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丨压力大免疫差的原因找到了!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体验,当鸭梨山大的时候,身体会出现各种状况,比如突然感冒,或者原本的病痛会拖很久好不了,总结下来都是免疫力下降的结果。
图源:网络
心理压力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免疫力的呢?
美国西奈山医学院心血管研究所的Filip K. Swirski团队通过小鼠试验给出了新的研究结果。
研究发现,小鼠在急性应激的情况下,体内的白细胞(包含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B细胞以及T细胞),将在细胞分布上产生明显的变化。而造成这一系列细胞变化的是特定的神经回路。
研究还发现,不同疾病模型下的小白鼠体内,急性应激可缓解它们自身的免疫病(包含免疫性脑脊髓炎, EAE),但SARS-CoV-2和流感病毒导致的感染却被加重。
这又一次阐明了,机体在急性应激和压力下,免疫细胞是如何被特定神经回路调控。
该研究的重大发现被发表在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上。
其实,斯坦福大学的Bruce S McEwen团队曾发表过关于“急性应激下免疫细胞可被中枢神经系统(CNS)调控”的研究成果。
但该项研究仅阐明了免疫细胞的分布可被压力相关的神经递质改变,却并未探究是哪部分脑区及哪些神经回路参与反应。
在此基础上,Filip K. Swirski团队开始探索其它应激模型下,小鼠的白细胞运动变化和神经回路的调控机制。
Filip K. Swirski 教授
下面我们就根据研究,看一看机体的一系列变化是如何产生的吧。
01
研究发现小鼠在束缚应激后1h后,体内白细胞的变化为外周循环中的单核细胞以及淋巴细胞(即B细胞、T细胞)明显减少,而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则得到了增加。
在对不同时间点进行采样后发现:
机体应激后的恢复期,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开始减少,并恢复至基线水平;而中性粒细胞则急速增加并极快恢复至基线水平。
仅仅经受30秒的束缚应激,中性粒细胞就得到触发,并急速增加。而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得到触发、改变则至少需要经受束缚应激4h。
白细胞在束缚应激后的动态学
02
需要探讨减少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去了哪里?而增加的中性粒细胞又是来自哪里呢?
借助移植和细胞标记技术,研究发现:
发生急性应激后,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先从外周器官运动到→骨髓中,接着又从骨髓转回→外周器官。急性应激下,中性粒细胞的运动方向则刚好相反。
03
调控白细胞发生这一系列变化的神经调节机制,又是如何运作的?
急性应激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被激活。那么,HPA是否会对白细胞造成影响?
研究者发现,进行了肾上腺切除术(即消除了皮质醇的分泌)后,血液中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就不再发生减少,证明HPA轴参与了变化。
研究者还发现,在束缚应激下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会高表达CXCR4信号。CXCR4是受糖皮质激素调节的骨髓驻留及趋化因子。
当CXCR4停止释放,则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也就停止了从外周循环向骨髓中的转运。
这说明,急性应激下,HPA轴通过皮质酮-CXCR4信号通路来完成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从外周循环向骨髓中的转移运动。
因为在下丘脑中,HPA轴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域——下丘脑室旁核(PVH),研究者就进一步探究PVH与白细胞内部变化的作用。
研究发现,HPA轴中PVH-CRH通路的激活导致了外周循环中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向骨髓中的迁移。
不过,中性粒细胞的变化在这里并没有得到解释。
04
研究者继续开始研究急性应激下,外周循环的中性粒细胞得以增多的原因。
研究表明,应激下中性粒细胞的调节剂CXCL1会得到显著增加,其增速与中性粒细胞向外周循环的迁移动态呈高度相关。当CXCL1i信号停止释放,应激下中性粒细胞的迁移运动就停止了。而注射重组CXCL1,则会诱导中性粒细胞向外周循环运动迁移。
以上结论说明,CXCL1是应激下的中性粒细胞发生迁移运动的原因。
05
CXCL1又从何而来呢?
研究表明,相比于他组织,骨骼肌Cxcl1 mRNA的表达增速最显著。而这同样是受CNS调节的影响。
因为骨骼肌是运动回路的最下端,特异性激活大脑的运动回路触动→骨骼肌释放CXCL1导致→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加。
总结,应激下中枢运动回路控制的骨骼肌活动导致了中性粒细胞的增加。
综上所述,急性应激一方面会将大量中性粒细胞触发转移到外周循环,渗透到外周器官影响炎症的发生;另一方面,会短期阻止淋巴细胞占领淋巴结,从而限制获得性免疫反应。
06
为了探究急性应激对不同炎症性疾病产生的影响,研究者对比了自身免疫病小鼠模型和病毒感染的小鼠模型。
他们发现,束缚应激后,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的淋巴结和脊髓中的B细胞、T细胞的数量明显下降,而骨髓中的B细胞、T细胞数量则得到增加。
同时,研究还显示小鼠受到压力后EAE临床病理评分较低,病情也得到减缓。为了探究应激下自身免疫变化与关联脑区的关系,研究者在EAE诱导下特异性激活了PVH中的CRH神经元,发现其与束缚应激的结果一样。
综上表明,急性应激对自身免疫病可能具有保护的作用。
小鼠在应激后EAE病理评分统计
在SARS-CoV-2和流感病毒感染模型中,研究者发现早期的束缚应激会导致组织病毒载量较高,使得小鼠死亡率更高或者病理更严重。另一方面,应激下相关淋巴结中的淋巴细胞数量较少。而流感病毒模型中,应激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特异性抗体数量也少。
这说明,在病毒暴露早期,急性应激会损害到机体的获得性免疫力。
SARS-CoV-2 病毒模型小鼠在应激后的生存曲线
总结:该研究揭秘了压力应激情况下,不同大脑区域和神经回路对免疫系统的调节控制,还探究了应激对不同炎症性疾病的影响,具有潜在的临床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