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经济形势,是之前几十年从未有过的情况。无解!
目前我们的经济形势啊,很残酷。 政府、企业和居民都负债,可以说是已经债务压顶。但社会上却并不缺资金,而且很充足。可是掌握资金的这部分人呢,他们现在却是按兵不动,因为他们对现在的形势一清二楚。地方政府被各种地方债、城投债压的喘不过气,大部分企业三年疫情也是负债经营的,老百姓则是被房贷、信用卡、网贷这些沉重的负债压在身上,每个月基本上都是入不敷出的状态。
数据显示,从1月份到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20.6%,其中降幅最大的是民营企业22.5%。这就代表内需严重下滑,内需下滑的引爆点虽然是疫情,但根本原因还是老百姓的负债比太高,杠杆率超过了65%,老百姓没钱就不花钱,掌握资金的小部分人又在观望,就这样形成了恶性循环。
在过去的40年我国每次遇到经济困难,采取的策略都是对企业实施贷款帮扶,但是今年遇到的情况和过去几十年都不同,今年是老百姓没钱,所以再用以往的措施就相当于没有对症下药,振兴实业发放贷款的策略才会毫无作用。这一点从去年的数据就可以看出来,去年一整年M2增加28万亿,而GDP增长只有七万亿,大部分贷款根本没有进入消费领域,开发商盖的房子、民企生产出来的商品都很难卖。这种情况,如果是没有疫情,那么可能会推迟几年出现,但是正是因为疫情出现,使这种情况提前出现,债务危机也提前爆发。
我国过去几十年经济驱动力上来讲分为投资、出口和消费。投资又分为政府投资和企业投资,政府投资绝大部分是基建,企业投资倾向于扩建及房企拿地开发。我国对外出口这20年来也一直在产业升级,从一开始的低端工业品原材料,到现在的机电产品终端为主,但是今年,美国加息直接让我们对美对欧的出口下降了15%以上,而过度的基建导致地方债越来越多,所以政府投资也在下降,影响最大的就是消费,房产消费断崖式下降,基本消费甚至在通缩,这就相当于投资、出口、消费三条路同时出现了问题。
这一次和过去几十年遇到的所有问题都不一样,过去是生产不足或者是外贸不足引发的危机,而这一次呢,完全是由房产杠杆率过高引发的的,和日本九零年底经济衰退、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有很大相似性,根源都是一样债务过高。
有人会问,不能像美国那样直接印点钱么?就算把钱印出来,也不能直接撒向市场,而是通过给企业贷款,让企业扩大经营来创造岗位,给地方政府搞基建来创造岗位,让劳动者通过工作获得报酬,然后有钱才能扩大消费。而现在的难点就在于本来造出来的房子、生产出来的商品就已经没人买了,再去扩大生产,老百姓还是负债太高,依然不敢消费,所以老百姓一天没有度过债务危机,那现在这个危机形势基本上就无法化解。
之前地方通过卖地和负债搞基建,我国也被称为基建狂魔,但现在的情况是,如果没有中央政府财政帮助,地方政府连利息都很难偿还,这只是政府层面困难。在企业层面,生产出来的商品卖不出去,只有降价打价格战,比如年初的汽车价格战,还有房企很想降价销售,但是当地政府不让降价,这样企业利润下降,资金又得不到回笼,只能降薪、裁员,所以失业会增加,提供的就业岗位也会减少。
而且这个问题已经很严重了,大家看到有多个城市外卖员都招满了,跑网约车也出现满员预警,还有进厂打螺丝的薪资在下降,头部房企和互联网大厂都在裁员。这代表的是基础企业、低端制造企业都在裁员,所以连美团、滴滴这样的工作都难找到了。
现在跟过去最大的不同是经济没有了新的增长点。在过去的30年,08年和16年时候再难,还有互联网企业在撑着,今年连互联网企业也到头了,没有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只能搞存量博弈,也只能搞价格战,非常残酷。
在过去我们整个社会都没有经历过这种严重反向通胀的现象,所以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个问题应该无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