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小白也能折腾NAS?绿联DX4600的智能便捷存储新体验!

2023-08-19 15:55 作者:墨莫磨  | 我要投稿

事情是这样的——我的小米10已经战了快三年,256的内存早就接近饱和,平时又爱拍拍拍,这与内存不够相互矛盾。有朋友劝我上传百度云,我觉得这总是在把自己的生活分享给其他人看,关键的是我还得定期交钱,这气咱咽不下。


正当踌躇的时候,有个朋友直接跟我说,不想“被别人看”又想存储空间大,还是得私有云靠谱,然后告诉我之前薅羊毛多买了一台绿联私有云DX4600,可以送给我。

我一想还有这好事,但是之前也不是很懂,稍微百度了一下,了解到不仅功能强大,存储也是大的很,非常符合我的需求,但是一想这还得买盘就有点捉襟见肘了。于是我委婉的跟朋友说了这个,可能无福消受,没想到他非常善解人意的说,再送你一块2T的盘!


事情到这份上,我也不好拒绝他的好意,虽然我还得考虑一下怎么安置才不会挨女票的骂。不过想想还能下电影一起看,多少能够让她欣然接受。

如今这个绿联私有云DX4600在家里已经待了也有一个多月,不得不说带来的改变还是十分明显的,接下来我就从「文件存储」、「在线观影」、「相机传图」实际需求的几个点聊聊使用感受。

外观精致,堆料十足

有一说一,在拿到快递的那一刻,我一度以为朋友寄来的是什么大物件,没想到拆开包装就这么个四四方方的东西竟然有这么大分量。


银灰色的一体式航空铝外壳,质感的拿捏还是很到位,不像是那种塑料带来的暗淡感。横向长度257mm、宽度178mm、高度177mm,大小我觉得还挺合适。


这个合适不是说放在家里摆放,而是保证硬盘插入之后还能有一定的散热空间,提供更好的散热环境,毕竟这玩意可算是7×24h运转,特别是在7、8月份日间温度接近35/6的天气里,散热必须得好。

正面是一块磁吸盖,上面印有“PROCTECT WHAT YOU LOVE”,也就是“守护你的所爱”,还挺文艺。拿开磁吸盖,可以看到四个盘位,每个盘位最大支持22T。

打开方式也很简单,这点要夸一夸绿联,对于我这种从未接触过私有云产品的人也能在第一次比较顺畅地进行操作。

打开硬盘插槽的卡扣,直接顺着槽位抽出,把朋友送的机械硬盘插口朝内安装,如果觉得不好安装还可以将硬盘架抽拉开来,扣紧后再推回硬盘槽位即可。看着旁边空荡荡的三个槽位,有点后悔没再跟朋友多聊聊了。

再看后面,是一块有着绿联LOGO的磁吸防尘网,不得不说这前后磁吸的设计还是挺舒服,比起一般需要手动安装的来要贴心许多。

拿开防尘网,里面能看到一个内置的14cm大尺寸风扇,配合上前文所说的空间设计,散然效率会很不错。

而且别看风扇大,通过设置调节,在我使用这些时间里低功耗运行下是很安静的。

底部还有两个USB 3.0接口、2个2.5G网口(可以链路5G,也可以使用桥接模式当个迷你交换机,另外还有个独立模式,适合家里有两条带宽或者两个局域网的土豪)以及一个USB-C接口,这样的设计也能够让其成为一个主机类的载体,接入其他硬盘柜与移动硬盘进行扩容。

说到扩容,绿联DX4600除了4个盘位最大88TB的存储,底部还有一个扩展内存以及M.2固态硬盘的口。

内存最大可以支持16GB,两个M.2各自可以搭载一块容量最大为4TB的固态,所以实际它的扩支持存储为96TB,对于纯家用来说这可以装下一生了。

软件体检,操作自如

外观十分硬核的内在来说,绿联DX4600也相当强悍。先介绍一下整体性能,采用intel N5105芯片,四核四线程,虽然在桌面级的使用上它目前有些弱,但是放在NAS这样的产品上,妥妥的第一梯队。

