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从语境看到论证)
在看到休谟设计一个论证(《人性论》(上卷),第95页)来说明为什么“任何开始存在的事物都有其原因”命题没有论证上的确定性时,我突然感觉到对已经可以被想象的事物对象是受到论证中的“语境”(下面介绍为什么叫语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的。
这种变化也许就是我们的大脑在不同的时空中的状态是可以变化的。这就像是我在昨天还在想这次疫情应该不是很严重,但是今天我就觉得这次的疫情很严重。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是因为我大脑突然的感受吗?大脑的感受观念按照休谟的论证说法是一种字体,但大脑因为其物质的实体不可能凭空产生另一个实体,就像老师说沙发不可能会因为物体陷入其中而产生重叠的空间,所以这不是大脑的突然感受;那是我的大脑接受了一定的信息而产生了新的判断吗?信息在现代的社会充当了以前的想象力想象的信息在我们的大脑里产生的变化,权威的说法是我们的神经元上出现了生物电的改变,这种改变真的是由生物电来决定的话就真的印证了想象的观念是存在的一种实体。
但是我并不认为是这样的,因为人的变化绝对不会是由几种电信号在大脑中的神经元细胞中的传递来决定的,就像人不可能是机器一样,由命令行决定其运行方式。因为如果承认了人的大脑由电信号决定,会产生很多的问题,过往的哲学体系都将因为人大脑的运行方式而发生改变(因为这样人就不能称为是人,而是一种机器,只不过高端了一点而已)。所以这种变化也不是由于接受了一定信息而产生的。
回到开始看,这种变化前我所存在的时空让我保持一种状态想法,变化后我所存在的时空是另一种状态想法(这里我们假设的时空是独立存在的实体,因为有人可能会赞同时空是物质之间的关系,那么既然是关系,就不可避免产生两种物质本身及其产生的变化都是“相同”的这样一种关系,而相同的两种物质在概念上是站不住脚跟的,因此我在这里赞同时空是独立存在的实体这个观念)。
我认为这种变化源于语境——即在说话或者文字图画等表述时,人所处的状况和状态都是不同的(这是最符合这种状态改变的术语了。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下面我想用休谟的论证来说明语境对论证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甚至语境的变化可以决定一个人是否承认一种论证。
回到休谟的论证,他反对“任何开始存在的事物都有其原因”的方法关键点是承认设想一个“没有原因的存在着对象”,但前提是承认“如果两个观念不同,说明两者是可以彼此分离的任何不包含矛盾的东西是可以设想的,即是可能的”。
在休谟批判他人或者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的时候存在的一种语境,是与他人在陈述自己的语境,或者批判休谟的观点的时候存在的语境,两者是不同的。因为每一个人在表达观点的时空是不一样的,在这种个人存在的时空中产生的任何语言都是基于已知事物(或者未知想象事物,但可被想象,故统称已知事物)情况做出的判断表述。这样就说明论证的合理性仅仅限于某一时刻的某一类人,也就是说休谟的论证是基于自己的理解对已有现象的一种解释,不可能会被所有人接受,并不具有普遍性。
思考完后再来反观一下现实中的事物,我很诧异。。。
因为现如今的网络用于如同“YYDS”、“AWSL”,在任何地方都在被滥用。
这些词语虽然让人能快速发泄情感,但已经开始限制人本身语境的表达了,这是很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