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武威大马文化随笔:何为安乐?

2023-04-28 18:27 作者:大马文化  | 我要投稿


武威大马文化传媒 NO.007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是是继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学大家孟子所言。安乐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的含义不同,孟子所言是鼓舞人心。后人常引以为座右铭,激励无数人渡过一个个迷茫的低谷。


但您知道吗?“安乐”两字还有其他的一些特殊含义....


一:乐不思蜀


蜀汉后主刘禅投降曹魏之后,就彻底丧失了自己的斗志。司马昭完全把持了蜀汉的命脉,架空了魏主曹奂。见刘禅对自己投降,司马昭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于是故意设计来刁难刘禅。


在众人面对家乡的舞蹈之时,都忍不住痛哭流涕。只有刘禅看得很开心甚至都笑了出来,众人不解于是问刘禅为什么不哭?为什么不思念家乡?刘禅笑着回答说:“有这美妙的音乐,也就不怎么想家了。”周围的人都笑出了声....


(〈《汉晋春秋》曰: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左右皆笑。)


据传刘禅的母亲甘夫人因夜梦仰吞北斗而怀孕,所以刘禅的小名叫做“阿斗”。后人常用“阿斗”或“扶不起的阿斗”一词形容庸碌无能的人。“乐不思蜀”这个典故,也成为一个贬义词。


二、李轨安乐


李轨是隋唐时期的一位豪杰,是赵郡李氏。李轨在隋末任鹰杨府司马,在凉州有很高的声望。唐高祖李渊为拉拢凉州武力豪族,便和李轨交好,并拜李轨为凉王、凉州总管。


公元617年7月,占据凉州后,李轨称帝王,自称凉朝,史称大凉。之后凉帝李轨快速通好吐谷浑结援突厥,稳定凉州,成为西北第一霸主。称帝后的李轨被没有按照凉国的年号“安乐”去行善事,反而自剪羽翼最终落得个众叛亲离。


“安乐”这两个字寓意着安宁、快乐、幸福、安逸、善良、开朗等积极的意义,代表着当时社会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安乐”这个年号的出现,反映了李轨时期的凉州人对和平、稳定、繁荣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但李轨自废武功断送了凉国的根基,如此“安乐”?可否?


(《旧唐书》:“李轨窃据鹰扬,僣号河西,安隋朝官属,不夺其财;破李赟甲兵,放还其众,是其兴也。及杀害谋主,崇信妖巫,众叛亲离,其亡也,宜哉!”《新唐书》:“略知书,有智辩。家以财雄边,好赒人急,乡党称之。”《李轨传》:武德元年,高祖诏鸿胪少卿张俟德持节册拜轨凉王、凉州总管,给羽葆鼓吹一部。轨僭帝号,建元安乐。)


安乐安乐,本意就是说安定与欢乐。但儒学大师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醒世恒言令人深思。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应该坚持不懈,保持乐观的态度,才能获得成功。居安思危,方可长盛不衰;若安于现状,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明天醒来再琢磨”,就有可能终身忧愁、困顿一生。



编辑后记:


凉州城就是武威城,凉州即特指武威郡,武威古称雍州、凉州、雄州、雍凉、盖藏、姑臧、翅城、赤乌、龙城、神鸟、西凉、屠各、独孤、休著各、酋涂、浮图、休屠、大凉、西州、武定、武兴、凉城、莲花城(狼山城)、七级城、不夜城、盖鸟城、阴山城、卧龙城、凤鸟城、展翅城、雍凉之都、天府之国、文武之都、雍城、侠都、凉都。《后汉书·光武帝记》注释:“武威郡,故城在今凉州姑臧县西北,故凉城是也”。


姑臧,先设雍州,后改凉州,之后又改雍州,后又改名为凉州,因此称武威是“雍凉之都”。凉州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很早。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月氏、乌孙等北方民族聚族而居。周为雍州之地,春秋以前为西戎占据,秦为月氏驻牧地。武威郡西汉时始置,隶属凉州刺史部,治所姑臧(今武威市凉州区)。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刘彻为显示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在原匈奴休屠国领地置武威郡,武威由此得名。后历代王朝都曾把武威设置为西北的文化、军事、政治中心。