本身机身自带8G DDR4内存,通过扩展最大可以到16G,日常使用一般没必要去升级,除非你有更高阶的操作,才会需要用到大内存。


接下来就要说到我们的重点,那就是绿联自研的「UGOS系统」。作为内在的运行系统来说,它有时候还会大于硬件,毕竟一款产品好用和易用,全体第一时间体现在了软件生态上。

1、首先第一点,设备兼容性

对于这一点来说,我想绝大多数人都能体会到,一款产品兼容度有多广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它的格局。绿联UGOS系统,目前来说涵盖了安卓手机/TV电视、苹果手机/mac、鸿蒙设备以及windows系统,不同设备有对应的下载版本,这个在官网可以一目了然。

我的主要设备笔电是windows系统、手机是小米10以及iPhone 7/iPad Pro2017,是不是听起来很古早,主打的就是一个勤俭持家(meiqian。

相比于电脑端,手机端的展示会更直接,从上至下的层级分的比较明显,顶部的设备信息可以看到存储的使用状况;往下是图片、视频、音乐及文档日常所会经常使用的几个工功能。

总得来说,不论是对于比较熟知此类APP的还是说第一次使用,都能够很快上手。对于手机端而言,我最常用的无非是远程对于机器的开关机,还有就是手机的备份。

点开自动备份,可以自主选择自动备份或者默认关闭,在自己认为合适的时候进行自动备份。比较人性化的是,可以自己去选择备份的目录、是否备份微信图片、视频、音频(无法备份语音)、文档,甚至还可以自定义文件格式,限制某些类型不备份。


还有一个比较好的点,在于它对于相册的「智能分类」,可以把照片进行不同的主题进行归类,比如回忆、人物,特别是对于事物分类,还会根据照片的显示给出比较贴近的标签,也是给了一个比较便捷的搜索整理。


不过这个「智能分类」多少还是有点不智能,对于照片标签识别不太准,也会造成归类不当的问题,希望后续能够优化,并且最好能够对于不太准确划分的进行提示,让我能够自己再进行调整。


2、其次第二点,操作简单化

Windows的界面还是比较整洁的,如果不太了解的话大概也会觉得这主页有点寒碜,但事实上当你点开左上角那个类似微软“开始”图标之后,会发展别有天地。


这里面可以一目了然当下版本所拥有的功能。比如说国民下载器「百度网盘」、「迅雷下载」以及少数人使用的「中国移动云盘」,想要下载资源这几个可以说相当满足了。

其他的相较来说比较常用的就是「文件管理」、「设备管理」以及「绿联云影院」。前面二者作为设备的资料存储与模式的控制还是比较重要的,而后者作为影音爱好者来说就是宝藏地。

对于这样的布局倒是没什么好挑剔的,整体的UI设计也像是2023该有的模样,不过就是再整理布局上,缺少一个可以自主归纳的功能,类似于手机的文件格子,这样的话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去组合,而不是遍布在界面,每次都需要重新审视一遍,希望绿联后期能够跟进。


不过暂时来说,倒是可以通过图标右上角的「+-」号进行首页的展示或者消除,也算是可以将常用功能放在首页便捷使用。


说完布局,来看看实际操作。先看看设备管理,毕竟这关系到使用的易用性。


操作界面上的指示也很清晰,总共包含7种功能设置,「设备信息」、「存储管理」、「硬盘管理」、「风扇模式」、「网络设置」、「远程协助」以及「用户管理」;


设备信息里比较重要的应该要属运行状态这一栏,它能够比较直观地让你知道机器的运行状况,包括进程的使用情况、启动管理以及运行状态。


总得来说,整个操作界面和我们日常操作的电脑系统界面差别不大,甚至可以说在展现的形式上还要更清晰一些,方便管理整个系统。


存储管理,作为数据保存,模式的选择会影响到具体的使用习惯。绿联DX4600有4个SATA盘位,针对使用读写性能、数据安全性以及空间利用率上提供了多达6种存储模式。


