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新高考走班生10大困境,不到万不得已,我不会让孩子走班

2020-11-06 19:15 作者:新高考前沿  | 我要投稿

你是否因为孩子学习上的偏科,操碎了心,一度为此很头疼?

你是否因为孩子花费很多精力,去课外补习弱科,甚至耽误了其他优势学科的学习,却效果不佳而烦恼?

你是否因为给孩子补习花了高昂补课费,可孩子成绩却不见起色,感觉得不偿失?

好在,新高考来了!这一切的问题仿佛迎刃而解,真的令人欢欣雀跃。


新高考来了

新高考模式因材施教,学生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优势学科,3+3模式有20种组合,3+1+2模式下有12种组合。

新高考模式让学生可以发挥特长,扬长避短,这是新高考改革的初衷,也是偏科孩子的福音。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解决了很多偏科学生与饱受折磨家长的烦恼。

然而这又是一个最难的时代,因为选择过多,又没有历史经验借鉴与参考,导致我们在选科过程中十分纠结。

新高考模式的推行与尝试,确实让我们在选科过程中选择变多,但会出现为了避开弱科,我们所选的组合人数过少,形不成固定班级,而不得不面临“走班”的问题。

那么“走班”到底好还是不好呢?这是每个家长所关心的问题。


新高考选科10季专栏:
今天“新高考前沿”将根据一线的实际教学经验,详细的为您探讨与解读新高考选科中的“走班生”,所具有的优势与面临的困境。

欢迎大家阅览《新高考选科失败案例第六季:走班10大困境,冷暖自知要慎重》,又名《新高考走班生10大困境,不到万不得已,我不会让孩子走班》。

本文会写得十分详细与具体,都是一些普普通通的大实话,若引起不适,请勿对号入座。

友情提示:全文大概3500字,阅读时长10分钟。


正文开始:

“走班模式”主要有两种方案,第一种学校把所有走班生集合到一个班级,组成一个班级;第二种通常会采用“固一走二”或者“固二走一”的模式,即固定一科在某一个班级,本人也在这个班级,其他两科走班,或者固定两科在一个班级,另外一科走班。

第一种方案因为管理难度大,班级凝聚力不足等各种原因,很少有学校采用。从大数据来看,学校目前通常会采取第二种方案。

“走班模式”的出发点肯定是好的,因为它有效地解决了学生所选组合人数不足,无法形成固定班,该如何排课上课的问题。


“走班模式”优点

“走班模式”的好处可总结为以下2点:

1.因材施教

每个人所擅长的科目不同,偏科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而走班模式的存在,可以让新高考因材施教的初衷变为现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每一个孩子都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与特长,扬长避短,可以极大提升孩子在高中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动力与自信心,这是一件好事。

2.锻炼能力

“走班模式”学习自主性强,可以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走班上课”大学上课有些类似。

这能极大地锻炼孩子的各种能力,比如自制力、自我管理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走班确实有很多好处,但走班虽好,在目前的高中实施过程中,学生学习时却面临10大困境。


“走班生”10大真实困境

“新高考前沿”通过持续两年对“走班生”日常学习生活的追踪,发现了一系列问题,这里不得不提为家长们提前敲响警钟:“走班”要慎重,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适合走班!

1.座位最后一排

“走班生”的座位基本在班级最后一排,这会让孩子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每一个家长都不想让孩子坐在班级最后一排,希望孩子能在第一排最好,前几排也可以接受。因为课堂学习时离老师近,听课效果好,不容易走神。

但走班生,因为走班上课,如果座位被安排的靠前位置,走班时人不在,这是一种浪费。而走班科目去了其他班级上课,每周上的并不多,其他班级更不会长期为其预留一个靠前座位。


2.心理归属感较弱

“走班生”通常会采用“固一走二”或者“固二走一”的模式,相比于固定班的学生,他们在班级里属于少数群体。因为组合跟别人不一样,这让他们的心理归属感较弱,集体荣誉感不强,有一种仿佛是“外来人”的感觉。

高中生存在抱团现象,会出现各种关系好的小团体,走班生与固定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发生摩擦时,这种外来的疏离感会更强,因为班里孩子天然会偏向本班固定成员。

3.成绩对比度不强

走班生,因为自己组合选择的人数较少,有一些组合甚至整个学校只有3个,甚至1个学生选择。

那么它们的成绩,对比度就不强,参照性比较弱。很简单的一个道理,这个组合只有你1个人选,不管考多少分,你都是这个组合第一名。

虽然进行赋分后可以学科内纵向对比,却不能组合内进行横向对比,这就无法准确得知,自己在这个组合内所占据的位置,无法准确判定,自己在这个组合内的综合实力。


4.学习延续性受阻

在学习上,一些规模小的学校,走班生课表排出来已经非常困难,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走班生还面临一个很重要的困境。

