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人在龙标,刚到舞水,梦回麟趾

2023-03-15 20:25 作者:曲玠川  | 我要投稿

我妈跟我说,难得你现在有时间,要不要去外边走走看看。

我说有计划了。

她问我去哪里?

“怀化。”

“怀化?离张家界很近诶,不去那边看看吗?”

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从高中到大学、从大学再到社会。

我应该是始终没有变化的,我指的是热衷于幻想这块。

至于行为处事这块大抵是有了些许变化,因为大人的口径是从我不懂事变成懂事,朋友的口径是你好像变得内向许多?

或许这就是懂事的代价?(笑~)

第一次看子不语(夏达著)大概是在14年前,详细的时间不太记得了,甚至连14年这个大约的时间也是推理出来的。

我仅仅是把这三本子不语漫画借给过同班的一个女生,而我们同班的时间,也仅有那即将毕业的一年而已。

不论是那个女生还是子不语,都对那个时间的我是比较特殊的存在。

在那个年代看漫画看动漫都被大人认为是不务正业,所以在那种环境下,遇到一个有着类似爱好的人是多么的让人感到幸运。

而我的家庭对这方面没有太大的阻碍,最多也就是限制我玩游戏而已,或许是对于大人来讲游戏的危害性更大一些吧(笑~),所以对于漫画这种载体,只要不是过于沉迷,他们也就没有去管了。

所以我能够用存下来的零花钱买下三本子不语,然后分享给我的朋友看,我的朋友也没有白嫖,她将书还给我时,用花的书皮将漫画书包裹起来了,我也是从这书皮和那一段变淡了的回忆推断出,我与子不语的缘分大抵真的是从14年前开始的。

所以为啥第二部没有用书皮包裹啊?

能观者的特权与追逐者的任性

我还在上小学的时候,每个上学的日子总会从那一条穿过田野弯弯曲曲的小路往学校走,小孩子的精力总是无限的,路边的竹林里抓笋虫,小溪里抓螃蟹,跑山上人家墓碑前玩耍,还总能按时到学校,真是一个奇怪的现象。

那个时候时间好像过得很慢,五年级的我还觉得的自己永远不可能长大成初三的样子。

小路的起点附近有一座土地庙,有一次遇见一个穿着邋遢的年轻大叔在那边煮着肥肉汤喝,大叔说自己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抽着从附近村民手里讨来的烟,但后来问同一条路的小伙伴,他们都说没有遇见过这样的人,但是被柴火熏的表面黑漆漆的小壶,还有壶里熬煮着肥的流油的肥肉,那随着白雾萦绕在幼童鼻尖和记忆之中的肉香怎么都不可能是假的吧。

嘛,或许这对于小孩来讲就是最初的神秘。

还有一次在老家的时候,晚上睡在床上,在朦胧之间,屋内那盏灯泡发出亮黄的灯光,透过蚊帐看到隔壁那张无人酣睡的老床上似乎有一个人起身,随后床中间似乎开了个像是地窖入口的口子,看不到口子处有什么,于是我打开我这个床中间的口子,探头下去看,口子底下人影憧憧,好似在举办什么喜人的宴会一般。

当然如同最正常的展开一般,同睡的大人说根本没见到那样的场景,甚至晚上灯也没开过,我掀开床垫,没有找到那个口子,只是看到木板。

小学的镇子里有一条河,听说跟文天祥有关,所以叫做文爷河,河对于大人来讲不是很深,但是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收走一些小孩子的命。

我想对于那些被收走性命的小孩子来讲,临死之前是没有什么恐惧的,因为小孩子的脑回路真的很奇怪。

就像我,在深绿色的河水之中,我望着那一抹光亮的河面,想的不是即将丧命的恐慌,而是这水里面的树叶怎么那么多?然后,不知道谁推了我一把,彼时还不会游泳不通水性的我,居然奇迹般的浮出了水面,趴在了河堤岸边,被小伙伴们拉上了岸,一只漂得不远的凉鞋,还被我用竹竿给勾了回来。

我从小就爱哭,但是那天湿漉漉的我一路兴奋的回了家。

在农村这种不是河流就是大山的环境下,不知恐惧和危险为何物的孩子们,每一个能够活着走出大山的,一定都有祖灵守护吧。

所以,为什么会喜欢上漫画,执着于上子不语,大概只有这样一个解释吧,因为那里有一个世界,那个世界里神秘就在人们身边,慢慢成长为大人的小孩子,曾经看在眼中,埋藏在回忆里,逐渐遗忘的那样一个神秘而美好的世界。