普通模式,只需要一块盘即可开启,而我现在用的也是普通模式,虽然在空间利用上硬盘是2T就可用2T,但是在都去速度以及安全性上就比较弱;


RAID 0即野兽模式,所需硬盘需要2块起步,听名字也知道,它的读写性能是最高的,相对来说安全性就更低,这个除非特别需要,一般不会选择;


备份模式应该也是比较多人会选择的一种模式,同样是2块硬盘起步,一个硬盘用来存储数据,另一个硬盘同时复制,这个对于数字资产比较重视的人来说比较友好;


剩下的均衡模式、极致模式以及安全模式,都是差不多得以4块盘同时利用起来,对于读写、安全、空间利用率都有需求的,那就是均衡之力,要安全就安全模式,极客毫无疑问极致模式走起。


硬盘管理种还有一个硬盘休眠模式,30分钟到“从不”根据自身习惯来设置,能够一定程度山降低功耗。


风扇模式不必多说,总过有三档,静音、标准以及全速,一般正常使用标准就很够了。


再接下来就是网络设置,说到这个就有点惭愧,因为小家空间有限,只好用的是无线网络,对于它所强大的双2.5G的网口能力就暂无体会完全。不过胜在便捷,不必拖着两根网线碍眼。


平时使用对于我而言,速度不算快,但是够用,毕竟日常下个文件或者电影,大概也在10G左右区间,如果网速能够维持在16-20M之间,那也只是等个几分钟而已。

实际体验之中,发现绿联云内嵌的迅雷下载竟然要比迅雷下载本身还要稳定一点,同一个下载链接,迅雷本身会在13-16之间波动,而反观绿联云内的迅雷,都能一直稳定在16M之间。不得不说,这点绿联干的好。

最后说的就是用户管理这一块,说实话权限比较少,有时候共享者想要用百度云和迅雷还得先经过管理员的同意,我认为是完全可以在设置中给到对应的权限,这样能够更人性化的将权力分给共享者。


3、然后第三点,设备连接与传输

之前也有说,私有云与一般的网盘来说,该有的云端功能都有,而且还有一个更直接好用的优势,那就是「Samba」的网络共享文件服务。

简单来说,我不需要通过把硬盘接入到我的笔记本,只需要通过绿联DX4600进行硬盘地址的映射,就可以在笔记本上直接进入到私有云,直接进行存储和读取文件。

对局域网速度有追求的的可以试试 smb 多通道,网上不少大佬已经实测过可以跑到500+m/s (电脑双2.5g+DX4600 双2.5g 同时直连交换机/路由器)。

一个字,好用。另外针对MAC电脑,还有AFP可选择;至于FTP,本来高高兴兴觉得说可以用这个,让我的相机直接传图到里头,却忽然发现我的佳能RP不支持FTP,多少是有些猝不及防。

问我以前难道不知道?对于一个只拍照不管事的人来说,向来只坚持SD插拔的物理方式。只能说通过这次尝试学到了。

没有绿联DX4600之前,我的文件同步,一向是以WPS会员的云盘为准,为了更好地解决我丢三落四的习惯,同步了办公的文件夹,这样即便换了设备也可以通过会员云盘登陆找到。

如今有了绿联私有云,同样也可以设置同步文件夹,最最最最重要的是,这个同步是上传到

自己的云端,而并非第三方,即便回头会员没有了,也同样是可以自由使用该功能。

同样在对于文件的分享上,操作十分简便,只需要选中想要分享的文件,选择分享-外链分享/绿联云互传,前者无需通过客户端即可下载,后者则是对应需要双方的绿联云客户端。

这对于我来说,还是比较方便传输照片以及视频,也省得之前压缩文件这一步,最主要的还不怕被突然莫名和谐掉。

当然如果你觉得文件传错了或者不想分享了,也可以通过外链分享功能里去取消该文件,这个还是比较实用的。

娱乐体验,影音盒子

再来讲讲绿联DX4600带来的娱乐新体验。第一个,当然要属「绿联云影院」。

说到这个云影院,可谓是解决了看电影片源的大问题,虽然腾讯会员也有,但是近期不知道投屏总是一息屏就中断,严重影响到了观看体验。但自从用了这个,自己网上下好片子,也不图个什么4K,看个1080P也挺满足。


