早上两千年,被奉为医学之神。当埃及的文化传播到欧洲时,希腊人原本接受印何阗与其所代表的医学知识,但本位运动兴起之后,印何阗便被彻底抹去,由身为希腊人的阿斯克勒庇俄斯取而代之成为医学之神。
(箴言考据)
出自于游戏《文明6》科技研发配的台词:
「如果天堂没有狗,那我宁愿去狗死后的地方。」——威尔.罗杰斯
「If there are no dog in heaven,then when I die I want to go where they went.」——Will Rogers
4.阿尔瓦.尼古拉(Alva Nikola)
妙论派学者,活跃于坎瑞亚灾变后的时期。曾对雷深渊法师使用的武器模型做过系统的研究,最终提出名为「尼古拉线圈」的理论武器,可惜至今无人将其付诸实践。
据说是因为尼古拉的研究资料曾在蕈兽泛滥的时候被吃掉了。
在健康之家的箴言栏中,阿尔瓦.尼古拉留下了这样一段话:
「孤独是新知的前导。」
「Loneliness is the guide to new enlightment.」
原型考据:
阿尔瓦.尼古拉(Alva Nikola),从名字以及学术成就来看取自于Thomas Alva Edison和Nikola Tesla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和(尼古拉.特斯拉)
①Thomas Alva Edison(爱迪生)(1847年2月11日-1931年10月18日)
世界著名的发明家、企业家,被誉为"世界发明大王"。 拥有众多知名重要的发明专利超过2000项,被传媒授予"门洛帕克的奇才"称号。
爱迪生利用了大量生产原则和电气工程研究的实验室来进行从事发明专利而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他发明的留声机、电影摄影机和电灯对世界有极大影响。
爱迪生拥有超过2000项发明,包括对世界极大影响的留声机、电影摄影机、钨丝灯泡等。
②Nikola Tesla(特斯拉)(1856年7月10日-1943年1月7日)
塞尔维亚裔美籍发明家、物理学家、机械工程师、电气工程师。他对现代交流供电系统设计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以他的名字命名了磁密度单位(1Tesla=10000Gauss),表明他在磁学上的贡献。
特斯拉一生的发明见证着他对社会无私的贡献。虽然他一生致力不断研究,并取得约1000个(一说700项)专利发明。但他晚年却是穷困潦倒,长年经济拮据。虽然有不少企业家利用了这位天才科学家的爱心和才华,骗取了他的研究成果和荣誉(比如爱迪生,早年特斯拉就工作于爱迪生公司的门下),可是晚年的他依然为着人类的幸福而努力研究和发明。
从学者阿尔瓦.尼古拉的研究成果很容易看得出其研究的正是著名的“特斯拉线圈”
特斯拉线圈在1891年由尼古拉.特斯拉发明,这是一种分布参数高频共振变压器,可以获得上百万伏的高频电压。特斯拉线圈的原理是使用变压器使普通电压升压,然后经由两极线圈,从放电终端放电的设备。通俗一点说,它是一个人工闪电制造器,可运用于远程输电。
(箴言考据)
(可能源自于)尼采所述名言:「孤独是通往智慧的必经之路」
5.居勒什(Cyrus)
素论派贤者,丽莎和赛诺的恩师(现已退休),出现在3.4、3.5限时活动的对话中被提到。
居勒什说话富有诗意,前半生的学术道理中较为固执,经历过不少弯路。但也有机灵古怪的一面,赛诺的冷笑话就是继承自居勒什老师。
居勒什收留了赛诺,并在赛诺的求学途中做过许多教导,为赛诺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与指明未来的方向。
在健康之家的箴言栏中,居勒什留下了这样一段话:
「世界上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
「Change is the only constant.」
原型考据:
居勒什(Cyrus),从名字来看,Cyrus(波斯语:کوروش)是一种很常见的波斯男性名字。
它也是很多波斯国王的名字,要注意的是,Cyrus在更多指的是居鲁士大帝。(约公元前600年-前530年)
居鲁士大帝是第一个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帝国的创始人。在他的统治下,帝国囊括了古代近东所有以前的文明国家,扩张并最终征服了西亚的大部分地区和中亚的大部分地区。横跨地中海和赫勒斯滂西至印度河,东至印度河,他建立的帝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帝国。