凉州(武威)是古代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并一度成为我国北方的佛教中心。著名的凉州词(凉州曲)(凉州令)、西凉乐、西凉伎都曾在这里形成和发展,对保存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传播西域文化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历史上,武威曾是凉州刺史部、雍州牧、雍州刺史、雍凉都督府、凉州牧、凉州刺史、凉州大中正、北魏凉州镇、北魏姑臧镇、河西节度、凉州总管府、凉州都督府、西凉府、甘肃提督、凉州总兵、凉州镇守使、凉州府、甘肃巡抚、甘凉道、甘肃总兵、正一品凉州将军府的政府驻地。


凉州(武威),匈奴时期休屠国国都;西汉宣帝时期的凉州州治;新朝王莽雍州州治;东汉桓帝时期的凉州州治;东汉献帝雍州州治;曹魏时期凉州州治;北魏时期的凉州镇(北魏前中期三大镇,凉州、长安、统万城)。新朝末期的窦融政权;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隋末时期的大凉;唐末时期的浑末(慕容氏)、温末(论氏)、六谷吐蕃(折氏);粟特回纥Hor国;西夏时期的齐国、夏神宗都曾在此建都。后历代中央集权制王朝都曾在武威设郡置府,统领西北地区,统辖西域和藏地:西汉时期,为凉州刺史府;窦融时期,河西五郡大将军府;新朝时期,雍州刺史府;东汉时期的凉州刺史府;曹魏时期的雍凉中都督府、征西大将军府;北魏中期的北魏三镇之首的凉州镇,凉州镇都大将、凉州大中正所在;西魏时期的凉州总管府,北周时期的凉州总管府,北周末期的凉州大总管府;唐周时期,凉州大都督府、河西道特区的河西节度府;西夏时期的西经略司所在;西夏都城;元朝时期的西凉王(阔端)府;明朝时期,凉州卫府;清朝时期,正一品凉州将军府;凉州府所在。


按照历史地理学来看:中古时期的武威郡包括今天的黄河西岸所有地区,具体分别为:白银市景泰县、白银市平川区、白银市靖远县、白银市会宁县部分、兰州新区、宁夏中卫市、吴忠市部分、兰州市皋兰县、兰州市永登县、武威市全境、金昌市全境、青海省互助县部分、青海省门源县、青海东部诸县,内蒙古阿拉右旗、内蒙古阿拉左旗、内蒙古乌海部分。因武威地处黄河以西,故也被众多史料典籍称之为河西之地、河右之地。


武威是雍凉文化的发源地,因此武威又被誉为“雍凉之都”。武威地势平坦,有着河右之地最大的堆积平原,自古就是控制三大高原(蒙古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西域的中心城市,汉代时期凉州就有着“国家番卫,天下要冲”的称号。东晋时期,北有姑臧,南有建康,姑臧是华夏两大中心之一。北魏时期,姑臧是北魏的两大经济中心之一。隋唐时期,凉州是唐朝三大经济中心之一。《凉州箴(雍州箴)》中说:“每在季王,常失厥绪。上帝不宁,命汉作凉。”


*声明:本文为武威大马文化的原创文章,本文所用图片视频皆由武威大马文化实景拍摄/制作。*本文如有错误遗漏,还请各位方家批评指正。武威大马文化,立足凉州、瞭望全国、纵览国际,将为您提供审慎科学的凉州文化IP咨询。我们期望通过宣传推广,梳理唐诗《凉州词》背后的文化脉络,建立一个以武威为核心的「凉州学」学术体系。*「西北胜迹」「西北胜族」「五凉文化」「奇闻趣事」「西北地理」「西北美食」「武威大马文化说三国」「西北历史」系列文章,未完待续。


武威大马文化随笔:何为安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