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是否还有坚持价值的必要?
俗话说,评价一个人的标准不应该只看他说什么,而是要看他做什么。这句话乍一听下来,确实有道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应该坚持这种观点呢?
当今社会的风气并不是只有那些做得好的人才能获得丰厚的回报。一个农民辛辛苦苦种植的水果,即使自己售卖价格不高,但如果有一位具有卓越口才的带货主播为其代销,这些水果的价格和销量会被大幅提升。虽然主播们带来的价值有限,但他们所获得的回报却远远超过那些创造价值的人。
一个好的产品,其真正的价值体现需要经过漫长的过程,但一个具有说服力的故事并不一定需要一个优质产品作为支撑。比如,辛吉飞和辛巴,这两个名字你可能并不熟悉,但他们的故事可以通过搜索了解到。前者因曝光食材的“科技与狠活”而走红,他曝光的许多产品只是满足口腹之欲,但却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只是这些食物的伤害效应并不明显,或者说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身体才会以生病的方式显现出来。而后者则通过巧妙的措辞和高端的包装,将一些商品包装得高端大气,但其实质仍然是质量低劣。这些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比如钻石,本质上只是碳化物,但因为与婚姻爱情相结合的美妙故事,其价格变得高不可攀。然而,随着人们变得更加理性和认知水平的提高,对其价值的认知也在重新定义。
因此,我们会发现观察一个人的好坏确实需要看他的行为而不仅仅是他的言辞。从赚钱的角度分析,说得比做得好可能才是关键。
当人们不再关心物品的价值,而只关心自己能赚到多少钱的时候,那么价值是否真的有必要存在?之前我看过袁隆平爷爷的一个采访,谈到了转基因种子的问题。如果转基因种子的目标是防治虫害,那么产量肯定会大幅提升,种植成本也会大幅降低。这样既省时省力,又能提高利润,谁不愿意呢?当我们用科技代替传统的发酵、熬制和新鲜食材之后,成本会大幅降低。这样不仅不影响口感,对人体的伤害也不明显,同时还能大幅提高利润。在这种情况下,有多少人能够抵挡高额成本的压力,坚守自己的价值底线呢?如果连价值都变得不重要了,又如何保持道德底线呢?
我想起之前看过的一个视频,讲述了一个广东的阿叔开的鸭腿饭,物美价廉,经济实惠。后来才发现,这位阿叔其实是一位拥有10栋楼的土豪。也许在未来,只有那些真正没有财富焦虑的人才会重视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