居鲁士大帝还因其在人权、政治和军事战略方面的成就以及他对东西方文明的影响而受到认可。他在定义现代伊朗的民族认同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直到现在,他仍然是现代伊朗人的崇拜人物,他的坟墓是数百万人的崇敬之地。
(箴言考据)
出自于游戏《文明6》中的一段话:
「这世间没有什么是永恒的。除了塑料。」——帕特丽夏.邓恩
「Nothing on this earth lasts forever.Excpet maybe plaseic.」——Patricia Dunn
6.麦苏迪(Masudi)
因论派学者,活跃于坎瑞亚灾变后的时期,游历于七国各地,(可查找到的)所著有民俗百科百科全书《琉璃岩间国土纪行》。(完整书籍现存于智慧宫中)
(《护法仙众夜叉录》一册取自于该著作的璃月版本《匣中琉璃云间月》,但因其文笔佶屈聱牙,内容晦涩难懂而备受书商与读者冷落。)
在健康之家的箴言栏中,麦苏迪留下了这段话:
「从棋盘观世界之理,群星的艺术皆在纵横捭阖之间。」
「On a chessboard lies the truth of the world.The beauty of the stars lie within each and every move.」
原型考据:
麦苏迪(Masudi),从名字与事迹来看取自于al-Mas’udi(المسعودي,马苏迪)(896年-956年7月)
「al-(ال,阿尔-)为阿拉伯语定冠词,相当于英语的the,表示“这个、那个”,特指某个人物或者事物」
阿拉伯著名历史学家,地理学家,被称为“阿拉伯的希罗多德”。
马苏迪出生于巴格达。曾游历了波斯,叙利亚,埃及,印度,斯里兰卡等地,记录了多国历史。著有《黄金草原》一书,采用纪事本末体记述了欧亚非多国历史、地理等方面情况将普世史与科学地理学、社会评论和传记相结合。
在如今的维也纳自然历史博物馆树立着马苏迪的雕像,以表示对他在学术领域所做出贡献的肯定。
(箴言考据)
围棋棋盘象征着宇宙,棋子圆以法天,天圆而动;
棋盘方以类地,地方而静;白字为日,黑子为夜;
棋盘上361个交叉点代表一农历年的天数。
白棋与黑棋的博弈即象征天地交融,昼夜轮换,宇宙运行。
7.希般卡帝(Hipakretisa)
(疑似生论派)学者,(活跃时期暂不可考)。但根据其原型推测,希般卡帝与同为健康之家箴言栏中的学者印和阗可能存在某些未知联系。
在健康之家的箴言栏中,希般卡帝留下了这段话:
「不懂占星的医师没资格称自己为医师。」
「A doctor who knows nothing about astrology has no right to call themselves a doctor.」
原型考据:
希般卡帝(Hipakretisa),从原名来看无法直接找出人物原型,但根据所说箴言来看应该是出自于Hippocrates(Ἱπποκράτης ὁ Кῷος,希波克拉底)(前460年-前370年)
是一位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被认为是医学史上最杰出人物之一。传统上,他被称为“医学之父”,以表彰他对该领域的持久贡献,例如预后和临床观察的应用、疾病的系统分类或体液理论的形成。
希波克拉底医学院彻底改变了古希腊医学,将其确立为一门与传统上与之相关的其他领域(神学和哲学)不同的学科,从而将医学确立为一门专业。
希波克拉底认为是第一个相信疾病是自然引起的,而不是因为迷信和神灵。希波克拉底被毕达哥拉斯的弟子们誉为哲学与医学的结合。他将医学与宗教分离开来,认为并论证疾病不是神的惩罚,而是环境因素、饮食和生活习惯的产物。
事实上,在整个希波克拉底语料库中,没有一次提到神秘疾病。希波克拉底确实处理了许多基于现在已知不正确的解剖学和生理学,如体液学说。
(箴言考据)
该箴言同样出自于希波克拉底之口。跟现实类似医疗占星术(Medical Astrology)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学科,主要研究如何用星图来诊断病人。
此学科认为每一个占星术的星座与人体不同的部位有关联。比如太阳和心脏,月亮和消化传统等。
医疗占星术在1450-1700年对欧洲医疗影响之大,几乎是所有医疗从业者的必修课。
虽然在现实里希波克拉底将星座与医学联系一起在如今的现代是十分荒谬的,但是提瓦特的星空象征着黑玛门尼,某种意义上来说占星治病在原神中确实成立。
8.法德兰(Fadhlan)
(所属学派未知)学者,活跃于坎瑞亚灾变后的时期,《璃月风土志》的作者。法德兰旅行至璃月编写,用于记录了璃月港本土风俗的专著,共有「绣球」「迎神」「霓裳花」「琉璃百合」四章。