那个世界,有一座十分安静的小镇,古老而曲折的巷道,静谧而神秘的山林,以及与人类一起生活在同一个时代里的那些古老的神秘。

釜烧千年化作老妪的蚕蛹、诗人追寻的芙蓉仙子、老木匠、讨名封的狐狸精、随着候鸟和风而行的节历神、化为祖灵的老人、失去摆渡人的忘川……

我们活在无聊的当下,重复着机械的工作,过着一眼望到尽头的生活,大街小巷尽是穿着相同衣服的人,即使隔了一条街还是口味相似的食物,限量版的东西和财富一样对于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更是遥不可及,这就是是一个被ctrl+c与ctrl+v拼凑好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只有一个太阳,一个月亮,一种社会运转的方式。

但这样一个遗忘了无限成长可能的世界里,如果说看见神秘是小孩子的独一无二,而被踢出群聊的大人,依旧拥有逐火的任性。

所以在得知麟趾镇曾经存在于现实的世界时,当二次元世界的边缘与三次元存在谍影之时,这样的消息就如同夏日的蜡烛一般,让人如同飞蛾逐火一般义无反顾了。

每个人都有一段过去的美好回忆不愿化作遗憾。

执念

很幸运的是在初识圣地巡礼这个词之后不久,我就找到了麟趾镇的原型,本来我应该在看漫画的那一刻就应该意识到麟趾镇是存在于现实的。

不论是写下序章的人还是写着章节小故事的夏达,都或多或少的提到过麟趾镇的原型,尤其是夏达,几乎都把王昌龄、芙蓉楼、龙标、舞水之类的提示字眼塞到人嘴里了。

可惜的是那个年纪的我只对精美而神秘的画面感兴趣,那些文字也只是浅浅略过,以至于错过了这次本应该在十年前就该发现的线索。

不过也没差,反正不论是早发现,还是晚发现,对于此前的我除了化作一丝执念外,更多的或许是那日复一日的日常不断堆砌而成的绝望壁垒吧。

这道壁垒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称呼,学生时代是钱包里稀缺的金钱还有大人们的命令,社会时代则是只增不减的工作。

简单来讲,就是缺钱,或者缺时。

我的老家在湖南偏广东的地方,学生时代基本每个假期都会回老家,但也仅此而已,不会前往除了老家之外的任何地方,所以我每年假期都是一年之中离麟趾镇最近的时候,但也是离麟趾镇最远的时候,大人永远不会让你离开他们的视线,永远不会让你忤逆他们的决定。

从学校毕业的时候,已经是与子不语相遇十年之后的事情,那个时候忙于找工作维持生计,几乎都把那一段梦给忘在了脑后,毕竟没有面包的话小女孩火柴的梦境也燃烧不了多久。但是如果有了饱腹的面包,小女孩还会划燃那一段虚幻的梦境么?

或许在我的心底是默认了,自己永远不会到达麟趾镇了吧。

有人提议让年轻人少送外面多进厂,但是进厂就意味着百分之百的将自己的时间交给了老板,仅有的休息时间都是为了让工作更好的进行而存在。

后来看过一句话。

我去工作是为了能够给我的猫更好的生活,但我却把本应该用来照顾猫的时间全部用在了工作上,现在我的猫死了。

或许内心的负荷是一直在积累,或许是意识到自己的食量比几年前下降了一倍之后,又或者是过了晚上十一点精力开始明显下降时,淹溺于文爷河之中仍未曾感受到的绝望与恐慌,时隔将近二十年追上了我,已经淡忘的回忆执掌利刃,开始在我的内心披荆斩棘。

我才刚毕业几年,就要活得那么老气,过着这样看不到头而日复一日的生活吗?

我好好努力的读书不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幸福吗?

什么苦读三年享乐一生?这不是变成狗屁不通的道理了吗?

我什么时候开始将这本应该用来度过幸福生活的一点时间,都全部用在工作上?

为什么长大了之后,反而会将勇气全部都丧失了?

