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水彩教程 | 教你画静物

2023-02-06 00:10 作者:全球手绘精选  | 我要投稿

教你学画水彩画-水彩静物画

一、静物画的组合方式
水彩静物写生是通过对稳定光源下物象的描绘,系统地研究物体的结构、形体、空间、水色表现规律,研究画面的节奏、形式规律。静物写生大多是通过摆置来完成的,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某个角落的偶然发现。在摆设静物的过程中,一般体现着作画人的构想,在物体的组合穿插之中寻求趣味和特色。
开始写生阶段,常以形象简洁、色彩鲜明的日常用品、蔬菜瓜果的简单组合,画面的色彩安排有一定的体、面选择,便于初学者上手。而后注意每次静物布置的主题倾向,进入某种整体设计和创意阶段,注意大小、深浅、形状、聚散搭配等美感,还要注意衬布褶纹形成的线条和穿插变化,同时考虑摆放时的色调搭配。
静物的搭配要符合人们日常的生活习惯。比如,乐器中的小提琴和葡萄酒瓶、酒杯可配置在一起,再用水果调剂,形成高雅、优美的气氛,如果将萝卜、白菜掺和在里面,就会显得不伦不类,失之常理。
在静物写生中,要把摆放的物体并置于不同的距离感里面,从而形成清晰的层次和空间感受。在室内,由于空间距离相对不大,往往不易察觉,但其原理还是相同的。因此,在静物写生时,要有意识地关注空间的距离和纵深感,适当增加画面前后的空间跨度。

图片


二、观察色彩的规律(一)光源色
光源分为直接光源和间接光源两种:直接光源是指物体本身发光,可直接照亮其他物体的光源,如太阳光、灯光;间接光源是指物体本身不发光,靠反射光间接照在其他物体的光源,如蓝天光,阴天光。
白天,室内光就是来自窗外的反射光,不同的光源有其本身特定的色彩倾向,有的光色偏暖,有的偏冷。白天的室内光以北窗的蓝天光最为稳定,因为基本上没有阳光直射进来,适合用作画室的采光,其光色比日光要偏冷一些。
(二)固有色

在阳光下,物体呈现出来的色彩效果总和称为固有色,即物体本身所呈现的固有色彩。对固有色的把握,主要是准确地把握物体的色相。
因为固有色在物体中占有的面积最大,所以,对它的研究十分重要。一般来讲,物体呈现固有色最明显的地方是受光面与背光面之间的中间部分,也就是素描调子中的灰部,称之为半调子或中间色彩,因为在这个范围内,物体受外部条件色彩的影响较少,它的变化主要是明度变化和色相本身的变化,它的饱和度往往最高。

图片


(三)环境色
环境色是指主体物周围环境中的物体所反射的光色,它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主体暗部的颜色。一个物体的前后、左右围绕着各种各样的景物,它们绝大多数反映出一定的色光,可以说,每一个物体都是一个有色的光源。
环境色对物体亮部的影响微弱,因为主要强光源的影响压过了暗淡的反射光,反射光对暗部的影响占据主要地位,暗部主要是靠反射光照明的。环境物体多种多样,其暗部色彩的变化比亮部复杂。
(四)物体色彩变化规律
冷暖色同时存在于一个物体上,符合事物对立统一的基本规律。冷暖色是相比较而言的,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而且有一定的条件。从许多实例的分析研究中可概括出以下色彩变化规律。
( 1)物象受光面色调的冷暖,以光源色的冷暖为转移。( 2)亮面的色相,是固有色+光源色。( 3)暗面色调的冷暖,以环境色的冷暖为转移。(4)暗面色相,是固有色+环境色。(5)在物象受光面中,如仔细分析,还有中间调子与受光面两部分,中间调子的色相以固有色为主。(6)高光处是光源色的反射,一般是光源色的色相和色性(根据物体材质的不同而产生相应的变化)。

图片


三、用色彩塑造形体
素描中,使用明暗不同的体面塑造立体的形体;而色彩画中的体面变化就不能只是明暗、深浅的变化,而是用色彩不同的体面来塑造形体,也就是说,描绘体面明暗变化的同时还要有冷暖不同的色彩变化。
立体的物体由于光的照射呈现受光面(高光、亮面、中间调子)和阴影面(暗部、反光、投影),这些体面在不同的光线下呈现不同的色彩变化。用色彩塑造形体,其含义就是画出不同体面转折的色彩变化,而不是只用同一个颜色的明暗变化塑造形体。
色彩画难画的是暗部,暗部的色彩变化多而微妙,丰富的暗面要画得透明,有色彩感。反光不能过分鲜明,以致从暗面跳出来,那样就会破坏画面的完整。
暗部的冷暖由周围物体反射的光色决定,比如,在阳光下穿着白色衬衣,肩头朝天的部分受蓝天反射光的照射呈现淡蓝色;腋下、肘下朝地下的面,由于受地面反射光的照射呈暖灰色;衣服的垂直部分受天地两方面色光的综合影响,呈偏暖的灰蓝色。
四、水彩静物画步骤解析(一)安排构图和起稿
从不同角度看静物,物体的相互关系是不一样的,物体相互遮挡的多少、相距空间的大小都会形成不同的效果。构图中要考虑取舍,结合形体考虑黑白、色块、线面的组合,构图以均衡、稳定为原则。
通常,一幅画偏上五分之二是视觉感受的黄金区,也是画面主体的应有位置。要避免有内容、变化丰富的部分在画面上的位置狭小,而缺少细节变化的空白占据太大面积(平板的背景等),尽量使画面丰满、充实。
起稿阶段是研究、揣摩构图韵味的过程,如用简单的线条和明暗层次把画面的主次节奏等关系加以定位演示,会使你在下一步着色时做到心中有数。起稿时,要注意形的特色,画出静物中各种物体正确的透视关系,尤其是瓶口、提把、高光、结构转折处等细节的细致描绘。因为水彩没有覆盖力,如果形出了问题,再修改就很难了。