(「琉璃百合」一章曾在1.2版本上线万文集舍,但因为里面的争议性内容后被制作组删除成为废案。)
在健康之家的箴言栏中,法德兰留下了这段话:
「似乎某些时刻,共同行走于凡世的七神也会彼此背道而驰。」
「It would seem that,while the Seven stand shoulder-to-shoulder in their roles as Archons of the mortal realm,there are moments where their paths diverge and even run directly counter to one another.」
原型考据:
法德兰(Fadhlan),从名字来看取自于Fadlan(فضلان,法德兰)(879年-960年)
著名的穆斯林旅行家,他的记述最著名的是提供了对伏尔加维京人的详细描述,包括作为贸易大篷车一部分的目击者生活和见证船葬。他还特别描述了乌古斯土耳其人在可萨人、库曼人和佩奇涅人仍然存在时的生活方式。这段经历也被后世改编成以其作为第一视角的电影《第十三勇士》。
「与野蛮共饮,携文明同行。」
(在电影《第十三勇士中》,讲述了法德兰在被派遣为使者的途中遇见了一队维京人,这些维京人的北欧老家遇到了灾难。在一位女巫的占卜中,要选出13位勇士来解决这一场灾难。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电影里面出现的十三个勇士的名字跟层岩巨渊下边的黑蛇骑士重合。)
(根据原神历史学家的考据,坎瑞亚人的名字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北欧地区的神话与故事,而恰好坎瑞亚地区也与这个电影一样,遭受到了灾难,算是一个细思极恐的细节。)
(箴言考据)
其在健康之家留下的箴言节选于他在《璃月风土志》中的「迎神」一章结尾发出的感慨:
「在雨林之国,狂言的智者们抛弃世俗,因寻觅隐藏的至高智慧而狂乱;而在磐岩的国度,人们却惯于祈求神明慷慨的引导,用以巩固繁荣的世俗。」
「似乎在某些时刻,共同行走凡世的七神也会彼此背道而驰。」
9.阿叶夏(Ayesha)
妙论派学者,活跃于坎瑞亚灾变后的时期。其著名作品是阿叶夏混沌勘探器——这是阿叶夏这研究古代造物时随手制作的渐变道具,可用于探勘深埋于地下的古代造物。
(不过由于制作仓促,准确性较低,使用者得特别留心以防意外情况出现)
该仪器出现于2.2和3.1版本的限时活动「古时孤影」和「寻星之旅」中,其中在后者活动中被寻找未来星(「帕沃核心」)的芭努作为「芭努的智慧」供旅行者使用。
在健康之家的箴言栏中,阿叶夏留下了这段话:
「我们知道的,多于我们所能说的。」
「We konw more than we can say.」
原型考据:
阿叶夏(Ayesha),从名字来看取自于Aisha(عائشة,阿伊莎)(613年或614年-678年7月16日)
「Ayesha是A’ishah的一种拼写」
伊斯兰教先知(穆圣)穆罕默德的第三个妻子也是最年轻的妻子,在伊斯兰著作中,她的名字通常以“信徒之母”为前缀(أمّ المؤمنين)。
阿伊莎在早期伊斯兰历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无论是在穆圣生前还是死后。在逊尼派传统中,阿伊莎被描绘成博学多才、善于求知的人。她为穆罕默德教义的传播做出了贡献,并在穆圣死后为伊斯兰地区服务了四十四年。
阿伊莎还以讲述2210条圣训而闻名,不仅内含与穆圣私生活相关的事务,还涉及继承等话题、朝圣和末世论。她在包括诗歌和医学在内的各个学科方面的才智和知识受到早期名人的高度赞扬。同时,阿伊莎也是伊斯兰妇女教育的坚定倡导者,尤其是在法律和伊斯兰教义方面。她以在家中为女性建立第一所宗教学校。
(箴言考据)
取自于物理化学家与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 Polanyi)(1891年-1976年)所说名言:
「我们知道的,多余我们所能说的。」
迈克尔.波兰尼在他的代表著作《个人知识》中,提出了一个观点:大多数人懂得的知识,只是知识的表层,而“我们知道的永远能比说出的多得多。”
他将知识分为两种:“言传知识”和“隐默知识”。言传是知识“形”的部分,是理性,是思维;而隐默则是知识“神”的一部分,是一种记忆与领悟。
10.维斯塔姆(Vistahm)
知论派学者,(活跃时期暂不可考)。但根据其原型猜测,维斯塔姆与森林书中贤者熙蔓所属的法罗赫扎德家族可能有着未知的联系。
在健康之家的箴言栏中,维斯塔姆留下了这段话:
「事实比语言更加清楚。」
「Facts are clearer than words.」
原型考据:
