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3高考语文作文全国甲卷全国乙卷试写

2023-06-08 23:51 作者:罗夏冰冰阳  | 我要投稿

本大学生看到今年的作文题很喜欢!试写了两篇(虽然当年自己作文没写好www)好久没写议论文了可能有瑕疵但是还是很酣畅淋漓的hhh

全国甲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我们的时间“病”

在科技越来越发达、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现在,时间成了我们能掌控的为数不多的东西,于是我们拼命地压榨它,直到我们被它掌控。 起初,我们在日程表上写下时间规划,闹好闹钟,希望按时完成每一项工作。 后来,我们下载各种计划提醒、时间管理的app,思考拿快递路上顺便买什么,思考这堂课或是这个会议上可以抽空做什么,希望能够更高效率地完成事情。 接着,我们想要在吃饭的时候顺便放松,于是便边吃外卖边看电视;我们想要减少娱乐时间,于是在15秒和30的短视频间更倾向于选择15秒的;我们想要更快地获得信息,于是习惯看解读而不是原著,习惯开“倍速”而抛却原有的节奏……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节约时间”成了我们的目的而非手段,成了我们的出发点而非结果。 技术的进步带给我们外卖快递的便利,直播、短视频的快感和交流、表达自我的即时,网络和通信技术不断发展,这种便利也愈发明显,“快”和“短”似乎成了这个时代的真理。可是,一部两小时的电影是否真的可以通过五分钟的解说视频了解它的全部思想?一首五分钟的音乐作品是否真的可以通过截取的十秒片段来感受它的全部内涵?当思考与感受缺少了时间的沉淀是否还有足够的价值?我们生命的长度在这种“快”和“短”下是否真的被拉长了? 我们有多久没有体验过散步沉思数小时后的顿悟,静读一本书后的开朗,研究一个问题数天后的灵感,又有多久没有拥有过未被碎片化的连续的生活,不为时间流逝焦虑的心灵和一步步触及灵魂的交谈。当代人对时间的紧张感远超自己的想象,许多人都得了一种时间“病”。 将时间重新为我们所掌控,而非做它的仆人,我认为我们要从明确一件事的目的开始,从一件事原本的意义出发来行动,在每一个步骤上都将这个最终意义视作最重要。如果效率的公式是产出除以时间,其值小于一,那么缩短时间来减少产出无法提高效率,但为了增加产出来延长时间就可以提高效率。譬如复习一门课以吃透知识点为目的,研读课本就好过看应试视频;欣赏一部电影以探究艺术魅力为目的,沉浸在电影院里就好过刷影评;游玩一座城市以感受美、放松心灵为目的,自由地探索就好过紧跟网络笔记打卡。 也许有一天我们不再不断在心里说“快!快!快!”,不再考虑一心多意的可能性,不再按照视频长度选择是否播放,我们的时间“病”慢慢被治愈,我们就将时间原本的意义还给了自己。 全国乙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

以上两则材料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别人的花不是只给我看的

季羡林先生有一文,名为“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赞美了人群中的不自私也不傲慢的开放态度,与之对应的我想说,“别人的花不是只给我看的”,我们没有理由因为自己的好恶去摧残自然生长的花,“百花齐放春满园”是整个世界的礼物。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也不会有两个人有完全相同的好恶,这原本是促成世界多样性的优势,但在言论空前自由、评论触手可及的网络迅猛时代,多样性不仅未得到加强,反而在群体的互相排斥、互相批判中削弱。且看,每一条新闻下是否都由赞数决定了主流论调;且思,你对一个事件的评价是否会因为“网友评论”而动摇。不论我们是否在网络上发声,我们已经在冥冥中被那些“热门评论”所代表。 习总书记曾在讲话中说:“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但为什么很多人倾向于违背这个道理?因为我们掉入了一个“利益集团”的陷阱,这个“利益集团”就是针对某个问题上我们自己的好恶,我们所归属群体的好恶。倘若我们的群体有一定数量基础,我们会在这份数量的撑腰下,不愿欣赏与我们意见相斥的群体;倘若我们群体的意见在时间积累中已为大众所接受,我们会带着“广为接受”的底气,不再容纳创新、容纳独特、容纳不喜欢。 这是在互联网时代尤为普遍的现象与问题,因为我们是那么容易地接触到铺天盖地的热搜,刷到几秒能概括数张报纸的短视频,却也实在不容易跳出大数据为我们量身定做的推荐,了解在网络上鲜有发言的群体的诉求。一个APP用久了就固化了首页推荐,一个事件发酵久了就容易演化为网暴,我们在现实中生活了那么久却在互联网上化为一条条属性。所以我们需要懂得“别人的花不是只给我看的”的道理,明白自己看到的信息是空前丰富也是冰山一角,以开阔心态探索世界美好。 毛主席在新中国成立不久指导文艺工作时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盼想,这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最为活跃创新的春秋战国时代的特征,也是文化最为繁荣、国家最为强盛的唐朝的特征,更是我们如今文艺工作的指导方针。我们欣喜地看到普通人也能在视频平台上创作表达自我,非专业的作品也能广为流传体现价值,却也少不了看到“另类”被造梗,“不如xx”被攻击,百花齐放并不意味着让错误价值观的腐朽之花也任意开在园中,但需要对不同颜色不同香味的包容;百鸟争鸣并不意味着让靡靡之音也参与到合奏,但需要各种音高各种音色的结合。 不只是文艺界,各个领域的繁荣都少不了包容开放的态度和丰富多彩的主体。为了共同的“春天”,在各色热点事件中在与人交流中,也许我们每个人可以尝试不急着“站队”,找寻自己的节奏,在了解事实的基础上思考自己的见解,“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判断评论时多一点逻辑少一些不良情绪,莫让群体意见全然盖过了自己的心声。为了共同的明天,在不同思想与喜好的碰撞中,也许我们可以不急于批判与捍卫自我,既不盲目接受也不恶意攻击,正如费孝通所说,“以一种理智的、稳健的心态‘欣赏’它”。 欣赏每一朵自然的花,也勇于开放自己的花,相信有一天,人与人之间将不以好恶定本性,文化与文化间将发自内心地互相欣赏,“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2023高考语文作文全国甲卷全国乙卷试写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