图片


(二)铺大色调
铺大色调是着色的实质性阶段,可用水分较充足的颜色在较短的时间内把画面的整体色调、基本明暗关系大概铺一下。要把握住对静物第一印象的新鲜感觉,从整体着眼,从主体物入手,避免对细节的过早关注。

一般先从亮面画起,这样对色彩的衔接较易把握。先画浅色,再接重色,自然向重色方面渗化,而浅色不会被弄脏。将背景、主体物、桌面的区别及它们间的色彩关系画出来,使画面形成一个基本色调。注意背景环境和几件物体在色彩上的冷暖差异及它们的对比和谐。
把整体的、比较大的色彩冷暖关系画准,以表现出色调总的倾向。这种用来铺大色调的方法较易掌握,但这不是唯一的方法。另一种方法也较常运用,即直接从局部画起,等到颜色逐个铺满的时候,画面的大致效果已接近完成,只需继续深入刻画。
这种画法画的是局部,想的是整体。所以,在局部的粗略塑造过程中,必须把整体的印象牢牢把握在胸。初学者只要大胆尝试,一旦能够把握,作画过程将充满积极性和乐趣。
(三)深入刻画
深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用色彩充分塑造对象的形体结构、质感和空间感,关注的重点仍然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既要有普遍性的塑造,又要有重点地深入刻画。
可从主体部分画起,随后塑造每一个静物局部的结构和形体及色彩、空间等关系。在完成某一部分的塑造过程中不要忘记整体的关系,要经常保持整体看、局部画。
局部画不能画得过分,要适可而止,眼睛要不断地在画面上下、左右进行比较,以便确定物体在画面中所起的作用,并以此决定深入描绘的程度。不断把所描绘的局部和其他部分相比较,使之形体更为结实色彩更为确切,造型更为概括,画面更为完整。
为了在平面上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要利用视觉规律来塑造。比如,前景的物体色彩鲜明,明暗对比强,细节丰富具体;后景的物体色彩纯度稍低,明暗对比弱,细节少而虚等。
质感的表现是静物画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注意表现纺织品、金属、陶瓷、玻璃、鲜花、水果等物体的不同质感。深人塑造一般采用干画法、透叠色层的方法来进行。
(四)整体调整
画面的每一个部分都进入深入刻画阶段之后,各个部分可能会出现与整体不协调的现象,对整体会有所破坏。这时,跳出局部的小圈子,检查整个画面,做出适当调整。调整中的着眼点,首先是对空间层次的处理,前后是否拉开距离,虚实关系是否得当。
其次,在某些次要部分做减弱处理,以求虚实结合。其他如,有的部分色与色之间太孤立,有的色彩对比不够明确,“碎”“花”“乱”,画脏了。这时是否停下笔,将画放在较远的地方冷静思考,检查一下整体效果,如色彩空间、透视、冷暖、明暗、形体结构等。
如发现问题,要有计划地从主要地方加以修改、调整,该加强的地方加强,该减弱的地方减弱,突出主要的,去掉不必要的,目的在于使一切细节服务于整体,使整体色彩亮丽而又和谐,突出整体并有表现力。一幅好的习作应是用笔生动活泼、色彩明快、虚实并举、造型结实,既有丰富感人的质感,又有绚丽的色彩,能基本上把描绘对象的感受反映出来。
(1)单个苹果的画法
第一步,用2B(或更硬)铅笔起形,线条不宜过重,形体轮廓宁方勿圆,画出明暗交界线的位置、高光的位置,以及苹果的蒂把(图2-1)。


图片



第二步,铺色。苹果受光面颜色浅且冷,用深红加水稀释画出。灰面色彩纯度较高,用大红色画出。暗面相比亮面颜色深且暖,用大红加绿调成暗红画出,高光部分空出(图2-2)


图片


第三步,深入刻画。加强结构转折的描绘,可适当留出笔触,增强苹果的质感,调整背景色彩的关系。暗面的下部色彩受环境色的影响偏黄些,画出投影,投影与苹果的交界是投影中最暗的地方,用大红和深绿调配(图2-3 )。


图片


水彩教程 | 教你画静物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