退休年龄还会不断延长,工作的时间还有几十年,而还有心气“走得动”的日子就这么短短的几年了。

再过一段时间,就要按照社会的共识,去结婚,去组建家庭,把本就不多的时间和精力再挤出给工作之外的家庭了。

每个年纪都有每个年纪的壁垒,或是钱,或是别人的看法,或是时间。

随着年龄的增加,我越发的意识到了。

我已被逼到了绝路。

不论是圣地巡礼,还是还愿,和回忆里那个任性的小孩道别也好,飞蛾逐火也罢。

该去麟趾镇看看了。

圣地巡礼

黔城

夏达曾不止一次提到过龙标、舞水的字眼,那么很容易就能找到他们现在所在的地方——黔城。

或许是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现在的黔城也有了一丝商业化的气息,但就是这么一丝商业化的气息完全破坏了我对麟趾镇的向往。

甚至生出了一丝被背叛了的愤怒,她怎么能变成这样?怎么可以变成这个样子?颇有一丝家长对长歪了的孩子的哀其不争吧。

但同时也有一丝释然,她商业化了,她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她应该能被好好的保护了吧。

我一厢情愿的这样想着,然后我住进了这座小镇。

很难形容在第一次站在南正街青石板上时的那种感觉,第一反应就是,啊小语,小语她曾经就在这条街走过啊。

以至于初到此处因为商业化释然后还潜藏的那一丝不安和烦躁也慢慢抚平了。

在这一刻,麟趾镇与龙标城,两个不同的世界终于开始慢慢重合。
在一家展馆里找到啦,找了好久

在下定决心直到搭上高铁,在踏进镇子前的那一刻,心里的紧张、期待还有不安都化作了平和,这座城市像是有一股神秘的力量一般,将你内心的所有躁动和迷茫全部都包裹,再经由舞水给冲往九霄云外。

在黔城的两天,感受最深的就是,这座小镇实在是太安静了,简直能纳入商业化景点的反例教材,我甚至和小语(子不语主角莫语)有了共鸣,这里真的“会有人住在这里吗?”

政府有想去开发一些景点,但大都只是命了个名,挂了个牌,然后一把铜锁将他们锁住,隔绝了外边的游客和世界。

还有一部分敞开了的挂牌故居,虽然可以进去,但是深巷楼阁内居住着当地居民,不好去打扰别人。

只要用心搜寻,麟趾镇的痕迹大部分并不难找。

街道经过修葺稍微有了些变化,但原型不难找,比较难找的多数是木雕和其他物品之类。

养蚕人没见到,不要说养蚕人的屋子了,甚至连跟蚕丝有关的物件都没见到。

蛇篇里祖灵化白蛇的破屋找了很久都没找到。

番外篇的从风虎,走了很多家古屋店都没找到,或许是被人买走了吧。

鹤篇的鹤殇祭红都已经放弃寻找了,结果在一家需要再收费的景点里不期而遇,感谢酷爱收集的时髦馆长。

钟鼓楼作为原型是最不像的,狐嫁篇里的那栋楼实在过于宏大,不过毕竟是妖界,楼房的变换也有可能。

土地庙,石碑,沿河亭那些就更不可能在原地了,或许还有一部分安置在“废园”里也说不定呢。

鹤殇祭红是在戴笠故居展馆找到的,左边是馆长,右边是酷似蒋介石的游客
芙蓉楼篇里就提到过木匠,这次没见到真人,但是见到了非常厉害的作品
当然除了木匠,碑匠也非常厉害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或许是命运早已有所安排,这次的旅行,居然见到了一所年代古远的文庙遗址。

说起孔圣人,初中时的校园里就有一座金漆孔圣。好像大多数学校都会立个雕像,或者是古代或者是近代的伟人。

对于孔圣人或者文庙的理解,也仅仅在于中考高考背过几篇文章,清时明月里的强盛儒家,除此之外也就跟大多数人一样,懂一点,但不多。

在黔城的第一天就看到了文庙了,凭借一丝由课本带来的崇拜,想要进去参观一下,但是门口验票亭头发花白的先生阻止了我。

这里的景点是要门票的,虽然五点半才闭馆,但是四点半就停止售票了,你今天来的太晚了,况且这里还有芙蓉楼那些景点,明天再买票过来吧。

第二天起了个早,经由少伯井旁的小道来到了文庙,先生一早就坐在验票亭里,守着手机百无聊赖,收了票之后也只是很平常的让我进去了。

两侧是孔圣的学子,中间是状元桥

遗址之所以是遗址,就只剩下外墙,地面铺设的石砖,柱墩罢了,其他全都在破四旧的时候被毁了(老先生说的)。

转了一圈,作为一位已经毕业但任在考试的学子,我像老先生提出了祭孔的要求。

老先生眼睛都亮了,再三确认我真的要祭孔,于是便提点了一些事情。

“祭孔不能只上香,还需要供品。供品不用太多,但一定要单数。五个水果,两种糖分别七颗就行了。果盘?不用那种东西,你直接袋子敞开就行了,出门在外各种不便,孔圣会理解的,到时我跟他说一声就行了。如果你是祭孔的学子,那么就走这条状元桥,记住只能从这条桥往前走,不能从这条桥往回走,取的是一往无前的信念,不能走回头路,学子从侧边回龙路下来。”

