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水生态调节设计案例分享|Needle景观案例分享:第二十四期

2021-10-30 01:08 作者:Needle设计空间站  | 我要投稿

Vol. 24

水生态调节设计案例分享


核心设计策略是在增强现有脆弱的生态系统后,再提出与之相其相匹配的生活方式。“Y”型堤坝是一个沿着Rosada泄湖而建立的自然-人工的混合堤坝系统。此堤坝系统可以丰富Rosada的空间层级,为环境保护,旅游转移,和城市回迁提供空间支持。

在Rosada泄湖周围,很多宝贵的自然资源被不幸割裂。例如当地的盐池产业只存在于泄湖单侧、所有的居民也只能定居在具有较大洪水威胁的泄湖一侧、游客在游览玛雅金字塔Xcambo时无法欣赏两侧的火烈鸟栖息地等等。这些割裂主要原因为割裂的交通系统无法让人们方便地到达泄湖对侧。因此,“Y”型堤坝系统的核心便是一个基于交通系统的综合体。它不仅提供了交通基础,同时还激发了泄湖本身的旅游潜力。这些改变都会引导人口的内向流动,从而减缓滨海压力。

项目团队在圣克里斯托瓦尔岛上的工作主要集中在Puerto Baquerizo Moreno市内,这里拥有大约9000位居民。圣克里斯托瓦尔岛是唯一拥有淡水资源的岛屿,相比于大陆地区2%的人口年增长率,该岛的人口在近几年的年增长率已经超过6%,且预计将在10年内翻倍、15-20年内填满城市边界。这一状况将威胁到岛屿所依赖的生态资源,同时也会使居民面临洪水等一系列因地理环境造成的风险。在欠缺城市规划的条件下,圣克里斯托瓦尔很难制定出水资源(也是岛上最重要的资源)的保护策略。基于这一背景,项目团队制定了三项计划来解决以上问题,它们分别是:1.市区扩展;2. 地形测绘;3. 水样采集。

这项针对旧金山湾区提出的计划意识到将沉积物从河流引入潮汐生态系统中的湿地和滩涂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维护健康社区和应对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的手段。在社区的积极投入下,这一具有革新性的计划提出重新设计阿拉米达溪的河道以更好地运输沉积物、为鱼类提供栖息地并在沿岸创造更丰富的公共空间。该方案将以上问题列入了景观设计师的日常议程,使沉积物从废料转变为我们在试图控制不断变化的河岸的过程中所能把握的最有价值的事物。

位于美国康涅狄格州斯坦福市的弥尔河公园曾经是被人为开挖、污染严重的河岸地区,而今却是一个郁郁葱葱的、非常有活力的城市空间,并彻底改善了城市生态和社会结构。景观设计团队同工程师和生态学家密切合作,通过重塑河道和引进数百种原生植物,打造出一个一举两得的景观项目:一方面复苏了水陆栖息地的活力,另一方面降低了城市洪水风险。公园取得的变革性效果将生态的可持续性融入到社会可持续性及公共正义之中。一个世纪以来,沿河步行道第一次打通了前往河岸的通道,将富有生命力的景观和周围街区重新联系在一起。这一设计为迫切需要公园空间的人们提供娱乐场所,多功能的“大草坪和观景平台”为大型公共活动提供场地。作为定义活跃的城市生活的典范,弥尔河公园是住宅、企业、商业开发项目增长的催化剂,为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创造条件。

五大湖沿岸地区虽然并未受到像沿海地区那样多的关注,但它们对于理解气候变化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在五大湖沿岸的三个不同的位置,不断变化的土地——即构成了屏障沙堤、沙丘和湿地的沉积物成为了本次跨机构研究的对象,其目的是将这些地带从气候导致的退化中重新恢复过来。在伊利湖和安大略湖,从航道中挖出的沉积物将用于沙堤和湿地区域的关键栖息地的重塑。在密歇根湖,方案提出建造水下石脊,以尽可能地减少浪潮对沙丘的冲击以及对湖面的视觉干扰。集中地处理本地问题,将有助于找到广泛适用于整个地区的具体解决方案。

自2011年洪灾后,哥本哈根具体化措施肩负起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任。这些相互协调的跨学科措施用根据不同地形建立的暴雨“工具箱”,填补了规划与具体场地针对性措施之间的空白。

这些策略被进一步整合为了哥本哈根暴雨应对行为准则,只需仅仅六个步骤便能将蓝绿措施结合到设计之中:

1. 数据收集与调查:根据暴雨风险指标,城市将调查、鉴定并依次排列不同地区的受威胁程度,拉动投资、影响地块价值的可能性,以及策略实施对相邻地块开发的影响程度。

2. 建立模型与绘制地图:各行政区将其领域划分为不同的暴雨集水区,通过建立包括地理信息系统、地表水、污水系统、地貌特征、风险评估在内的大型水文模型来确定出脆弱区域。在这些区域中,仅依靠传统管道系统远远不足,而公共自来水公司则开始资助包含有暴雨管理措施的相关项目。

3. 无措施的花销: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之大令人咋舌,经政府与专业顾问公司分析、计算,即使不采取任何措施,至2110年每年应对其的花费也将高达6-9千万美金。

4. 设计与资格:重点区域将被标识出来,将策略性的规划方案转化为人类尺度的空间体验,并为其他城市减缓暴雨以及应对日常降雨提供范例。而“暴雨工具箱”也将成为一个具有普适性,灵活性的多功能设计手法库。