维斯塔姆(Vistahm),从名字来看取自于Vistahm(词源为中古波斯语,现代波斯语转写为ویستاهم,维斯塔姆)(?-596年或600年,出生日期不可考)
是Ispahbudhan家族的帕提亚王朝,伊朗萨珊王朝国王Khosrow II(在位 590–628 年)的舅舅。在米赫兰家族的另一位帕提亚贵族Bahram Chobin叛乱后,Vistahm帮助Khosrow重新获得王位,但后来他自己领导了一场叛乱,并独立统治了一个涵盖整个伊朗东部的地区 直到他被科斯罗和他的盟友击败。
有意思的是,在维斯塔姆家族的族谱中,其旁系后代中的罗斯坦.法罗赫扎德(Rostam Farrokhzad)居然是森林书第二章「正法炬书」中贤者熙蔓所属的法罗赫扎德家族的原型,所以由此可以大胆推测两者在游戏中或许可能会存在某些未知联系。
(箴言考据)
源自常见谚语:「事实胜于雄辩」
意思是为事件的真实情况比强有力的辩论更具说服力。
11.苏诃瓦蒂(Suhrawardi)
(所属学派未知),(活跃时期暂不可考)。但根据其原型推测,苏诃瓦蒂与普尔希娜或其学术家族可能有某些联系亦或是存在学术上的交锋。
在健康之家的箴言栏中,苏诃瓦蒂留下了这段话:
「学者是灵魂和身体的守护者。」
「Researchers are the guardians of the body and soul.」
原型考据:
苏诃瓦蒂(Suhrawardi),从名字来看取自于Suhrawardi(苏赫拉瓦迪,波斯语:شهابالدین سهروردی)(1154年-1191年)
波斯哲学家和伊朗光照派的创始人,其开创的照明主义哲学成为伊斯兰哲学的重要流派,他也因此被尊称为「照明大师」,其代表著作为《照明哲学》。
苏赫拉瓦迪的照明主义哲学来源于对阿森维纳(Avicenna)(即学者普尔希娜的原型伊本.西那)发展的游历哲学,对阿森维纳的几个立场持批判态度,并在创造一种象征性语言方面与他根本背道而驰表达他的智慧(hikma)。
在苏赫拉瓦迪的照明哲学中,他认为光在现实的所有层面和层次结构中都起作用。光产生非物质的和实体的光,包括非物质的智力(天使)、人类和动物的灵魂,甚至是“昏暗的物质”,例如身体。
苏赫拉瓦迪的形而上学基于两个原则。首先是充分理由原则的一种形式。第二个原则是亚里士多德的原则,即实际无限是不可能的。
(箴言考据)
(可能来源于)《斐多篇》中,苏格拉底在狱中与学生们谈论死亡和灵魂:
「灵魂是不朽的,当身体死亡的时候,我的灵魂就获得了自由,也将进入另外一个能真正获得真理的世界。」
「而当神来使我们获得自由的那天,身体死亡,这身体活着时尽可能保持纯净和独立的灵魂将获得完全的自由和独立,它去的将是真理所在的地方,它将获得真理。」
总之,学者应当控制着身体的欲望,以保持灵魂的纯洁,这样在死亡来临时,灵魂脱离身体的束缚,就能在另一个世界继续追寻真理。
12.伊斯坎德(Iskandar)
因论派贤者,活跃在坎瑞亚灾变后的时期。研究历史学尤其是荼诃人(坎瑞亚)方面的内容。
在森林书第二章的「吉祥具书」中,妙论派学者加扎里援引伊斯坎德的名言,来向旅行者等人述说成功进入雨林的荼诃大宝时的激动心情:
「诸位,古国坎瑞亚数千年的历史在看着我们!」
「Behold.Thousands of years of ancient Khaenri'ah history lie before us!」
另外在健康之家的箴言栏中,伊斯坎德留下了这段话:
「倚仗刀剑者,必将为刀剑所伤。」
「Seek violence and vilence shall find you.」
原型考据:
伊斯坎德(Iskandar),从名字来看取自于Iskandar(阿拉伯语:إسكندر(波斯语:اسکندر ,Eskandar或سکندر ,Skandar),是亚历山大在中东地区的变体。
在埃及,它的承载者主要是基督教(科普特)后裔。最初指的是亚历山大大帝,它通过Iskandarnamah和Sirr al-Asrar等作品传播,并成为中世纪统治者的流行名称。
阿拉伯语版本也可能添加定冠词前缀al-,给出al-ʾiskandar(阿拉伯语:الاسكندر,الإِسْكونْدور)。 al-Iskandariyah (“亚历山大的”)是埃及亚历山大城的阿拉伯语名称。
Alexander the Great(古希腊语:Ἀλέξανδρος,罗马化:Alexandros,亚历山大大帝)(前356年7月20日至21日–前323年6月10日至11日)
是古希腊马其顿王国的国王,导师为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前336年,时年20岁的他继承了父亲腓力二世的王位,并在其执政岁月的大部分时间里在整个西亚和埃及进行了漫长的军事行动。