“祭孔首先需要正衣冠,像你的拉链要拉上,背包就放旁边吧。然后是三献礼,因为你是大姑娘嫁人——头一回,这次就我教你,带你走一次礼,如果你考试考上了,要回来还愿的,到时就你自己来了。礼仪是男的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女的就右手在前左手在后,拇指与手掌垂直,先放在胸口,然后像外打开,举到眉心再鞠躬,鞠躬要小于九十度。一献表决心,二献表诉求,三献表中必还愿。”

老先生教了里,帮忙摆了供品,点了两根香烛。

“香烛就像是明灯,是为先师指路,他看到了,才会过来。”

三根香交由我点,三拜之后上坛,随后三献礼。

或许是现在这个时候实在没什么游客,或者是先生实在是太久没有跟人讲话了,又或者,先生关于曾经这个文庙变成如今这个样子内心的愤懑。

先生讲了许多关于文庙的事情,顺带把整个龙标的历史全都讲了一遍,想想其他旅游景点要花80块找个讲解员,在这里能免费享受还挺赚的。

文庙之行结束后,先生极力要求一定要去芙蓉楼看看,里面才有孔圣肖像的真迹,现在的这些雕塑都不是孔圣原来的样子。

感觉还挺威严的。

食为天

粉嗦一餐可能很爽,但天天嗦确实有点难受,南方人还是比较习惯米饭。

第一排是在进牌坊右手边一家小馆吃的仅需七块钱,味道很好也很辣;第二排是在玉壶轩旅馆往左的一家小吃店吃的,鸭腿很好吃,猪脚就太柴了,还是隆江猪脚好吃些,比较贵基本都要二十往上,有点景区那味了; 第三排是一些当地居民开的小吃店,上过央视的炸春卷很一般,隔壁的隔壁的隔壁的茄盒反而很不错,真有肉!第四排是靠近城门的小吃店,我都不知道山椒油原来是柠檬去掉酸味的那种清爽,跟绿豆粉合在一起有种一言难尽的感觉,馄饨很中规中矩。

一个人出门在外有睡觉打呼噜时不用担心吵到同行的人,但是一个人出门在外能吃的东西很有限,尤其是到了胃口递减的年纪,点一碗绿豆粉一碗馄饨都吃不完了,这个想吃那个想吃,每天都保持着看饱肚撑的状态。在张家界(黔城游之后)点了一锅最小份的三下锅都要分两餐才吃的完,以前可是爆炫五块允指原味鸡毫无压力啊。

当天恰好是妇女节前一天,当地的单位一群女生也过来租汉服拍照,饿了也在城门口小吃店吃东西,大多都点了一碗口感独特风味一言难尽的绿豆粉尝鲜。

出城门往左走就是一间中学,到放学的时候还是有很多学生来城门口这家小吃店吃东西的,放学后两个女孩到我隔壁的桌子坐下,打开自己家里做的饭分享着吃,不一会又有几个女孩过来了,其中一个嚷嚷着饿死了去厨房让阿姨煮一碗粉,回头就过来找同学问有没有一块钱,她还差一块钱买碗粉。

见到这有些亲切和怀念,看来不论哪个时代,大多数学子的状态都是贪嘴还有囊中羞涩啊。

黔城就一个小小的地方,所以圣地巡礼结束的非常快。

和一般的圣地巡礼有些许不同,在这里没有见到子不语的周边,没有见到任何跟漫画相关的海报或者宣传,小镇倒是有一家新华书店,但更多的像是一个学校里的图书馆自习室的类型,书架上是万年不变的中小学生必读名著,和外边的自习室书店稍显不同的是,这里还摆放着一些关于当地旅游景点的介绍,这就当做是旅游业的摆烂性宣传罢。

圣地巡礼除了找寻那相似相同之处,更多的是一场对曾经美好的一场礼拜罢。

最后呢,除了执念达成之外的一丝小小的遗憾,更多是的这躺旅行所敲开的勇气,只要荷包里有足够付得起路费和其他开销的钱,天下之大,哪里去不了?

如同忘川篇一般,追寻着执念到此,回首之后带着遗憾、心愿和祝福,便是慢慢的,不要着急的勇敢往前走。


人在龙标,刚到舞水,梦回麟趾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