在走班科目与其他科目冲突的情况下,学生可能面临同一门学科,走班上课时,出现两个不同老师任教的情况。

而每一个老师的讲课风格不同,都需要孩子去适应与切换,这种走班模式给学习延续性,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5.同学无法讨论

走班生因为自己所选科目的组合,在班里几乎没有人一样,所以它的学习氛围,与固定班不可同日而语。

“固二走一”或者“固一走二”之下,走班科目平时遇见任何难题,无法与周围同学进行直接讨论。本来同学稍微一探讨,就能解决的难题与困惑,却成了自己学习路上的“拦路虎”,不能在第一时间解决掉。


6.老师辅导不便

走班生找老师解答疑难,也不方便。

当学习过程中遇见困惑的时候,走班生想找老师解答,只能去老师办公室。而很多孩子因为害羞,或者出于懒惰,基本不会去办公室问问题,那就只能等老师自习课进班辅导。

自习课时,因为这个班里只有个别几个孩子选这个科目,为避免其他孩子的好奇与极关注,任课老师通常不会进这个班辅导。

这就会造成孩子的学习困惑,越积越多,到最后成了“虱子多了不咬,债多了不愁”的学习状态。

7.晚自习学习不便

晚自习有些学校会安排学科自习,老师会讲课或者讲题,而如果自己没选这个科目,只能被迫跟着听。你说尴尬不尴尬,这会严重的打扰走班生的正常学习。

这都是一线教学过程真实出现的情况,你说走班生到底听还是不听?不听,声音飘进耳朵里;听,自己根本没选,纯粹耽误时间。


8.作业收发不便

每天各科课代表会把当天作业,自习课写在黑板上。走班生的走班科目作业,需要自己单独去任课老师那里问,每天都得自己去问,长久坚持下来,并不容易,也浪费时间。一旦忘了问,不会有人提醒自己。

因为没有专门课代表负责,自己不但每天需要主动去惦记走班科目的作业,还要主动收发作业,给老师送到办公室,这需要自己较强的学习自觉性。

9.纪律管理混乱

走班生还面临着一个纪律管理混乱问题,固定班学生,会时刻获得班主任老师与任课老师的关注,无论是课堂纪律还是自习纪律,都会被重点照顾。

而走班生,因为课表与其他人不同,若没有较强的自制力,可以钻空子偷懒甚至当任课老师与班主任沟通不到位的情况下,可以逃课。

走班科目老师以为你请假了,所以没有来,班主任以为你去上课了,所以不在班里。虽然大部分孩子不会这样做,而且学校严格管理之下,出现这样的疏忽概率很小,但它就是真实存在。


10.高三复习后劲不足

新高考3+1+2的八个省份,第一批加入的孩子们,如今正好高三,正在进行新高考三轮总复习,而“新高考前沿”发现走班生的学习后劲普遍不足。

老师与学校会更关注固定班的孩子,这让走班生会有一些心理落差感。学习上的不便之处,在高三“时间就是金钱”的紧张复习节奏下,会被放大。

走班生面临的这10个困境,是“新高考前沿”根据一线真实情况所总结的,没有任何的夸大,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写了这么多,那家长肯定会更加关心,对于新高考选科,为了避免走班,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与建议呢?对于那些已经走班的学生,又该如何进行学习呢?

这里就不再展开,省略800字,请各位谅解。


写在末尾:

人生如饮水,冷暖自知。走班生面临10大困境,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实事求是!

但话说回来,每个孩子有自己的具体情况,适不适合走班,也并不能一概而论。

家长要清楚一点:孩子觉得走班好,多是出于一种新鲜感与自由度。但在一线老师眼中“走班”并不好,因为确实不利于学习,相比于固定班,他们获得同样的成绩,面临的难度更大,需要付出的更多。

好了,本期内容就写到这里,感谢您能坚持看到这里,如果您觉得有用,欢迎您关注作者。您的每一个关注、点赞、收藏、评论、分享、转发都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与鼓励。

我会尽心尽力的把这个专栏写好,不辜负您的厚爱。


《新高考选科失败案例第六季:走班10大困境,冷暖自知无人问》结束,《第七季:半路改选,越是折腾越悲催》正在勘误之中,尽请期待。

本文原创作者:新高考前沿,感谢您的关注。

一切新高考最新资讯,尽在新高考前沿


新高考走班生10大困境,不到万不得已,我不会让孩子走班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