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 究 鄙 视 链

开学了,我真是太难了。专栏就周更吧,就更新一些实时的热点吧。这一次搞一些内容,分点描述,如果不想读太多文字的话,每个点都是独立的一段都可以进行阅读。
1,【玩家金字塔】
若把整个游戏市场以及游戏玩家想象成一个金字塔,那么越居于底层,玩家基数就越高,审美层次越低,门槛越低,越基于大鄙视链底端。
以大众游戏王者荣耀与独立游戏去月球为例,王者荣耀在金字塔的底层,证明王者荣耀的玩家基数高,入坑成本低,但是相对而言,在大体的环境下审美层次会有所下降,也就导致了王者荣耀的风评有黑点。坦率而言,王者荣耀的游戏质量这业界一流的,但是这个玩家金字塔与游戏质量不成逻辑关系。但王者荣耀的既得利益与流量和玩家基数可以成为居于金字塔阶层的原因。独立游戏去月球,玩家基数较少,即得利益也相对较少,但与金字塔的分层存在逻辑关系,去月球的风评与审美层次都高于王者荣耀,但是这与他所得的既得利益与所得的流量所矛盾,最终产生鄙视链。
总结:某个游戏和圈子越基于金字塔的更上层将火的更大的鄙视链权力,鄙视链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审美层次与获得的流量和既得利益不成正比,审美层次高的游戏和其中的圈子就会对其他审美层次较低,但是既得利益较高的游戏和圈子进行攻击。
2,【小众文化排斥大众文化】
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会形成大大小小的文化圈子,但是每个深陷于圈子之中的人,其思维模型对事物的思考方向与对自己价值观的认可,促使小圈子文化对于大众文化存在偏见与排斥,从而产生鄙视链。
例:以@石皮幼乌 对跳舞的线的类攻击性言论为例,举一反三。假设跳舞的线是大众文化,其它的音乐游戏为小众文化,将会产生纠葛。
小众文化中的人本无心干扰大众文化,则由于各种诱因(其一:大众文化中的人对小众文化不了解,可以体现为音乐游戏都是节奏大师等),促使小众文化圈中的人对大众文化有敌意。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小众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存在某种信息不对等(对节奏大师的道具有误解等),而小众文化圈中的人也不会有客观了解事物的存在的能力。大众文化看待小众文化会戴上有色眼镜,反之小众文化看待大众文化也会带上有色眼镜。关系层层恶化,每个人的价值观、人生阅历和审美标准有所不同,使得不同圈子之中的人会产生意见纠葛。其中一些自认清高的文化圈将自己抬到了鄙视链的高层。不同文化像两个不同党派的政治家,谁是在野党?谁是执政党?舆论(指鄙视链)说了算(这个比喻也不太合理,作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会用全力去了解对手的每一份优点与每一份缺点的)。
总结:小众文化自认清高,以仇视、敌意和鄙视的思维姿态看待大众文化。而大众文化也不甘示弱,重则对小众文化进行攻击以及抹黑,小众文化也不遗余力的进行反击,导致文化圈中的恶性循环。鄙视链将越来越紧。
3,【各种文化之中的领袖主义】
每一个文化与能被知识传播的地方,被接触到的人都会产生价值观,人生观以及自己的思维模型。每个人因为会对自己产生认可,不愿意否定自己所坚持的东西,所以会去支持自己所在行业和文化类的领袖人物。
以「双标」为例。根据事件中所提出人的背景不同,所得到的答案也有所不同,这称之为——诉诸权威。每一个文化中的佼佼者都会有一群文化追随者,而这个被追随的人叫意见领袖、思想领袖、模因独裁者。这样的领袖与追寻其的人价值观高度一致,所以才会产生领袖站在哪边,那么追随者就会去哪边的奇妙现象,即使这种选择会打乱追寻者心中的价值观与认知追求。但是他们会用自我安慰的方法将自己选择的结果被自己同化(既然这个大佬都这么说了,那当然就是这样了)。若圈子中没有这样所谓的领袖,那么圈子将是一盘散沙,这样的领袖是客观而且是必须存在的。但是想要这些领袖达到真正理性思考,就要改变他们心中的思维模型,以及他对圈子的价值观,这是个长久的过程。
总结:圈子和文化中的格总理就会引领他们的追寻者探寻某一方面的所谓真理。但是人领袖不止一个,每个领袖我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你不同圈子或文化之间产生思维摩擦相同,每个所谓领袖都会产生思维摩擦,从而导致了所谓「双标」现象的出现。
