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芳华”年代如何照相?

2018-02-19 20:19 作者:清谈老湿  | 我要投稿

春节期间,终于有机会观看了《芳华》。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感动之余,也对片中所反映的那个年代的摄影产生了兴趣。那时候,普通百姓一般只有逢年过节才会拍张“全家福”。片中女主角何小萍为了给“劳改”中的父亲寄张照片,不得已偷拿了战友的军装去照相馆照相。

那时候,照相馆的相机就像现在超市里装满货物的购物车一样大,需要用手推拉才能移动,因此一般只能用在室内。别看相机很大,但拍摄出来的底片通常和前些年常见的按键手机的屏幕差不多大。

由于底片都是黑白的,在冲印成小照片时,往往都会留有一些白边。除了印上一些文字外,还会把四边切成花纹状作为装饰(如上图①)。若顾客要扩印成更大的照片,照相馆还能给人工着色,变成彩色照片(如上图②)。

照片着色有水彩着色和油彩着色两种,或者两种同时用于一张照片。其中水彩着色比较简便,但颜色不如油彩着色持久。从片中照相馆门口的广告来看(如上图红圈内),何小萍的那张很可能是油彩着色。但从现在的审美来看,似乎黑白原片更加自然。

相比照相馆的相机,部队所使用的则要小巧许多(如上图)。片中摄影干事所用的是一台国产“牡丹”牌双镜头反光式方箱照相机(相对于现在常见的“单反”,它应该叫“双反”,但镜头不可换。其中上面的镜头用于取景,下面的镜头用于曝光)。

据我手头的一本 1980 年出版的摄影手册介绍:

“牡丹”牌(MD-1)照相机是辽宁丹东生产的,镜头焦距为 75 毫米,相对口径(相当于光圈) 1:3.5,快门速度为 1~1/300 秒(有“B”门),可以使用 120 和 135 两种胶卷。

从上述参数来看,它比较适合拍摄人像,应该很受女兵们的欢迎。那位摄影干事也正是用它来吸引心仪的姑娘,以至于差点被手枪误伤。

话说若干年前,我也拍过类似的打靶照片,不过都是在“空枪练习”的时候才敢将镜头对着枪口。

要拍好人像,有一个亘古不变的秘诀,就是模特好看。《芳华》中的主要角色都是文工团里的俊男靓女,再加上那身醒目的六五式军装,片子拍出来,自然会令观众中的宅男“制服控”们垂涎欲滴。

此外,这身好看的制服可不是普通的军装,而是文工团的演出服:

女兵们平时穿的可就逊色多了:

由上可知,在那个匮乏的年代,要拍张好看的照片是多么的不容易!四十年后的今天,我们有了更先进的数码拍摄器材、更自然的化妆整容方法、更多漂亮的服装以及万能的 PS,如果再拍不好照片,只能怪自己技术不行了。

本人微信公众号 x-strator,欢迎关注!

“芳华”年代如何照相?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