到30岁时,他已经创建了历史上最大的帝国之一,从希腊一直延伸到印度西北部。亚历山大大帝在战斗中保持不败,他被广泛认为是历史上最伟大和最成功的军事指挥官之一。
(箴言考据)
①(暂无出处,该名言被引用在地图志中对降诸魔山中的介绍。)
②出自于《圣经》。在《旧约.马太福音》第26章52节中记载,有跟随耶稣的一个人伸手拔出刀来,将大祭司的仆人砍了一刀,削掉了他的一个耳朵。耶稣对他说:
「收刀入鞘吧!凡动刀的,必死在刀下。」
「Putup again the sword into his place:for all they that take sword shallperish with the sword.」
后人以此警告那些炫耀武力的邪恶势力:侵略者决不会有好下场。
(很有意思的是在这段箴言中,英文文本是Seek violence,and violence shall find you.完全和NIV与KJV脱轨,因为圣经原文提到sword,游戏这里直接意译成violence。但是句式是很标准的登山宝训。Seek... and...shall find...寻找就寻见的意思。)
13.玛塔布(Mahitab)
(所属学派未知)学者,(活跃时期暂不可考)。
另外在健康之家的箴言栏中,玛塔布留下了这段话:
「人要是唉声叹气,驮兽也会不叫。」
「When a man sighs,Sumpter Beats also stay quiet.」
原型考据:
(健康之家箴言栏里面,这个学者的名字没有具体可靠的原型人物,很可能只是米哈游单纯取的名字,以下为wiki资料的参考)
玛塔布(Mahitab),从名字来看出自Mahitab Kadin(奥斯曼土耳其语:مهتاب قادین,意为“月光”)(1830年-1888年)
也称Mehtab Kadin(马希塔布.卡登),是奥斯曼帝国苏丹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的配偶。
(箴言考据)
出自阿拉伯古谚语「人要是垂头丧气,马也跑不动了。」
14.娜迦师(Pir Nagar)
(所属学派未知)学者,(活跃时期暂不可考),从名字与原型来看很可能与教令院现存的旁支学派「那伽朱那团」有一定未知的联系。
在健康之家的箴言栏中,娜迦师留下了这段话:
「治愈爱情的良药是没有的...」
「There is no cure for love...」
原型考据:
娜迦师(Pir Nagar),原名娜迦(Nagar)
「师(Pir)」取自于伊斯兰苏菲主义对苏菲精神导师的称呼(Pir或Peer,波斯语:پر,字面意思是“长者”),字面意思是阿拉伯语的等价物。这个称号常被翻译成英文为“圣徒”,在苏菲主义中,Pir 的作用是在苏菲路径上引导和指导他的门徒。
从原名娜迦(Nagar)来看,比以往互联网中见到的娜迦(Naga)少了一个r,这种巧合不由让我们想到了同为互联网娜迦原型出处中的那伽朱那(Nagarjuna)。(150年-250年,生卒年份存在争议)
那伽朱那只是其音译名称,实际中又被称为龙树(菩萨)。
龙树是印度大乘佛教思想家、学者圣人和哲学家,佛教哲学中观(中道)学派的创始人和大乘运动的捍卫者,他也被广泛认为是最重要的佛教哲学家之一。
龙树所著的作品最为著名的有Mūlamadhyamakakārikā(简称MMK),是大乘佛教哲学中观派的基础文本。他在MMK中通过驳斥自有理论和自我理论,以逻辑和系统的方式发展佛陀的缘起和无我/空性教义的哲学立场以及般若波罗蜜多经的思想。
MMK对佛教思想的后续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在藏传佛教和东亚佛教中。
「相信很多读者都注意到了,龙树的名字也出现在须弥教令院的旁支学派那伽朱那团(Nagarjuna)。这个以这样伟大的大乘佛教学者之名命名的学派,在游戏中却是遭受排挤与放逐的神秘团体,他们到底是世人眼中痴狂的愚者,还是真正拥有大智慧之人呢?」
(箴言考据)
出自于阿拉伯古谚语「治愈爱情的良药是没有的。」
15.迦毗鸠师(Pir Kavikavus)
妙论派学者,活跃在百年前坎瑞亚灾变后的时期(约400年前)。年仅不到三十岁就拿下「诃般荼」的天才学者,对荼诃机器有着十分深入的研究。迦毗鸠师能看见兰那罗,也与其中一个兰那罗「兰希罗陀」为好朋友。
自从迦毗鸠师在一次探险中失踪,从此下落不明后,妙论派狂热的学术研究浪潮就此停歇下来。刹诃伐罗学院的经费更是在这几百年间再也没有涨过,从此一蹶不振。
为了纪念这位有着卓越成就的学者,教令院设立了「迦毗鸠师奖」。每年颁给课题上有突破性,创新能力强,个人发展潜力大,在四十岁以下的年轻学者。
据素论派的胡塞尼(在2.7限时活动「深泥奇谈」中)所说,每个能在四十岁前得到「迦毗鸠师奖」的学者,后来都在须弥的学术界闯下了赫赫声名。