迅雷的下载优势在上文也有介绍过,所以主要有比较高速的下载链接,电影还不是轻松一键下载。而且比较方便的是,它会根据你指定的文件夹进行快速整理,生成自带海报的影片墙。

点进去的话还能看到详细的影片资料,只不过有且仅有该影片的简单资料,如果再点击人物头像进去就是空白,多少有点子空了,希望绿联方面加强更新。

既然是影院,那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它还有一个「一起看」功能,可以邀请其他人进行观看,但是唯一的缺点就在于,仅限于绿联云用户,而对于非用户就表示抱歉了。

不过也不是丝毫没有办法,那就是可以通过文件链接的分享,朋友要是想看下载就成。

对此还是希望这点绿联咱们能大方一点,对于未注册的也可以开放一个观看权限,毕竟想要人觉得加入进来,那也必须得让人先尝点甜头,你看着点迅雷、百度云在「下载速度」这块就做的很老道。

然而对于我来说,云影院的最大功效在于登入我的小明Q2 Pro投影,得益于它的电视端,我可以直接登陆账号,然后点开云影院进行影片观看,这可比什么企鹅会员好太多了,还不用受那个断连的气。

讲完影音,最近还更新了一个「绿联云音乐」,这对于不爱电影爱音乐的来说无疑又是个宝藏功能,可以下载自己想听的音乐,高清无损,想听就听。


但同样估计是新加入的功能,只有基础的播放显示,甚至连专辑页面啥的都没,多少是有些简陋了,不过手机界面倒是好看的多。不多说,功能赶紧跟上才行!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绿联DX4600内嵌的「Docker」功能,这个对于一般的玩家来说用的少,但是在会折腾的人手里,这就是个发挥无限可能得宝库。


简单来说,它就像是我们手机的小程序,我们无需太大的内存就可以建立一个线上的应用,比如绿联云影院没有单独功能出现之前,如果需要有相应的功能,那么你就需要去「Docker」里下载对应的镜像资源。


比如云联云影院对应jellyfin、迅雷下载可对应qbittorrent,这对于它而言就是基础的东西,还有更多的镜像资源可以获取,感兴趣的可以自行研究。别担心太难,毕竟它还对每个常用的镜像附带了一对一教程,对于这点要看绿联点个赞。

总结

总得来说,NAS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属于一种非常小众的产品,不过它的存储却是关乎到我们日常的一个重要功能。相比于一般的网盘而言,它做到了自己的东西只掌握在自己手里,不必再经过第三方的审核,或者担心有一天它会消失。

绿联DX4600提供最大96TB的存储容量,也足以应对普通用户乃至一般小工作室的存储需求。多系统的兼容性,方便我们随时替换设备进行登陆使用,没有丝毫因设备不同导致的兼容问题。

安全性自然也不必多说,不过就是硬盘要自己选好,别去选择一些劣质的便宜硬盘,这样容易崩盘。

绿联云影院以及绿联云音乐的加入,让我能够切实使用到存储之外的娱乐互动,提供更好的一种方式进行观影、听歌体验。但是有些功能还需要再进行优化,让其的共享性变得更开放些,这样才能让我的使用频率更高。

最后鸣谢我的好朋友,让我能够有机会体验这样一个宝藏产品,就是如果你看到了,可以帮我把这几个空盘补满不?

以上就是我的个人体验,有其他问题欢迎留言~


小白也能折腾NAS?绿联DX4600的智能便捷存储新体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