4,【小团体主义与私德】
每个在文化之中的人都会与自己意见相符的人组成小团体,小团体之中意见不断进行摩擦与融合,逐渐产生一个彼此都认同的思想,但对事物的本质已经失真。
例:节奏大师中有非常多的战队与家族,其中不免有相互进行了解的玩家,每个玩家对彼此进行深入了解之后,将会得到别人的一份概念清单。选择有二,要么将他人的概念化为自己所能理解并认同的思想,要么同化别人。在对dssq的不懈讨论中,彼此拥有了认同感。对自我价值观的肯定所产生的力量是无限的,当他人批判dssq的时候,自己的价值观会对与自己相矛盾的价值观进行攻击,双方各执一词,你来我往。互相问候,十分暖心。
不同文化圈中人的私德,决定与其他圈子人交流可行性。
例:若x圈与z圈存在互相鄙视的关系。那么,双方圈子人必定会发生摩擦,私德是决定双方交流可行性的重要原因。若双方对立,不想接不认可,并有语言类的冲突,则为交流失败。若双方对立,语言之中保持一定理性,就事论事,不对事外之人产生语言类攻击,则交流会持续进行(效率另当别论)。
总结:小团体主义将同个文化圈子(有时候会不同,但是互相了解的成本会很高)中的个个玩家会组成一个小团体,在不断的交流与思维摩擦之中,将他人或自己传递的文化以自己所能方式理解并且同化(从我的社交实际中可以发现,这类现象普遍存在),将一个单独的事物与另外几个事物纠缠在一起(做你的价值观为a,第二个人的价值观为b,第三个人的价值观为c,在一个长久的小团体之中,会产生意见纠葛以及思想同化,三个人就将彼此的价值观加以融合,以自己所能理解并认可的方式加入自己的价值观,得出在小团体中你的价值观为abc),获得一定的价值观,并向其他文化圈中的人进行思维摩擦。在与其他文化圈中人进行交涉的时候。双方的私德决定了交涉质量的好坏(据本人经历,若不是你掌握绝对的主动权,每一场交涉都是不欢而散的)。从而达到了。加紧鄙视链的负面作用。
5,【不同文化之间信息不对的等】
不同圈子之中,每个人的价值观决定的自己的行为取向。每个文化圈会产生意见摩擦,从而讲文化圈的内部改善以及恶化没有更好的表现出来。
例:大家都说节奏大师的人物道具强无敌,氪金就是胜利。但是在该文化圈外的玩家可不知道人物的技能做的相对克制(一个键满分为400,要用道具替换将会折损分数,从而达不到更好的成绩)。但是,其他圈子中的玩家对其口诛笔伐,成为了一样鄙视的资本。至于为什么节奏大师做道具这种东西,因为这是个商业性的游戏,有资本的投入必须要有资本的回收,氪金充钱是最大最直接的盈利模式。但是其他文化圈中的玩家对其进行妖魔化的扭曲,将比现更加锁紧。
同样的例子还有许多,如不同游戏之间的体验性,普通游戏之间的审美层次等,互相都存在缺少了解导致的信息不对等。
总结:缺少了解,导致信息不对等,是玩家间的思想摩擦更加严重,不同文化圈内的玩家不能彼此理解。让鄙视链更加难以解除。
6,【缺少格物精神】
不同文化全美的玩家不能理性沟通,不对对方的进行了解,没有所谓的科学主义,双方彼此去不了解,最终导致玩家群体敌对与恶化。
再以节奏大师为例。节奏大师其他的音游文化圈中的人,并不对自己讨厌的东西进行深入理解,即使自己再言而有力,但是终究得不到对方的认可。所以才会发生这种现象:很多人在说节奏大师不好,但是在玩节奏大师的人,并不以此为辱。因此,更多的人将矛头指向新人,对他们进行审美与思想方面的多重批判。
总结:不同文化之间缺少了解,是产生鄙视链的万恶之源(但是万恶之源不止一个),导致本已存在的鄙视链,更加的恶化。
——————————————————————
注释:
【游戏质量】游戏质量已多方面决定,通过游戏的剧情,美术。体验感与玩家反馈,也通过市场认可等等条件可以证明该游戏质量好坏。
【审美层次】每个人的社会阅历,接受新事物的多少,受到教育程度的多少,得到所分配到的教育资源的多少,得到教育质量的多少等因素共同决定审美层次的不同。
【双标现象】在不同环境和不同因素影响下,人做出的抉择不同。
【意见领袖】将某些价值观和认同的东西是为自己的追求,将提出该关注的人是为自己的领袖。
【模因独裁者】通过强行灌输等等方式对别人进行同化,
【小团体主义】各类人形成集体,在集体之中又形成一个小集体,以小集体为核心利益的主义。
【格物精神】等于科学主义,就是确实的实验和对其进行探究得出来的结果才信服。
结束了,可能有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