身为同门出身的妙论派学者加扎里(详见森林书第二章中的「吉祥具书」),他也是立志想要续写迦毗鸠师的伟业与重振因为迦毗鸠师遭到意外而一蹶不振的妙论派。
相信在加扎里经过这一系列的学术经历,整理完资料出山之时,能够得偿所愿吧。
在健康之家箴言栏中,迦毗鸠师留下了这段话:
「事实证明,降诸魔山连不上虚空。」
「It has been proven that Akssha has no signal on Devantaka Mountain.」
原型考据:
迦毗鸠师(Pir Kavikavus),原名迦毗鸠(Kavikavus)
「师(Pir)」取自于伊斯兰苏菲主义对苏菲精神导师的称呼(Pir或Peer,波斯语:پر,字面意思是“长者”),字面意思是阿拉伯语的等价物。这个称号常被翻译成英文为“圣徒”,在苏菲主义中,Pir 的作用是在苏菲路径上引导和指导他的门徒。
从原名迦毗鸠(Kavikavus)来看,名字出自于Kay Kavus(کیکاووس,凯.卡武斯)
「kay是kavi的现代波斯语同源词,在游戏中,Kay被换成了梵语的Kavi,在梵语中是智者、先知的意思。」
出自波斯传说《列王纪》(شاهنامه)中的一个人物,是大伊朗的神话国王和Shāhnāmeh中的角色。他是Kay Qobad的儿子和Seyavash王子的父亲。卡武斯统治伊朗 150 年,在此期间,他经常得到著名英雄Rostam的帮助,尽管他越来越勉强。
卡武斯的飞行王座是他建造的传说中的雄鹰动力飞行器,用于将国王一路飞行到中国。
在《列王纪》里面记载,卡武斯有一个飞行器,由一个宝座组成,宝座的四角连接着四根向上的长杆。它由木头和黄金制成,并附有经过特殊训练的老鹰。每根杆子的顶端都贴着肉块,贪婪的老鹰被拴在脚上。当老鹰试图够到肉时,它们使宝座飞了起来。飞船飞国王一路飞到中国,老鹰累了,飞船坠落。罗斯坦最终不得不营救国王,国王卡武斯却奇迹般地在坠机事故中幸存下来。
(箴言考据)
(这句话同样出自于《文明6》中),原型出自于当时还是大学生的南希.邦兹(Nancy Bonds)的博客文章中对乞力马扎罗山的引述。
这篇文章叫做“五件我从攀登乞力马扎罗山所学到的事情”
(The five things I lenrned climbing Kilimanjaro)
在这篇博客文章中,南希.邦兹留下了这样一段著名的话:
「事实证明乞力马扎罗山上没有wifi,所以,旅行途中我花了两周时间在与坦桑尼亚和人聊天。」
(更有意思的事情是在2022年8月19日,原神须弥上线前夕,据CNN报道,坦桑尼亚电信公司已经在乞力马扎罗山上装备宽带服务并开启使用,乞力马扎罗山的wifi可算是开通了。)
(2)大世界中出现的历史学者们:
1.赞迪克(Zandik)
(疑似素论派或妙论派)学者,愚人众第二执行官「博士」的本名。「荼诃大宝」考古队的参与者之一,以该名为身份的「博士」活跃在坎瑞亚灾变后的时期(约400年前左右)。
赞迪克在四百年前参与了一次针对荼诃机械(也就是雨林沙漠那三个大宝)的考古研究,取得了关键性的进展。赞迪克打算自己享用研究成果,为此不惜暗中杀害了对自己有好感的同伴索赫蕾。
尽管后来赞迪克刻意制造了一些危机(比如荼诃大宝的一些突然攻击)并将其化解,以博取大家的信任。但因为经常无缘无故脱离考古队(至少三次)并且碰巧赶上索赫蕾的死亡,还是被大家怀疑上。不过因为缺乏实际证据考古队最终只能做出除名放逐的处理。
(后面根据教令院残余的资料所述,赞迪克后面疑似前往了如今的法留纳神机进行调查,后面再无迹象。法留纳神机旁至今仍然保留着(疑似)赞迪克对兰那罗的研究和人体实验报告。)
(在沙漠中的活力之家的医疗记录中也曾发现了疑似赞迪克进行的人体实验报告,但因为所属签名被污渍所覆盖,且字体来看为四个字符,所以没法直接断定其为赞迪克所留)
原型考据:
赞迪克(Zandik),原型取自于Zandik
(词源为中古波斯语,在伊斯兰教中,该词的阿拉伯语借词为 òنديق ,zindiq)
为琐罗亚斯德教术语,在狭义上通常被解释为异端,或者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对于任何信仰或实践与萨珊王朝介导的琐罗亚斯德教正统背道而驰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须弥教令院(Akademiya)的六大学派和相关学术学位中大多数均是取源于琐罗亚斯德教。(Zoroastrianism,波斯语:مزدیسنا)拜火教是古代波斯帝国的国教,可以说是基督诞生之前,中东中亚等地最具影响力的宗教,是现代摩尼教的起源,在中国称为“祆教”。
琐罗亚斯德教的经典主要是《阿维斯塔》,意为知识、谕令、或经典,通称《波斯古经》。