5. 参与与互动:暴雨会影响到哥本哈根的每一个角落,一套为公众参与而设计的全面策略应运而生,让每一位可能收到影响的普通公民也能就此出谋划策。

6. 暴雨经济:团队针对两种截然不同的规划方案给出了详细的成本效益分析报告。以高比例蓝绿策略和低比例市政管道改造组合而成的规划方案相较于传统的规划方案将节省近50%的花费。而随之而来的在居民健康、环境和城市空间质量的提升将进一步提升其经济效应。

特拉华河公园位于美国费城特拉华河畔,占地300英亩。它的建立使得当地居民和游客可以深入了解特拉华河与它的历史。现有的场地条件有废弃码头,垃圾填埋场,铁路和连接市中心的95号高速公路。拟议的计划是为整个社区,码头设施,游客中心,船舶下水滑道,生态公园等的总体设计规划。公园设计的重点在于特拉华河畔的里士满区域,最大程度的利用这片滨海区与附近的居民区联接在一起。同时,为新老住宅建筑的结合,这种新兴混合发展模式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河的沿岸将成为对公众开放的公园的同时,令人期待的还有恢复废弃的码头的使用。

整个设计团队与水文学家,生态学家,地质学家,还有大学建筑/环境/社会/经济学系合作,对区域进行现场分析,得此规划建议和具体的干预措施。根据水文团队最初提供的最新技术风暴模型,根据海拔定义了各种参数频度洪水泛滥区,然后在与人口普查数据叠加并预计未来25年的人口增长情况,目前土地价值,紧急服务设施,疏散路线,疾病传播潜力,天然屏障区,公共开放空间,主要生态系统区。还做了28个公园的生态研究报告,涉及状态,自然,可持续发展,人口,以及游客等方面。

在每平方英尺约5美元有限预算下,该项目开启了市政基础设施设计的新篇章。采用修复生态学以及生物工程的技术,景观创造出了一个周边区域流域的缩影,从山区水源,到水库。其最终成果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尺度宜人的地形,吸引附近居民体验流经土地之水,从而与场地发生互动。

康涅狄格州南部中央区域水务局的储备水源设施位于纽黑文市的市郊,它从附近位于米尔河流域底部的惠特尼湖汲水。场地位于伊莱·惠特尼博物馆附近,这所博物馆是为了纪念著名的发明家伊莱·惠特尼和他的儿子而建造的。伊莱·惠特尼曾于1806年首次在临近于米尔河的位置筑坝,以此形成蓄水与供水系统。


场地是钢铁厂和造船厂的工业废弃用地,紧邻黄浦江。被改造成为再生的景观,人工湿地,并具有防洪功能。充分利用恢复性的设计策略,处理受污染的河水,并形成美丽的河滨。

宁波走廊创造性的综合了当地地势、水文和植被特点,将不适宜居住的棕地变成3.3千米长的“活体过滤器”,增加了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协调了人类活动与野生环境的关系,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成为城市可持续扩张与发展的典范。

为了管理雨洪径流及净化自来水厂的尾水,哈尔滨市江北区修建了一片城市湿地,并引入亲水休闲设施,包括大部分修建在水面之上的人行栈道和休憩场所。同时还引入牲口维护绿地,不仅能够创造畜牧产品,还能降低湿地的维护成本,原本“荒野”的自然景观也因此变成一处难得的城市公园,自然而不乏可进入性,一年四季都吸引了大量市民前往使用,同时为建设水弹性城市做出重要贡献。

Voronezh水库景观采用多线程的设计方法为水库赋予了新的活力,并将被污水隔开的水库与城市联系起来。该设计方案充分利用了海滨空间,让市民在高楼林立城市中也能享受到清新怡人的自然环境。这个多功能公共空间很有可能成为类似中央公园的新“城市中心”,它对所有公众开放,吸引广大市民的到来,并通过可持续利用现有资源来提高水库的生态价值。

项目位于深圳汕尾特别合作区的南部——滨海区域。在政府对发展新区总体空间规划下,南部地区承载着以在地性“滨海“特色为基,创建宜居、宜业城市空间的重任。我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场地环境复杂恶劣、生态系统脆弱,区域发展滞后、自然灾害频发。缘此,我们提出“引海入城”,通过建立稳定良好的生态系统,提高区域对自然灾害的抵御力、适应力及修复力,增加生物多样性,保护动植物栖息地等;同时,我们前瞻性解决易被忽视的引海入城存在的海洋垃圾问题,极力打造可持续性、生态型、友好型韧性滨海城市空间。

上海是一座异质文化交织下独特的城市体,它包含着世界性与地域性、摩登与传统、水乡与海派、中与西、古与今等等。而纵观三林的历史长河,从远古时汪洋大海的形成到近现代田宅与城市化的发展,三林的历史文化一直孕育在整个大上海背景之下,从这片水土以及三林人中生长出来了别具一格的舞龙舞狮艺术形式。TLS将其中凝练的舞动线条融入到设计之中,城市与生态、人文与自然、现代与传统、活力与静谧、壮丽与娟秀、快与慢、水与土、物与人、诗与画等等,用设计将整个三林自然人文凝聚交织在一起,将上海的多元异质文化凝聚交织在一起。


水生态调节设计案例分享|Needle景观案例分享:第二十四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