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茂陵前,竖立的四块文物保护碑
汉武帝刘彻的茂陵位于兴平市南位镇张里村、策村和道常村之间,巍然矗立在咸阳五陵塬的最西端,为规模最大的一座西汉帝王陵墓。1961年3月4日,这里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茂陵分为陵园、陵邑和陪葬墓区三个部分,汉武帝的陵墓位于陵园中心偏南位置,四面有城垣,中间有门道,四角有阙台。经过两千多年的风雨,地面的建筑荡然无存,只剩下一座高大的覆斗形封土堆。
过去,汉武帝茂陵周围都是田野,游人可以随意登至封土上。最近几年,经过改造,这里被围墙圈起来,南面修建一座大门,以及停车场和售票处等配套设施。
目前,汉武帝茂陵和茂陵博物馆的门票连在一起,票价为50元。一般的游客参观完茂陵博物馆后,远远眺望一下汉武帝茂陵的封土,便离开这里,并不会走近。
如今,在汉武帝茂陵前方,没有留下太多遗迹,所以游客很少前往。走进汉武帝茂陵南侧新建的大门,迎面是一座长方形广场,从南向北,逐渐升高。在广场的中轴线上,依次竖立着四块文物保护碑——
1、陕西省人民委员会所立石碑
1962年12月9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竖立此碑,正面写有“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茂陵”“时代 西汉”“国务院总编号 第165号”“古墓葬分类号 第4号”等内容。
其中,用汉隶形式书写的“茂陵”二字古朴典雅,表达人们对汉代文化的敬意,跟周围帝陵的环境非常和谐。除此之外,还可以看到“重”“点”“第”等60年代推广的简化字,见证了那段“中国文字改革”的历史。
2、陕西省人民政府所立石碑
2018年3月28日,陕西省人民政府竖立此碑,正面写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茂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61年3月4日公布”等内容。跟前者相比,体量缩小,内容较少。另外,这里的“茂陵”二字为红色印刷体,形态呆板,毫无特色。
过去,陕西省内的文物保护单位碑,风格不同,差别很大。近年,在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前,陕西省人民政府统一竖立起这种“白底红字”的石碑。
3、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所立石碑
1963年3月,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竖立此碑,正面写有“茂陵 汉武帝刘彻之墓”和“国务院一九六一年三月四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内容。石碑上的文字,全部为汉代隶书风格,中间的大字气势磅礴,两侧的小字俊秀隽永。
这块石碑与后方的清代石碑外观相似,碑身为圆首方座,外侧被青砖包裹,上方铺着灰瓦顶。两块不同时代的石碑,好像茂陵的“墓碑”一样,南北相对,前后呼应。
4、知兴平县事顾声雷所立石碑
清朝乾隆四十一年(1776)农历七月,在汉武帝茂陵前方竖立起这块石碑。正面中间写着“汉孝武帝茂陵”几个大字,上款为“赐进士及第兵部侍郎陕西巡抚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五级毕沅敬书”,下款为“大清乾隆岁次丙申孟秋知兴平县事顾声雷立石”。
陕西很多帝王陵和名人墓前,都可以看到毕沅书写的石碑,也被称为“毕沅碑”。此碑雕刻精美,碑首刻有螭龙,正中写着“大清”二字;碑座刻成赑屃,头部已经残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