同为教令院出身的执行官「博士」,也曾为了学术研究,背弃教令院的教令,犯下六宗根源之罪中的「研究人类进化之事」。「博士」也可被视为教令院的异端,即赞迪克。
2.索赫蕾(Sohreh)
生论派学者,活跃于四百年前的坎瑞亚灾变后时期,「荼诃大宝」考古队的参与者之一。在雨林的探索中发现一些全新的微小甲壳生物,并将其命名为「纳西妲德虫」。
索赫蕾在考古的途中渐渐对同行的赞迪克产生了好感,在路中也曾多次与之交谈,探讨生物话题。但很可惜,(根据文本推断)这位年轻的女学者(应该是赞迪克为了不让荼诃大宝的研究被泄露,打算杀人灭口)在赞迪克的暗中引导下被长鬓虎袭击,并且在重伤之际被赞迪克所杀。
3.莎娜玛(Sharnama)
(疑似生论派)贤者,活跃于四百年前的坎瑞亚灾变后时期,「荼诃大宝」考古队的参与者之一。在考古队脱困后斥责了赞迪克想要坚持将荼诃机械的零件运回教令院研究的行为,又碰巧赶上了学者索赫蕾的死亡,便最终剥夺了赞迪克的署名权并驱逐出考古队。
4.菲尔纳斯(Firnas)
妙论派学者,(根据推测)活跃于坎瑞亚灾变后的时期。菲尔纳斯自称多梦,被称为「大师」,出现在须弥风之翼「森郁花繁之翼」的物品介绍中。这里面纪录了一个关于菲尔纳斯制造风之翼的传说故事。(内含真实历史)
菲尔纳斯信仰「形而上学」,立志去做一个没有风神祝福的风之翼。他曾在日夜操劳中无意睡着做着一场无限套娃,有点折磨的梦境。在这一夜后,他成功做出了风之翼,尽管与早就被别国发明的风之翼一致,但教令院判定这属于巧合事件。
大师醒来后说了第一句话:「饶了我吧,我知道啦!答案就在眼皮底下。神的恩惠也是世界的规则,求您(草神)别讲了。」
这个寓言告诉了学者们:「究极世间真理固然可敬,但是别在幻梦里寻找物理。」
原型考据:
菲尔纳斯(Firnas),根据名字来看取自于Firnas(فرناس,菲尔纳斯)(810年-887年)
发明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 数学家 工程师、安达卢斯音乐家和阿拉伯语诗人。
菲尔纳斯在天文学和工程学领域做出了各种贡献。他建造了一个指示宇宙中行星和恒星运动的装置。此外,他还想出了制造无色玻璃的程序,并制造了阅读使用的放大镜,并称其为阅读石。
在菲尔纳斯进行的其他非常奇特的实验中,最为著名的记录就是尝试飞行。这位发明家用木头和羽毛制造了一个翅膀,从埃米尔的宫殿顶上展翅飞行。虽然下场是严重受伤,但也成为了人类纪录史上第一个实现飞翔的人类。
在如今的伊拉克巴格达国际机场上,就有着纪念勇敢的菲尔纳斯雕像,以表示对这位人类飞行先驱的肯定与致敬。
5.塔巴里(Tabari)
明论派贤者,(活跃时期暂不可考),出现在教令院留言板中的明论派与因论派的学生交流中。他绘制的「星表」成为明论派学生的重要学习资料,认为历史中的一切都是群星运行在大地上的投影。(即一切历史的命运都是已被星空注定)
原型考据:
塔巴里(Tabari),从名字来看取自于al-Tabari(الطبري,塔巴里)(839年-923年2月7日)
「al-(ال,阿尔-)为阿拉伯语定冠词,相当于英语的the,表示“这个、那个”,特指某个人物或者事物」
穆斯林历史学家和学者,以其历史著作和《古兰经》注释方面的专业知识而闻名。塔巴里也被描述为“令人印象深刻的多产博学家”。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包括世界历史、诗歌、词典编纂、语法、伦理学、数学和医学。
塔巴里所著作品中最著名的有他的《古兰经》评论,以及历史编年史《先知与国王史》(تاريخ الرسل والملوك تاریخ طبری)——这是一部从古兰经创世到 915 年的普世历史,以其关于穆斯林和中东历史的详细和准确性而闻名。是历史学家的主要主要资料来源之一。
6.佐尔非卡尔(Zolfikar)
(所属学派未知)贤者,(活跃时期暂不可考)。出现在艾尔海森与卡维在奥摩斯港告示栏中的争论中。
艾尔海森对奥摩斯港的船工进行了工作出路上的建议,但卡维对此反对,(这个大冤种)还想拉船工加入多莉的卡萨扎莱宫这边打工。(想都不用想肯定要反被多莉欠下一屁股债)
于是意料之中的,两人又在奥摩斯港的公告栏里面继续争吵起来。
在其中,当艾尔海森问到卡维最近的预算哪去了,不会是又去外面做慈善败光了的问题时,卡维还用了佐尔非卡尔说过的一句话来反驳艾尔海森:
(不过艾尔海森对此并不在意,说这位贤者根本没说过这句话,并且叫这个大冤种自己把这个月的酒钱付上。卡维还就此跟书记官杠上,并用一个月找资料证明这个贤者说过这句话。)
「穷人穷苦于富人的富裕,所以富人应广散善财。」
「The poor suffer from the rich's wealth. Thus the rich should give away their wealth for a good purpose.」
