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关注315 医美再次被点名
前天,一年一度的315晚会,全民都在翘首以盼,看看又有哪些行业榜上有名。而作为医美从业人员,更关注的是,今年医美又要从哪个角度被曝光。
医美当仁不让的占据今年315晚会的C位,是绝对的主角,而其它的内容只不过是主角光环下的背景而已。
这一次,媒体的刀很锋利,割的不仅深,而且角度也很准。
这一次,媒体不再关注个体消费者医美后的痛苦,摄像机镜头开始向上游产品端延伸聚焦。
315晚会:去年“黑培训”,今年“毁容针”
清晰的记得2022年315晚会曝光的是“医美短期培训班”的事情。其实由此就会延伸出一个必然的问题,短期培训上岗的“假医生”们,使用的药械产品从何而来?所以,今年医美产品成了点名的主角,“妆字号”的化妆品竟被拿来注射,替代正规的医美产品。
而这次的主角值得我们思考,作为注射类医美,是时下非常受欢迎的变美途径。事实上,注射类医美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市场。注射类项目因效果明显、操作简便、恢复期短、价格相对低廉等特点,成为诸多用户的入门选择。这样拿“妆字号”的化妆品替代比医美产品注射的东西效颦做法,真的安全吗?这样危险的做法何时休。
注射类医美如何规范
大家应该知道,医疗产品和化妆类产品是明显有区别的,尽管注射类医美属于轻医美,但是,按国家药监局规定,注射类医美产品按三类器械管理,包括大众所熟知的水光。也就是说,一款产品从启动研发到上市,需经过较长周期、投入大量资金,需通过临床试验验证安全性和有效性。" 械字号 " 与 " 妆字号 " 的比较大区别也正在于此。而现在的“毁容针”乱象,很显然,以 " 妆字号 " 之名,行 " 械字号 " 之实,扰乱了良性的市场竞争。
当然,相关部门也不是不管,面向消费者,国家药监局发布了《注射医疗美容医疗器械消费风险提示》。另外,面向服务机构,监管部门多次进行专项整治。而有的就是消费者不注重注射医美安全的提示。
免责说明:本文由网友自由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