原型考据:
佐尔非卡尔(Zolfikar),从名字来看取自于Zulfiqar(ذُو ٱلْفَقَار,祖尔菲卡尔)
「Zolfikar是Zulfiqar的变体,具有完全相同的含义和发音。」
Zulfiqar是穆圣穆罕默德送给阿里的剑的名字,字面意思为「有椎骨的东西」(尚有争议,没有明确意思)
阿里,全名Ali ibn Abi Talib(عَلِيّ بْن أَبِي طَالِب)是穆圣之后的第一位哈里发——拉希敦哈里发(632年-661年)中的第四任,也是最后一任。阿里出自穆圣所在的哈西姆家族,是穆罕默德的女婿之一。
(关于阿里的更多详细内容可以去查看相关wiki资料和科普视频)
在传说中,穆罕默德祈求真主赐予他一把剑后,发出了一句感叹:
「لَا سَيْفَ إِلَّا ذُو ٱلْفَقَارِ وَلَا فَتَىٰ إِلَّا عَلِيٌّ」
「没有英雄,只有阿里,没有剑,只有祖尔菲卡尔(Zulfiqar)。」
剑出现在穆罕默德的手中,然后穆罕默德将剑扔给阿里以取代他的旧断剑。
铁密济将穆罕默德在巴德尔日获得这把剑的传说归功于伊本.阿巴斯(阿拔斯哈里发的第一任,即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的建立者),因为他在有关乌侯德日的梦中看到了这把剑。
7.索妮莎.寇舍弥(Sunitha Cosamvi)
(疑似因论派)学者,活跃于坎瑞亚灾变后的时期,古代行传《遐叶论经》(The Folio of Foliage)的作者。她记述了草王(大慈树王)于灾厄之年(500年前坎瑞亚灾变时期)的行迹。
附录:新版本预定更新内容(等待版本相关内容上线后进一步补充)
(更新截止2023.3.31)
(注:部分已确定学派所属的学者或学生已写到六大学派中,具体已用绿色字体标记,请各位读者注意)
1.施芮娅(Shriya)
(所属学派未知)学者,出现在3.6活动「风沙轰鸣」中。(其中之一?不确定。)负责进行教令院对抗沙虫的项目,(因为某些未知原因)在阿如村神色焦急的等待(...)(更多相关内容等待3.6版本上线后进行补充)
2.(姓名未知)(Unknown)
(疑似素论派)学生,出现在3.6活动「合剂演进」中。(根据推测与3.0活动「片剂深研」中的素论派学者哈贾娜德存在某种联系)她在雨林西南的防沙壁一带,似乎正在测试某种玄奥的研究成品...(更多相关内容等待3.6版本上线后进行补充)
「须弥教令院」第一版更新日志:
(1)4月4日晚——发布第一版(Ver1.0)
(2)(...)

结语:
终于写完啦~唔...至少是第一版啦,因为这篇考据最终结笔于四月四日,有关于3.6版本的内容还需要根据未来3.6版本上线的内容进行添加与修改。所以未来这段时间内,除了撰写其他地区的整理向考据内容以外,楠希还会对专栏中内容根据评论区的反馈与相关查询进行进一步修改,并在更新日志里面进行备注。
这篇考据于1月8日立稿,4月4日最终完成,从3.3版本到3.5版本,共计大约3个月的时间,也是笔者所写的第一篇考据。由于笔者是理科出身,并非精通语言学和历史学,再加上喜欢摸鱼(诶嘿~),也是花费了太多时间去断断续续写这篇几万字的考据,尽可能的收集了原神全部的须弥教令院的相关信息。
笔者也是尽可能去不断修改,反复对此考据审阅,纠错字和逻辑上可能不太合理的地方。毕竟是第一次写,仍然会有一些地方并未全面详细的展开与介绍,质量还有待提升,欢迎大家前来对里面的内容进行讨论和反馈意见,楠希会尽可能对大家提出的想法与意见进行回复。笔者在此十分感谢!
笔者还会继续对其他地方撰写全面的整理向考据,并且对原有的考据进行不断的完善,努力为所有旅行者带来更加丰富,详细,准确的原神历史学内容整理。
(特别声明):
「须弥教令院」第一版为原神历史学的整理向考据,为楠希的原创作品。
允许所有旅行者进行规范转载与参考,对原神历史学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特别致谢:
在此致谢独奏奈何丿俊,除了笔者负责进行编写与查阅资料以外,该旅行者也在其中负责了许多次的不同时期版本的审阅和纠错工作。也是给笔者找到了大大小小的错别字和逻辑上有些问题的地方,诶嘿嘿~
不过笔者更多是要感谢广大原学区的旅行者早些年在须弥地区所做的大大小小考据和相关专栏。在历史学者的原型考据之中,这些旅行者的零零散散的考据专栏也给楠希提供了一定的帮助和研究方向。
不过因为原型考据中的来源内容过于复杂,以及一些其他原因,在此就不详细一一列出啦。不过笔者还是再次感谢这些旅行者的贡献!
楠希
20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